大江流日夜,我是宋方金。春暖花开了,咱们又见面了。很多观众朋友给《四味毒叔》留言,说想听我们聊聊关于电影和电视剧的片名。能关注到片名,说明是懂行的观众。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其实关注到片名呢,就算是看门道了,我今天就从一个编剧的角度,聊聊片名那些事儿。
大家都知道,人们对于自己的名字是非常在意的,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名字的来历,尤其是中国人,名字里边包含了名和字,名是志向和心愿的表达,字是寓意的并列、延伸、补充或悖论。像班固,字孟坚,固和坚,意义并列。李渔,字笠翁,渔翁是需要常戴蓑笠的,这是意义的延伸;李白,李太白,这也是比较典型的延伸。像朱熹,字元晦,熹是天微微亮,晦是黑夜,这是一种悖论,但是这悖论里也有统一,因为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有对黎明的追求。当代人的语文和语言得到了极大的解放,但对名字依然是严阵以待。比如作家刘恒,原名刘冠军。刘冠军也是个不错的名字,但比刘恒缺少了一点内在。像苏童,原名童中贵。苏童的意思就是苏州的童中贵。如果苏童还叫童中贵,是否还有相同的文学成就呢?从心理学来说,我们都会打一个问号。从这里可见名字的影响力。
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改名字就更常见,张一白,原名张晓陵,蔡尚君,原名蔡军,张艺谋,原名张诒谋。这都是名字改得好的典范。至于演员,我就不提了,网上一抓一大把。但是编剧中改名字的少,基本都是原名。据我所知,高大庸的名字改过,他原来叫高大勇,勇敢的勇。汪海林跟他说你这名字太猛了,什么都是你的,得谦虚一下,高大勇就把勇子改成了中庸的庸。我认为改得也是不错的。
刚才说的是人的名字,那么片名呢?就更讲究了。因为一部电视剧或一部电影的名字,牵扯到很多人和公司,牵扯到很多资金,所以一个名字总是慎之又慎。尤其重要的是,一部作品的名字总是第一个抵达观众的所谓的信息,必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比如,《我爱我家》《渴望》《士兵突击》《闯关东》《康熙王朝》这些电视剧,这些名字都又简单又富有辨别性。《我爱我家》,首先表明了类型,家庭伦理,爱和家又表明了风格,亲切温馨。我爱我家,两个我贴近口语,形成便于传播的语境,所以这四个字就随着电视剧的播出,成为了一个我们生活中的短语,还派生了一个房产中介的名字。
《士兵突击》也是,士兵表明部队题材,突击展示精神意蕴,怎么突击?其中有台词来延伸补充:不抛弃不放弃。士兵突击四个字说透了这部戏的内外。
别看《闯关东》只有三个字,但是却把地理、历史、题材给说得透透的,而且一个“闯”字把一部戏的主题展露无疑。
两个字的《渴望》则是把那个年代人对善良生活的追求凝聚其中。
对于电影来说,《红高粱》是以物凝意,火红的高粱代表生命力,代表杀伐与再生,一个红字,既是物象,又是镜像,亦是心像。
《霸王别姬》,用戏中之戏来命名,一个别字,呼之欲出。这都是非常成功的片名。
那么有没有失败的片名呢?有。很多年前,有一部电影叫《麦田》,是一部古装历史片,但片名让人以为是一部小麦科教片;去年的《荞麦疯长》也犯了片名上的错误,看了片名,不知道类型,不知道什么题材。
还有更离谱的,像电影《爱情公寓》,这是一个风格类型很清晰的片名,但是内容却是关于盗墓的,挂羊头卖狗肉,观众愤怒,票房惨败。既然是盗墓的,叫《爱情公寓》还不如叫《爱情公墓》。观众是容不得欺骗的。片名和内容万万不可有误导和欺骗性。像在莎士比亚时代,片名已经非常类型了,比如《王子复仇记》,观众选择买票来看,他就是要看悲剧的,像《仲夏夜之梦》,观众买票来看,就是要来高兴乐呵一下的。像中国的话剧,老舍先生的《茶馆》,是空间命名,你一看名字就知道这里边有人情世故,曹禺的《雷雨》,是气氛命名,雷雨天气,不可能滋生欢乐和轻松,悲剧无疑了。
今年春节档几部电影,《你好,李焕英》,亲切,口语化,虽然风格和题材并不明显,但经过一轮传播后,大家知道了名字背后的故事,路人缘极好。《刺杀小说家》,作为小说是个好名字,但作为电影则有些欠缺。小说家和刺杀,构成某种视觉意义上的消解。《人潮汹涌》则完全不知所云,你几乎可以把这个名字套到任何一部当代都市电影上去。
《新神榜:哪吒重生》,这个名字也有所欠缺,新神榜之新让观众不解其意,如果就叫《哪吒重生》会更好一些。但我理解片方是想打造“新神榜”这个概念,打造新概念,总不免要付出代价。《侍神令》名字是及格的,但因为内容不及格,一样遭到了观众的抛弃。可见,名字也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个富有战斗力和寓意的指标之一。
比较富有戏剧性一个片名的故事是,赵宝刚导演想拍一部电影,叫《一步之遥》,但等他报批时,发现姜文导演也报批了一部电影叫《一步之遥》,于是赵宝刚导演就找了一步之遥的同义词作了片名,叫《触不可及》。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的片名都不是太好,过于抽象,不好形成人与物、人与时代的意义。
当然,不是说完全抽象的词汇不能用于片名,就像《渴望》就是一个成功的片名。韩寒的片名一般都比较抽象,《后会无期》不是一个很好的片名,后来他们在宣传的时候,又加了一句“相聚有时”。他之后的《乘风破浪》《飞驰人生》,都不是很好的片名,在此也希望韩寒导演能够起片名的时候再具象一点。
最后说说我遇见的一些片名往事。刘震云非常在乎片名或小说名。他的小说,名字都非常打眼。《一地鸡毛》已经是个成语,有一次我跟他聊天,他说他的《一地鸡毛》本来不叫《一地鸡毛》,叫《满地鸡毛》,后来觉得用满则太满,不如用“一”。现在想想,如果用满地鸡毛,这个词不会成为成语。
我跟刘震云老师合作电视剧《手机》的时候,陈道明老师提出,《手机》这个名字已经不能表现电视剧的内涵和意蕴了,应该叫《有一说一》。这是个不错的建议,可惜后来没能用到。
最近,我的好朋友阿顺拍了一部电影,是一部关于马拉松题材的亲情电影。最早征集片名的时候,我起了一个叫《跑进黎明》,未被阿顺采用,他采用了新京报金秋的名字,叫《起跑》。《起跑》表明了类型,也有人生起跑的寓意,我觉得也算及格。这个电影定了6月18好上映,但在定档后又产生了片名的争论,《起跑》是一个典型的体育片类型的名字,它因此会错失很多非体育片观众。所以片方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往亲情方向靠了一下,现在改名叫《了不起的老爸》。这个改名,从专业方向来看,是对的。因为体育片类型小于亲情伦理类型,一部电影的片名就是要寻找最大公约数的观众。
在此之前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这个电影片名把体育类型和亲情类型囊括其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而之后的俄罗斯电影《绝杀慕尼黑》,片名只有模糊不清的体育类型,票房差强人意。而实际上,《绝杀慕尼黑》的精彩度比《摔跤吧!爸爸》要强悍得多。
片名的故事和有意思的点还有很多,限于时间,今天就说到这里,下次我再来说说外国片名以及翻译片名的故事。总之,片名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一个好剧本,一个好团队,拍出一部好电影。否则,你就是有一个好片名也无力回天。谢谢大家。再见。
◐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