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和雨似
对一个女人来说,结婚后,在婆家就像是一个外人,而回去了娘家也只能算客人。所以,婚前有些事,越早明白越好。
《知否》原著中,盛明兰一直都是理性客观地对待生活、对待婚姻。从她身上可以看出,只有自己凭真本事,婚后的日子才会好过很多。
女人结婚前,除了知晓男方的情况外,这三样东西,也要明白。
1.钱财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自己立得住
盛老太太疼爱明兰,她的嫁妆自然丰厚。
老太太把她从金陵老宅带过来的古董瓷器留给长柏传于盛家子孙,其他的,什么都可以给明兰。
明兰听到祖母说把京郊五六百亩的良田,还有旁边的小树林都给她,连忙说道“够了,够了!”
盛老太太嫌弃明兰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又准备把金陵和宥阳老家那儿的铺子店面,还有几宗买卖的股息都给她。
因为明兰是庶女,又是高嫁,老太太知道大宅子里的日子并不好过,索性多给些嫁妆,好让她往各处多使些银子。
祖母宠孙女,无可厚非。在老太太心里,生怕给得不够多,不管为这个孙女付出多少,只要她能幸福快乐,一切就都满足。
明兰却不这么想,祖母固然心疼自己,但万万不能没有上限。
一是祖母置办了这么多嫁妆,那她傍身的钱财就会减少。明兰体恤祖母年纪大了,用钱的地方也多了,要是有什么事,钱能起到很大的作用,嫁妆差不多就行了。
二是大姐华兰,她的嫁妆也很丰厚,但她嫁去袁家苦熬了十年,可见钱财并不能买来看重和疼爱,过得好不好跟钱财的关系并不大。
三是明兰自知自己是什么身份,没什么好充冤大头的,嫁过去之后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好好计算一番也能过下去。
四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顾廷烨千方百计算计了自己,肯定不会饿着她。
明兰一直都保持着清醒,她知道,钱财固然可以傍身,但要用钱财来决定未来生活的好坏,不妥。或者说在婚后的生活中,能起到决定性因素的,还在于自己本身。
反观现在的小夫妻,婚前房子、车子都到位了,但大多数女人在婚姻中依然没有安全感。
守不守得住钱,生不生得了财,要看每个人自己。自身立得住的,过得风生水起,立不住的,怎么过都是一地鸡毛。
2.不再与旧人旧事纠缠,各自安好
同明兰有旧的两个人是齐衡和贺弘文。
如兰大婚的那晚,齐衡和明兰偶遇。
齐衡已经知道明兰和顾廷烨好事将近,但心里仿佛憋着一把火,不吐不快。
明兰非常明确地疏远齐衡,并给出了三个理由:一是两个人门不当户不对,二是齐衡母亲的强烈反对,三是齐衡与生俱来的高傲与野心。
明兰对齐衡一直都是这样,她知道自己驾驭不住,才选择远离,也知道没有结果,坚决选择了断舍离。
还有就是贺弘文,明兰订了婚事后就没再管贺家的事,因为盛老太太已经去贺家把话说清楚了,既不会纠缠,也不会乱说什么。
而贺弘文也决定远走云贵采集药材,过不了几日就会出门,没有两三年不会回来。只给明兰留了句话,表示自己对不起她。
老太太还担心明兰会往心里去,连忙开解,“反正以后不会见了,过自己的日子要紧。”明兰笑着说:
“眼睛长在脑袋前面,就是要向前看的。”
是的,这两个人已经成为过去式,学会释怀才是正确的做法,但也要体面的说再见。
亦舒说过:“能够说出的委屈,便不算委屈;能够抢走的爱人,便不算爱人。”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而错过,要是把矛盾隔阂都说清楚,好好的跟过去告别,也有利于以后的生活。
不能圆满,那就随遇而安,各自安好。
3.听取长辈们的婚姻经验
说实话,婚姻生活是一种庸俗乏味的生活模式。因为结婚以后,你需要面对一些更细节、更现实的问题,肯定没有一个人时那种轻松惬意。
《纸婚》中这样说道:“决定嫁给一个人,只需一时的勇气,守护一场婚姻,却需要一辈子的倾尽全力。”
对于刚步入婚姻的人来说,她们可能不了解婚姻中会出现的各种问题,也不知如何经营。就像摸着石头过河,小心翼翼试探,才走出一步。要是有人能指点迷津,可以少走很多弯路。
盛老太太吸取自己惨痛的婚姻教训,教导孙女一些有用的婚姻观:
“不就是过日子嘛,你把脑子放明白些,委屈了谁也别委屈自己,让自己舒服才是真的!”
女人这一辈子,最怕的就是,宁愿亏待自己,也要为了爱情付出一切。盛老太太在婚姻中的遭遇就是非常好的例子。
当初她娘家强大,自己也很出众,但眼光不行,偏偏看上了探花郎,下嫁给他,只因为爱情。
那时候的盛老太太还是太年轻,即使婚后倒贴这个男人,她也没有被看重,这个男人的花心和薄情打败她,两个人渐行渐远。
很快,更大的悲剧降临了,老太太的亲生儿子被算计而亡,她气急败坏,一把火烧掉了自己大半的嫁妆,夫妻从此反目成仇。
待到丈夫去世,她就把庶子盛纮养在身边,劳心劳力,独自一人撑起整个盛家。
其实,盛老太太还有别的路可走,在丈夫去世后,她没必要跟自己过不去,她可以再嫁,以后会有自己的家庭,幸福的过一辈子,比起守着盛家孤苦一辈子要好太多。
老太太不希望明兰走自己的老路,她告诉明兰不能把爱情看得太重,要是男人心里没有你,不如去爱自己。
婚姻幸不幸福,可以靠婚后的经营,但是,婚前要是明白以上三件事,婚姻中的问题会少很多。
-END-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