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春节,作为新的一年的起始,历来是隆重而热闹的。除了正月初一为春节,正月十三为灯节,十五元宵,十八落灯外,在春节期间,还有一些民俗的吉日。
一是有从初一到初十用天气来预测来年年景的民俗吉日。
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叫做:“初一棉花初二麻,初三初四看庄稼,猪五羊六,七人八谷,九豆十芝麻。”与初一到初十相对应的,是涵盖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衣,食,油,畜等,意思是说,如果这一天天气晴朗,则和其对应的作物就会丰收,牲畜就会兴旺,人则平安健康;如是阴雨天,则相反。
以一天天气的好坏来预测一年的景况,这自然是有迷信的因素,就连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在《人日》诗中写道:“元日到七日,未有不阴时”。但是,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丰收,平安,顺遂的朴素愿望与祈求。这在崇拜神权的时代,大凡节日的形成往往都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也就不觉奇怪了。
二是在上灯以前,还有一些约定俗成的民俗吉日。
正月初二为“迎婿日”。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带着夫婿及子女回娘家。女婿要带着丰厚礼品给岳父母拜年。这既是提倡孝道的一个体现,也是给出嫁的女儿提供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正月初三是“老鼠嫁女日”。传说这天是老鼠家族婚嫁之日。家家户户要早早安睡,并摆上一些食品供老鼠享用,不要打扰了它们的好事。否则,“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这反映了人们要把老鼠“嫁”出去,以绝鼠患的无奈心情。
正月初五为“财神日”。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生日。子时一到,各商家便抢先打破寂静,纷纷燃放爆竹,以迎各路财神,并在家中神龛前点香燃烛,虔诚礼祀。各家各户则要起早到河(井)边抢财神水,预兆新年大发。同时,黎明即起放爆竹,以驱“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它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神往。
正月初六为“开张日”。春节年五天已过,商家一早便燃放鞭炮,开张营业,以示新的一年红红火火。
正月初七初八“看初星”。在初七与初八的晚上,月朗星稀,人们会抬头仰看上弦月与其周边一颗较亮的“初星”(即猎户星座的参星)的位置,以预测一年的凶吉。其口诀为“上角仓仓满,下角水连天。月口刀兵动,背后是荒年”。这自然是无稽之谈,但它反映了我们的祖辈在历经饥荒战乱之苦的情况下,事先做好思想与物质准备的主动防范意识。
正月初十为“石日”。传说这天是石头的生日,民间有“石不动”的习俗。凡石磨,石碾,石臼等石制农具不能使用,以免伤害农作物。
接着,便迎来“灯节”,十三上灯,十五元宵,十八落灯,家家户户闹花灯。随着正月十八一过,年事已毕,就各执各事,各奔前程了。
春节期间的这些民俗吉日,它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集中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与伦理道德,凝聚了中华传统的文化精神,也正是如此,才使得春节的吉日习俗得以维系传承与发展!(朱毓麒)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