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数字熵:当死神降临,我们的支付宝等账号该怎么办?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自己去世了,微信、QQ、微博账号怎么办?支付宝里的钱怎么办?游戏账号里面的装备怎么办?”当互联网成为连接虚拟与现实的桥梁时,桥上站着的人开始担心自我消失后带来的数字遗产问题。

死亡的数字熵

“当你不再管理你的账户,但有可能还显示“在线”状态,甚至向你的朋友发送添加好友的请求。”在周四的BSides in Manchester演讲大会上, Chris Boyd展示了名为“死亡的数字熵”的演示文稿,阐明为何会出现上述这种情况。

死亡的数字熵:当死神降临,我们的支付宝等账号该怎么办?

(Malwarebytes大会现场的Chris Boyd警告说,死者的休眠账号可能被滥用。 图:John Leyden)

“不法分子已经瞄准了明显被遗弃的账户。”Boyd发言称,“在某些情况下,欺诈者比账户持有人的亲属更容易获得这些账户,因为骗子更了解这些系统——通常是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网站,他们植根于此并想方设法去控制这些账号。”

除了破解登陆死亡人员的账号,以此在Facebook上发表寻求帮助的常规帖子之外,还存在“克隆”的问题。

据《独立报(The Independent)》报道, Facebook已经出现了“用户收到与死去朋友或家人有关帐户的请求”情况,这些请求似乎是克隆或黑客攻击的结果,犯罪分子试图在社交网站上添加好友,然后利用这种友谊作为窃取资金或索取其它好处的一种方式。

社交媒体账户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密码管理软件的数据显示,如今大多数人都运行了100多个帐户,并且这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增加。一些网站正在开发相关功能,旨在停用几个月不活动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的账户。”

在国内,密码仍是唯一的“钥匙”

从2010年开始,逝者QQ账号找回、游戏装备继承、网店经营权归属等个体事件都成为过新闻报道的热点,并引发了人们就数字财产、虚拟遗产的讨论。

2011年,沈阳王女士的丈夫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她想要获得丈夫QQ邮箱内保存的两人的照片和信件,但由于不知道密码,只好向腾讯公司求助,但与对方交涉后并没有成功。

按照腾讯的规定,想要拿回密码只能按照“找回被盗号码”的方式操作,除了提供逝者本人的基本资料和联系方式外,还需要提供号码的使用资料、保密资料,同时还得邀请账号内QQ好友为其“认证”,“但人都不在了,我上哪找这些资料?”

记者查询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用户注册协议发现,账号的所有权均属于平台所有。比如用户注册微信时,《腾讯微信软件许可及服务协议》里规定:“微信账号的所有权归腾讯公司所有……初始申请注册人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者售卖微信账号或者以其他方式许可非初始申请注册人使用微信账号……用户注册微信账号后如果长期不登录该账号,腾讯有权收回该账号。”

死亡的数字熵:当死神降临,我们的支付宝等账号该怎么办?

这样的服务协议导致一旦用户死亡,没有密码的家属将面临无法获得处置账户信息的权利。

在美国,雅虎邮箱也在服务条款中声明,用户对于邮箱的使用至用户死亡时终止,之后邮箱会被冻结或删除。但2005年,美国士兵贾斯汀·埃尔斯沃思在伊拉克阵亡后,他的父亲向雅虎公司提出拿回儿子在雅虎上的账号、密码,以便获得儿子的照片和邮件用以留念,遭到雅虎以侵犯隐私权予为由的拒绝。

士兵的父亲将雅虎起诉,最终法官判决雅虎将士兵的电邮移交给他的父母。此案也推动美国互联网公司对于数字遗产处理方式的改变。

比如,全世界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不再冻结或删除去世用户的资料,而是将这些账号自动变成“纪念版号”供他人缅怀悼念

虚拟遗产该如何解决

随着微信钱包、支付宝以及各类互联网金融等和钱沾边的互联网产品越来越多,消费者存放在虚拟世界的真金白银是不能忽视的问题。账号、密码的保护和持有开始变得愈加重要。

去年,网友一则“如果我死了,我支付宝账户里的钱怎么办”的发问,让人们不得不面临“人死了,钱还在”的现实。

不少用户担心,年迈的父母可能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儿女在支付宝和微信中还存有资产。

支付宝也对此作出回应称,继承人可以联系支付宝,公司客服会引导继承人准备身份证、死亡证明、承诺书等材料,然后通过网络上传、快递等方式给到支付宝,即可继承账户里的财产。如果继承人不知离世者有没有支付宝,或者不知道离世者的支付宝账号是多少,继承人只要提供离世者的身份证号给客服,就可以查询离世者名下到底有没有支付宝账户。

也有网友存在另一种担心,如果自己在多家P2P金融平台上有投资理财账户,一旦他发生意外,家人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些平台,他的财产也将永远锁在死亡账户中。

死亡的数字熵:当死神降临,我们的支付宝等账号该怎么办?

已经有创业者注意到这个痛点。去年10月,一个名为“与亲书”的项目在武汉成立,产品针对互联网用户中有意外隐忧的用户,为他们提供网络资产线索托管与移交服务。

“与亲书”的用户可以在公众号的页面中,储存管理相关线索,并留下用户预留的紧急联系人,团队将通过多种方式持续关注用户的在线状态,比如用户社交账号是否更新、是否在平台签到打卡等,一旦确认用户失联,团队将主动联系用户预留的紧急联系人,完成网络遗产线索的交接,并配合协助继承。

产品公测阶段,创始人徐祥鹏曾对用户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随机选取的1000多个样本中,拥有网络资产的人中,30-40岁的用户最多,占比为45.11%,且男性比女性多。各类网络资产中,拥有电子钱包余额和理财产品的用户比例较高,其次是账户、游戏装备和各类文件(照片、视频、文章),“相对而言,大家更愿意将和钱直接相关的线索作为托管对象。”

针对用户对于平台托管账户的隐私安全,徐祥鹏解释,平台只托管账户和相关线索,而不托管密码,未来还可以引入第三方平台增加安全性保障,目前已经有政府的相关机构前来寻求合作,未来的第二代产品上,也将用协议明确平台对网络资产的界定,强调平台“移交线索”的功能。

对于项目的未来,徐祥鹏认为虚拟财产是大众的痛点,但也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需要创业者随着国家法律政策的完善一起往前推。

随着虚拟货币、游戏行业的发展,一个账号上附加的财富价值也开始凸显。早期注册的QQ靓号也在网络上出现叫价交易的情况;微信绑定银行卡后,软件也不仅仅是用于即时通讯和社交;游戏玩家化不断升级的账号及购买的装备都是实实在在的资产。

近几年的民事案件中,各地法院处理了多起离婚夫妻要求分割游戏装备的案件,这类具有财富属性的网络数据,在面临交割和继承产生纠纷时,其数字资产的经济价值开始在网民心中增重,但这些财产的权属、价值评估都曾因法律的空白,使司法实践难以推进。

目前,网络虚拟财产、数据信息作为民事权利写入《民法总则》。这意味着,数据财产将明确受到民法的保护。

各大互联网公司“后事”功能简介

1.谷歌

Inactive Account Manager(不活跃账号管理),这项服务可以让你来决定自己的Google ,Blogger, Drive, Gmail, Picasa Web Albums, Google Voice以及YouTube等账号的命运,并促使你为自己建立一个截止日期。

如果所设定的日期快要来临,你就无法进入账号,这项服务就会给你发送一条确认短信,如果在很长一段时间你没有回复,谷歌默认你已经死亡。当截止日期过后,这项服务会将你的照片、视频或者邮件发送给你事先指定的联系人。

2、Facebook

就Facebook而言,你有两种选择:你可以让这家公司删除你亲人的账号,或者让他/她的账号变为“纪念号”。当账号变为纪念号后,任何人都不能再登录,不过你亲人的好友仍能够发表留言。

此前,Facebook只允许好友看到纪念号用户,现在这家公司决定为了尊重逝世用户意愿,在他们死后,维持他们的隐私设定不变。另外,逝世用户好友还可以要求看死者生前“回首好时光”视频。

Facebook在2009年推出了这项功能,当时刚好也是这家公司一名早期员工在一次自行车事故中不幸死亡

Twitter:用户只能直接联系这家公司,并随附你的身份证和已故亲人死亡证明来要求其关闭账号。Instagram和LinkedIn 也是采取相似处理方式。

3、Outlook和Yahoo Mail

微软和雅虎明确表示,它们不会分享用户的账号。不过,它们在收到请求后会关闭已故用户的账号。微软已经推出了Next of Kin服务,如果你能提供证明,证明你与死者之间的亲属关系,以及死者死亡证明,这项服务将会把死者生前所有邮箱保存在一张DVD中发给你。

4、Dropbox

只要你的亲人留下一台跟这项云存储服务相连接的计算机就OK。如果没有留下计算机,你可以尝试联系这家公司,要求其让你进入亲人的账号,不过Dropbox并不承诺就一定会批准。

5、苹果ID/iCloud

不幸的是,苹果在其服务条款中有一项“生者不享有对死者名下财产的所有权”的规定。根据这项条例,苹果账号是不可转移的,你所能做的就是通过联系iCloud客服来关闭死者的账号。

结语

生活在一个永远在线、无处不在的互联网,这在一开始是种常态,不过千禧一代显然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Boyd 总结道:“年轻一代绝对会要求改革我们对数字内容、所有权和继承的看法。”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