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呀,我是你们的vivi。
最近热搜话题#老一辈对睡平头的执念#,引起众多网友的讨论。
配图里这位宝宝的后脑勺,属实有点平到我了
↓↓↓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有人说,人出生后无法改变的三件事:你的父母、你的初始名字以及你的扁头。
评论里,一批“扁头受害者”,纷纷吐槽了自己的经历: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有网友说:“别人家的字典是用来学习的,我家是用来睡扁头的...”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截图)
扁头女孩哭唧唧,长大后发现扎个简单的马尾,画面都仿佛是个墙上的水龙头:
(△别人扎马尾 VS 我扎马尾)
vivi在后台也收到过一位妈妈吐槽:“婆婆拿了大豆枕,硬是要给我孩子睡扁头,还说扁头宽脸孩子才有福气!”
许多受害网友们纷纷“发4”,以后绝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是个扁头:
可回到现实中,很多长辈还是对“扁头”情有独钟,让人不禁发问↓↓
为啥老人钟情「睡扁头」?
提到扁头,老一辈的观念都是“有福气”“富贵相”。
过去对有官相、有富贵相的人外貌描写,就有“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一说,简单理解就是国字脸、扁头、面相宽大。
有这么个好意头,也让「睡扁头」的传统一直流传下来。
于是一代又一代,接力式的给娃睡扁头,用书本、大豆填充物等,给娃枕的越硬头就睡的越平....
有人说:这波操作之下,福气有没有加成是个迷,变丑倒是肉眼可见。
随着现代审美改变,当代年轻人已经无力欣赏这样的美感,加上一些关于“扁头会影响智商”的流言,也让扁头的争议越来越大:
- “扁头影响智力,让孩子变笨”
- “扁头会压迫大脑神经、损伤大脑”
- “圆头的孩子更聪明”
- ....
宝宝睡扁头影响智力?
医学上,确实存在影响智力的“扁头综合征”。这个综合征包括短头(扁头)、斜头、舟状头。
但是!还是要分两情况来看:
体位性因素,比如分娩时产道挤压、出生后一直固定睡姿等非病理因素导致的,大多没有啥大问题。
病理性因素,比如因为颅骨过早闭合,会影响大脑、神经系统、视力、口腔等功能发育,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大家可以通过几个症状结合判断,如果孩子头型异常且有以下症状,就要警惕:
- 五官不对称,如耳朵高低不一,眼睛凸出等;
- 头部和额头的宽度不对称、不平衡;
- 后脑勺圆度不对称,从头顶往下看形状异常,不均匀;
所以,除了审美角度的美丑外,一般情况下的扁头和圆头不存在哪个头型更聪明,哪个是绝对的“好头型”。
扁头宝宝还能圆回来吗?
1岁前,尤其是6个月前,宝宝的颅骨比较软,对于非病理性原因造成的宝宝扁头、偏头的情况,一般随着睡姿调整还有宝宝年龄增长会慢慢改善。
1岁以后,随着囟门闭合,颅骨开始定型,头型基本就已经确定,想要改变就很难了。
所以爸爸妈妈们要经常观察宝宝的头型,不要错过了最佳矫正时间。
矫正宝宝头型,这些误区别踩!
每个妈妈希望宝宝能拥有个好头型,于是想通过一些辅助工具来“帮忙”,vivi劝大家别用下面2个方法:
❌ 使用定型枕
定型枕、U型枕等任何枕头,都不推荐给1岁以内宝宝使用。
一是宝宝3个月前,脊柱还是处于弯曲的C型,躺下后和床面也是贴平的状态,如果硬塞枕头去垫高颈部,不但会影响宝宝脊柱发育,还会导致宝宝呼吸不畅。
二是小月龄宝宝在不会翻身、转头的情况下,一旦口鼻被枕头蒙着,宝宝没有自救能力就有可能造成窒息的风险。
❌ 使用矫正头盔
矫正头盔目前还是存在争议,一个价格昂贵,另一个是并不是所有宝宝都适合使用,需要医生评估在偏头、扁头严重情况下,才考虑专属定制头盔,并且要随着宝宝头型变化不断调整头盔,如果真的要用,一定要找正规机构。
要想宝宝拥有好头型,记住这2招
要想宝宝拥有好头型,拒绝“平底锅”,核心要点就俩:睡姿调整+多趴着。
调整睡姿
美国儿科学会(AAP)唯一推荐的婴儿睡姿,就是仰睡。仰卧能够有效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发生。
有妈妈担心仰卧会导致宝宝睡成扁头,除了保持宝宝身体仰卧,头可以朝左、朝右、朝上交替。
为了防止宝宝脸偏向一侧,妈妈可以调整宝宝睡觉的方向,比如宝宝婴儿床在左侧,宝宝喜欢朝着爸爸妈妈这一面睡,可以给娃掉个头睡觉。
多趴练习
宝宝清醒的时候,不要平躺着玩,这样会增加宝宝后脑勺负担。
清醒时,在家长照看下,可以让娃多趴着玩耍,不但有利于调整头型,也有利于宝宝肌肉力量训练,为抬头、翻身、爬行等一系列大动作发育做准备。
宝妈们可以拿一些玩具或者音乐配合吸引宝宝,让娃转头,促进头型对称。
日常抱娃时也要注意,不长时间固定在某一侧,可以左右胳膊交替抱娃,这样也能减少宝宝因为固定某一侧喝奶玩耍而出现侧偏头的情况。
最后,现在不主张给宝宝睡头型,更多是出于安全考虑,如果不是病理性因素导致孩子扁头,爸妈不用太担心。
如果要矫正头型,也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6个月内进行矫正比较有效。
如果已经扁头无法改变,也别焦虑,头型不够,发型来凑,总之孩子健康比啥都重要~
最后,记得点个赞+转发!希望家人们不要再对扁头那么执着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