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开店的人都希望“店招”能吸引。“橙鱼落宴”、“拈花染草”、“犇鱻”、“寫生”……

这些别具一格、稀奇古怪的店名你见过没有?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化用成语 这些店名 “有墨水”

“橙鱼落宴”,扬州市虹桥坊一家餐厅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名字很好记,起名的一定是个有趣的人。”市民王先生表示,好的店名可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我们店主业是做鱼,招牌菜里面有柠檬、菊花,整体端上来是橙黄色的,我就想借用成语‘沉鱼落雁’,起名‘橙鱼落宴’,让顾客对我们店的特色一目了然。”这家店的老板介绍。

在Rmall有一家叫作“拈花染草”的扎染小店,起了个风情万种的名字,却是一本正经做传统手工。“店里的文创小商品都是用花草染色的,比如黄丝巾用洋葱皮染色,蓝丝巾用板蓝根染色。” 店主祝洪萍介绍,近年来,“这种有点小意趣和小心机的店名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犇鱻、寫生 有些字让人傻傻分不清

“犇鱻”,怎么念?相信不少消费者见到这样的店名都会有一瞬间的抓狂。

选用生僻字作店名有挑战、有互动,比较受年轻人的喜欢。“犇鱻”铁板烧的店员介绍,“鱻”是“鲜”的异体字,“犇”是“奔”的异体字,“希望我们店做的美食鲜美而具有影响力,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寫生”是砂之船奥特莱斯的一家服饰店,“‘寫’是‘写’的繁体字,体现了我们品牌的设计理念和风格”,该店的工作人员介绍。

对于生僻字和繁体字的使用,消费者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看上去太高端、不方便传播,也有市民认为,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使用一些生僻字和繁体字也没什么不好,体现了文化的丰富和多元性。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朋友圈、嗨 烧烤龙虾类取名很任性

记者发现,扬城一些烧烤、龙虾类店铺的取名比较“任性”,“朋友圈”、“嗨噼”、“小表妹”、“夜猫子”、“虾唠唠”……

“我这个‘嗨噼’,就是英文单词‘happy’的谐音。”这家店的老板告诉记者,“我是80后,一般来说,吃龙虾、烧烤对我们年轻人来说是开心的事情,我就取了这么个名字”。

还有“朋友圈烧烤”,“我是3年前开的这个店,那时候微信朋友圈很流行,一般来吃烧烤的客人都是一个朋友圈,我的朋友推荐我取这个店名。”店老板说。

别打“擦边球” 有些店不合规已被整改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由于汊河靠近大学城,不少店名都非常年轻化,比如一个狼人杀、剧本杀的门店叫“桌迷藏”,一家成都米粉店叫“罗罐中”,一家奶茶店叫“乌所味”,一家卖酸菜鱼的店叫“小姐姐家的”……不少店主告诉记者,他们以外卖为主,店名有个性更容易被记住。

记者也了解到,近几年,有些起名“打擦边球”的门店,注册商标不符合规定,被相关部门勒令整改。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解放北路有一家“高邮陈小六”面馆,常被人认为是“傍名牌”。对此,老板陈春林告诉记者,“我在家确实排行老六”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个性店名不少 “冒牌”注册不了

记者走访发现,越是接近高校附近,有个性的店名越多,比如冒菜类的个性店名就不少。当问及店名为什么叫“帽牌货”时,这家冒菜店老板娘张女士告诉记者,这是成都一个冒菜品牌的加盟店,创始人创业的时候用的是冒牌货的“冒”,注册商标时被建议加了“巾”字旁。

此外,扬州有“滋喜小冒菜”,也有“滋囍小冒菜”,是不是山寨店?记者从扬州滋奇火锅了解到,这都是他们的子品牌,目前两个店招都有使用。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这些调皮店招 会拆字,还爱用“谐音”

“‘鱼’‘羊’加起来不就是一个‘鲜’字吗?,这样的名称跟我们店的特色菜是相吻合的。”“鱼羊鲜”老板介绍。

一些个性化餐厅在店名里加入了数字和谐音,比如“7吃8吧”,“泰皇泰厚”等。“‘7吃8吧’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这个店的厨师大多是70后、80后;其次,店名谐音扬州话‘吃吃吧’,有让顾客来品尝美味的意思。”扬城一味副总经理助理潘亚丽介绍。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业内人士

傍大牌更易吸引客流?

“店名‘傍大牌’,对于初期人气吸引方面很有好处。”一位餐饮店老板认为。 “‘傍名牌’未必是个好主意,容易引起争端。”准备开店的市民龚先生则表示。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院长周晓燕认为,店名对企业和顾客来说只是一个符号,可以通俗易懂,也可以有文化内涵,关键是把内容做出特色。有的店名一般,但产品做得好,一样能成名。如果刻意“博眼球”,产品没特色,再好的店名也做不长久。商家把店名起得响亮是好事,能够招揽顾客,但哗众取宠不值得提倡。”律师孙兴斌认为。

“橙鱼落宴”“犇鱻”“嗨噼”猜猜这都是些什么店名?

学者观点

“博眼球”不如产品好

扬州大学教授黄杰分析,“根据国家法规,店铺取名需要符合规范,追求个性没有问题,但不能侵权或有违公序良俗。‘博眼球’只能是短期效应,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顾客才是真正的生存之道。”

“用谐音字或者化用成语、古诗句等取店名,自古以来就有。”扬州文化学者韦明铧认为,店铺取名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方式,求新求奇乃商家本色,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但不能走向极端,有悖社会公德。

记者 屠明娟 陈高君 文/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