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中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数字文化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数字的寓意
数字原本是纯粹的计数工具,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赋予了它浓厚的文化涵义。
一:表示开始。“元旦”一词中的“旦”,是会意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新的一天或一年开始了。
二:表示地。古人认为,一为天,二为地。《乾坤凿度》说:“地数二。二者,有偶也。”偶是相随、伙伴的意思。“从”就是两个人前后相随,互相作伴,所以中国人讲究好事成双。
三:表示众多。《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一、二、三不是具体的一、二、三,而是从少到多的意思。领导讲话一般只讲“三个问题”,如果讲“四个问题”、“五个问题”,听众就会有急躁情绪。
六:表示顺。《易经》中的坤卦由六个阴爻“--”重叠而成,而阴爻“--”在《易经》中称作“六”。坤卦代表顺,所以六个“六”代表十分顺利,也就是“六六大顺”。
八:表示发。因为“八”与“发”谐音。从谐音中寻求吉祥,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色。例如,新人结婚时,父母要往其被子里放点大枣、花生、桂圆,寓意“早生贵子”。
九:表示长久。“九”与“久”谐音。在《易经》中,阳爻“—”称作“九”,而六个阳爻的卦叫乾卦,代表天。那么,还有什么东西比天更长久呢?
十:表示十全十美。
生活中的数字文化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字文化。
很多节日与“一”相关:元旦节是一月一日,劳动节是五月一日,儿童节是六月一日,建党节是七月一日,建军节是八月一日,国庆节是十月一日,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的正月初一。“一”代表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象征着希望和未来,所以人们憧憬“一”。“一”还代表开创、领先、唯一,代表荣誉,它激励人们干工作总要争第一、当先进。
做生意的人喜欢与“六”和“八”打交道。最好的数字是“168”,谐音是“一路发”,比如,一条红烧鱼要标价168元,一件衬衫要标价1680元,一套沙发要标价16800元,一辆轿车要标价168000元。电话号码、车牌号、宾馆房间号等,也愿意多用“六”和“八”。
酒场上的数字就更多了。划拳行令时能听到这样的吆喝:“一心敬啊,弟儿俩亲啊,三桃园啊,四季发呀......九长寿啊,满十双啊!”最贵重的菜---红烧鱼或者清蒸鱼上桌以后,服务小姐会笑盈盈地给贵宾敬“鱼头酒”,边敬酒边解释每一杯的名堂:第一杯叫“鱼头一对,大富大贵”;第二杯叫“好事成双”.....假如贵宾来者不拒,欣然笑纳,恐怕要喝到“十全十美”。
古代还有“凳不离三,门不离五,床不离七,桌不离九”的说法。“凳不离三”是说制作凳子时,长度的末尾要带一个“三”字,如二尺三、四尺三等,取自典故“桃园三结义”,“三”有忠义的象征,寓意坐在一条凳子上的是兄弟和朋友。“门不离五”是说制作大门时,无论高低宽窄,末尾都要带“五”字,寓意“五福临门”。“床不离七”是说制作木床时,无论长度、宽度、高度,末尾都要带“七”字,取谐音“床不离妻”,寓意“夫妻同床偕老”。“桌不离九”是说制作桌子时,尺寸的末尾要带“九”字,寓意“朋友来了有好酒”。
......
瞧,数字一旦和中华文化相遇,便生出无穷的趣味。
客观对待数字文化
文化本是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叫活法。既然叫活法,就有很多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对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对于数字文化,我们应客观对待。
首先,要心里有“数”,不必较真。比如这个“四”,本来是个很寻常的数字,人们却将它与“死”相联系,畏之如虎,手机号码、宾馆房间号、车牌号、商品标价牌等等,统统回避。又比如“十八”,人们将它与十八层地狱联系起来,也十分忌讳。其实,数字不过是服务于人们工作生活的工具,本身没有吉凶之分。就拿这个“四”来说,在英语中写作four,读作“否”,与“死”一点也不沾边。中国人过春节的时候,大门上头还贴着“四季平安”呢!
其次,要尊重习惯,入乡随俗。文化的作用,无非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其内涵都是约定俗成的,究竟有多少科学成分,说不清道不明,大家故妄信之,故妄从之,但不能迷信,不能盲从,只要心里明白,文化只不过是一种生活方式就行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