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精品鉴赏

香炉精品鉴赏

日照香炉生紫烟”谁都读过,但却未必谁都记得这写的是香炉峰的景色。在李白笔下,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生起一片紫色的烟霞。香炉,自古便是备受诗人喜爱的雅物,烟雾缭绕中,凝神静气,尘世便远离了。

香炉精品鉴赏

钵式大铜香炉

宣德铜炉受世宠爱,早在明代宣德皇帝开冶铸炉时,当时黄铜稀有,光辉如黄金,天然黄铜被称为“风磨铜”,宣德皇帝对之如获至宝,决定以之铸造宗庙祭祀用的鼎彝及内府炉具。其炼铜之法,须经六次提炼,才可使炉具呈现淡雅内蕴之宝光殊色,后又命提纯十二次,无疑精纯之致;其形制参考《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兼参照明代皇府内藏名窑瓷器样式,图样绘制完毕须先铸成样品,经皇帝亲自过目,满意后方准开铸。此后世人便深以拥有一座“宣德年制”的铜炉为荣,清初至民初更是如此。

该炉体形庞大,口沿内敛,丰肩,腹部斜收,平底,炉身光素,线条圆弧流畅,造型典雅端庄,为宣德炉式中的传统“钵”式造型,器型见载于明代吕震等撰成的《宣德彝器图谱》中之“大钵盂炉”。钵炉精铜铸炼,器型丰硕。铜质宝光蕴藉,含而不露,器壁历史感浓郁,重量分外沉甸。炉底开框内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可参照《明清瓷器鉴定》所载乾隆款识。

香炉精品鉴赏

“日照香炉生紫烟”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里描写庐山香炉峰上,初日映照,紫烟氤氲,瀑布高挂,飞流奔腾,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认为香炉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灵性的香炉赋予了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我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我国古代青铜鼎有烹煮肉食、祭祀等用途,祖先倾其所有,向天祈福,求神灵祖宗保佑自己的部落和国家平安,但这同今人所见的香炉还是两码事。笔者收藏的200余尊古代陶瓷香炉,可以看出祭祀文化发展的轨迹。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