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炉,最常见的焚香器具。具体起源暂不可考。一般认为现代的香炉最早起源于古代煮食的青铜器,或是宗庙祭祀的祭器,所以有人说:“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猊炉 ni,雕成狮形的香炉))则古踽(ju,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香球则古之鬻(yu,卖)。”汉代流传的博山炉因经典器形而被认为现代香炉初祖。
香炉的设计不仅与香的材料和焚香的方式有关,也会因为历代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得香炉的外形有各种变化,如博山形、鼎形、三足形、火舌形(双层造型,有盖)塔楼形等。
鼎式炉
清中期红雕漆人物鼎式炉
鼎,最初是烹煮食物的器具,和其他青铜器相比,鼎还是重要的祭器,象征帝王的权贵。著名的九鼎更是被视作国运的根基。这是其他彝器所不具备的威严,这就注定了以鼎为样式的鼎式炉森然气韵。虽然香炉和真正的鼎在体形上有着天壤之别,但这并不影响鼎炉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庄严而厚重,沧桑而沉迈。
乳炉
巧生炉·乳炉
在三足铜炉中有一个大类称为乳炉,是因为其炉足下垂而成乳状而得名。乳炉常为三足,其最具奥妙之处是其三足与炉身近乎完美的过渡,二者融为一体,很难明确地指出炉足与炉身的分界之处。乳炉形式简朴高雅,是炉中经典。
鬲式炉
清康熙 鬲式炉(高15.8cm)
鬲本为古代陶制炊具,鬲式炉又称素圆炉,为夏商周鼎器变化而来的路款,《宣德鼎彝谱》中记载的鼎式炉共有二十余种,其中圆腹无纹、平口短颈的又单独称为鬲式炉,是后世流行的炉款之一。鬲式炉线条流畅,造型大气,端正肃穆,尤为文人墨客喜爱。
簋(gui)式炉
宣德炉及历代宣德炉中,以彝炉的评价最高,而此处所说的“簋炉”,并非指所有彝礼之器为原型的香炉,而是单指“簋式炉”一种。《宣德鼎彝谱》曾赞美此炉是“款制大雅,为诸炉之冠”。当时于宣德年间奉旨监铸的各部大臣,都颇为赏识这款仿宋白定的作品。皇帝也十分青睐,是皇帝书房内的御用炉品。
花式炉
与宣德年谱中并无特别指定的样式,其花样繁多、式样繁缛,有诸如菊囊炉、法盏炉、海棠炉、梅花炉等,各式各样炉形统称花式炉。由于花式炉形异量大,收藏此类炉者当选精铜、精工、妙色者藏之,其中尤以皮色为花式炉首选要旨。
筒式炉
宋·哥窑筒式炉
圆口直腹,状如圆筒,口径与底径基本相同,三足或圆足。筒式炉,炉形古拙,始于唐宋,至明宣德炉,可分三类:其一是光素无纹者,多辅以三足。其二是花式铜炉,于炉身錾刻各类纹饰,明代花式铜炉多錾金其上。其三是“三元”铜炉,炉口、腹中、底部弦纹各一。
钵式炉
造型源于僧人化缘之钵盂。钵早在唐代律宗《四分律》中已有记载,后世依其型或制瓷器或作铜炉。至腰部内收,因其腹部收缩明显,直径比肩部短许多,使得整个器型极富线条感。
香兽炉
西汉晚期鸭形熏炉
1982年山西朔县出土,炉体鸭形,额顶刻有羽纹,长颈,背脊略隆,为可启闭的炉盖
香兽炉,同样是宣德炉中具有代表性的香具,将铜炉做成麒麟、狻猊、狮子、凫鸭、仙鹤等动物造型,将香料置放于鸟兽腹内焚烧,香烟从其口鼻飘出,十分有趣。以兽为炉始于唐代,苏东坡在《寒食夜》中有“沉麝不烧金鸭冷,淡云笼月照梨花。”的诗句,这里的“鸭”便是指鸭形熏炉。
香炉不止是香料燃烧后收集灰烬的功用,也因为中国文化赋予的种种意象,它在使用中增加了许多灵性与美感。
我的个人2783353628
主要做小叶紫檀,黄花梨 崖柏手串,摆件、把件等工艺品以及明式红木茶盘。
福建仙游常城红木
更多信息关注微信公共平台:hongmu365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