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农村白事(农村白事哭灵大全)

河曲农村白事

○关于河曲丧葬的礼仪,见于记载及民间流传,数不胜数,如:在职官员,父母死去,立即奏请丁忧,卸职回家守制。守制期满(三年),才能复职。在守制期,夫妻不能同居,不骅参加喜庆宴会,不能听戏娱乐等。庶民百姓在守孝期限一年内,不通结婚。繁琐礼节、禁忌亦很多,如:在“七七”49天内,不能埋葬,有的春夏死掉,秋冬安葬;还有的老年夫妇,死了一个,停入家中,等另一个也死了,一起安葬,有的在家居放几年。若在热天死了,停放家中,尸体腐烂,臭气熏天,蛆溢户外,也不能违背礼俗提前安葬。

○殡葬时,贫寒人家,草草举行吊唁,埋掉完事。富豪之家,要大肆铺张,美其名“扬名声,显父母”。

○入殓。至数天后,装入官材叫“入殓”。停尸说法有三;一、亲人沉痛不忍当即入殓,希望死而复生;二、等待亲人到来;人之殂谢,亲人怆然痛泣,焚纸钱,曰“烧回头纸”。要着人给死者穿“老衣”,其袖口捆麻捻,内装饼子,曰“打狗饼”。口内含金、银币或扣子。穿好衣服,停尸于两张炕桌上,并有铺盖。停尸一三、衣服、棺材等末办妥。停尸后要给死者供奉馔食,如做捞饭一碗用金纸复盖,上插筷子一双,纸元宝一对谓之“倒头捞饭”;蒸馍两碟,每碟4个,谓之“倒头馍馍”。入殓时为防止尸体摇动,要在尸体腰下及棺材木两侧塞麻纸灰包12个。

○设灵堂。入殓后要把灵柩抬入一空室或于院内搭一棚舍,叫做灵堂。上写白纸对联,有的还扭布彩子。在灵堂内放一供桌,上置灵牌,写有:“中华民国×年×月×日,民故显考×公讳××一位之灵,(是女死者则写“显妣×门×氐一位之灵)孝男××,孝孙××泣拜”。供桌上要点灯、上香、供馔,还有纸做的金童、玉女、牛、驴、骡等刍灵(数额不等)。每日旱晚均有孝子烧纸、哭灵。

○小叫夜。穿孝服,头箍飘第三日工资晚上,男孝子身带,手拄丧仗,嚎哭悼念死者,伛偻而行,到城隍庙、土地祠,烧纸叩首,哭泣而返。回到大门口时,女孝子、孝眷要接着烧纸哭声泣谓之接纸。这时要焚烧灵堂内的驴、骡(刍灵)。这意思是由孝子们到城隍庙向城隍冥司给死者“报到”,谓之小叫夜。

○做七。死者谢世后过七天,主家通知亲朋友来给死者烧纸、敬供的超度,叫做“做七”。因家庭贫富有别,所以有的做“一七”,有的做“数七”,但最多不过“七七”。有的要请和尚、姑子念经,念什么钵盂经、金刚经、楞严经等,其至还要坐施食,给死者超度亡灵。

○取水与行道。富裕之家还要取水、持道。此二者仪仗、装饰等大致相同,但所行路线不同。取水即取山泉洁净之水,城关是取东流水,实为取风水。行道是上街示众,光宗耀祖,所行路线是进东门,出西门,一道大街柏沟营。其仪仗是:以铭旌开道,在幡架上装绸子七、八尺,上贴白纸,写道:故×府君××之铭旌,如有功名职务要写其官品、职位等。大和尚骑马,身被袈裟,手拿如意钩,焚香指挥。众僧笙吹细乐诵经而行,取水念取水经,行道念昼夜经,后随孝子、亲朋等人群,甚是隆重。

○开吊。在安葬前一、二日,亲戚朋友要祭奠和念死者,叫开吊。开吊的前几天,在街上要贴××奠贴,用兰纸写白宇,以通知一般亲朋前来吊孝,内亲还要着人去请。附奠贴内容如下:不孝××罪孽深重,不自殒灭,祸国殃民延显考,痛于民国×年×月×日时寿终正寝,距生于××年×月×日×时,享年××有几,不孝×××遵礼成服。倘蒙友、姻、世、戚、乡谊赐唁,不胜衔感之至,谨此讣闻。哀子××泣血稽首、期服兄拭泪稽首、期服侄××拭泪稽首、功服侄孙××拭泪稽首。

开吊所来亲朋,以其亲戚关系之远近,所带供品可分为三种。

○(1) 祭

凡祭者皆为主要亲戚,但又分大中小3种祭。大祭为7张桌子:一、有长钱、斗子、

纸、礼钱;二、大供两盘,每盘4个,每个用面2 斤左右;三、右榴馍馍两盘,每盘8个;四、干果饼子14碟;五、4大宾盘;六、席面9碗;七、菜12碟。中祭为6张,即以上七张中除去石榴馍馍和4大宾盘外均有。3张为小祭;一、长线、斗子、纸、礼钱;二、大供两盘;三、席面8碗。送祭时将上述供品,用桌子抬去。送大祭和中祭时,主家还要用鼓乐,鸣炮“迎祭”。以上凡祭者,主家还要视其供品大小,给回大供、豆面、点心、饼子、麻叶、馍馍、糕等若干。主家所出孝布数量也是视其供品大小而定:大祭者如闺女是给重孝一身,但要自备收头料子一至数块;姻家是给男腰编、女收头;中祭者给孝衣一件和帽子,小祭只给帽子一顶。

○(2) 供养

此为一般亲朋,肤浅用拿两份馍馍,8至12碗菜和纸,前去“供养”死者。主家留1碗菜和3个馍 馍 ,其佘回之,并给端供品者铜钱若干枚,给“供养”者孝帽一顶。

○(3) 送纸

左邻右舍或虽非亲朋但关系较好者,也有前来送纸吊唁的,亦称“送空纸”。

所来吊孝者,要把祭奠之物品,放于灵前,给死者烧纸叩头、奠酒,这时鼓乐齐奏,男孝子要跪于一边陪悼,女孝子则站在灵前“折祭”。

○烧夜纸。开吊后的当天晚上,孝子们到城隍庙给鬼神敬供、烧纸叫“烧夜纸”。其形式是:鼓乐吹奏,由长子怀抱灵牌,众孝子身穿重孝,手拄丧杖,口念死者,持4至6串三连或九连灯,伛偻哭泣而行,并着人抬一桌子,上放5至7碗素菜、两份馍馍和纸。其仪仗顺序是:灯笼、乐队、祭品、孝子、。到了城隍庙,和尚开庙门要给小钱。孝子们上供、上香、烧纸、哭泣而归,女孝子孝眷则在大门外等侯接纸并哭泣。

○转莲池与坐施食。烧夜纸毕吃晚饭,饭后要开始转莲池和坐施食。在院内摆桌子五张,绕桌子转花样。其意在引死者出苦海,这叫转莲池。转完莲池后“坐施食”,由大和尚起经文,众僧道诵念“夜口经”等,同时配有笙管乐器。大和尚先后出碟文三次左右,并泼散饮食,碟文由孝子焚烧。

○聒灵。转莲池、坐施食完毕,鼓乐要口皇聒一晚上,名曰“聒灵”,其乐队工资由女儿和外甥支付。

○家祭。富裕之家在开吊后的当天或第二天要自家另祭奠亡灵,称为家祭。家祭一般请赞礼生4个,点主1个,赞礼生用秀才,点主用贡生。4个赞礼生之分工是:1个通唱,1个引赞,1个读祝文,1个起唱。其仪式是:当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通唱的喊:“执事者各施其事,主祭者就位,陪祭者就位,孝子就位,孝眷就位。奠酒、上馔、阁户。”根据通唱的指挥,引赞的则指挥和引导孝子及家人给死者灵前供酒、干果、肴菜等供品。当喊到阁户时,就要关住灵堂之门,让死者食用其供品。有的一阁户,有的三阁户,三阁户即奠酒、上馔,时阁户三次。阁户毕通唱又喊:“引孝子出庐、奠茶、读祝文。”孝子给死者奠茶,接着是读祝文,人祝文是由点主和赞礼生写的,其内容主要是写孝子的责任和死者的功绩。读罢祝文,通唱喊:“望燎”,这时由孝子将祝文和长钱焚烧,。最后是点主,即由点主官用朱砂笔在灵牌上写的“供俸新逝显考××府君讳×之神王”的王字上点为主宇,故称点主。点主后收场方毕。

○出殡。出殡前,由孝子跪于灵前烧纸,曰“烧离门纸”,并熬然痛哭。接着由阴阳口念咒语,手敲戟子,转柩划符,用菜刀将符瓦打烂或砸香后,孝长子随即将焦纸盆抛过头碎于身后。鼓乐起奏,灵柩始起。其顺序是:由外甥或女婿打引魂幡并发纸钱,首当开路。各种刍灵抬而跟之,鼓乐哀笙相随,后着人抬“方弼”、“方相”,如将咤以驱疫鬼。孝子、孙儿等一手纤棺布,一手拄丧仗,伛偻而行,忉怛痛泣。灵柩后跟有女儿、侄女、儿媳、姐妹等掩目痛哭,徐徐向前。

○路祭。在街上巷口由亲朋供祭死者即路祭。在路口放一桌子,上放供品,当出殡队伍路经此地时,灵柩和送丧队伍站一阵,由主祭者烧纸,祭毕,柩方起行。

○收头。城关之坟墓大部分在沙梁以外。当出殡队伍行至大洞外节孝祠时,要停一阵,以便烧焚纸札刍灵,即金童、玉女,牛、马、斗子等。纸札烧完后,众人停止哭泣,女孝子把头上的3尺搭头取下,男孝子头上的“梁冠”也被搀扶者给取下,亲戚们亦扯下头上孝圈孝帽,此为“收头”。“收头”后,女人们另选和来时不同的路线返回,男人们则加快脚步直奔坟地。

○下葬。到了坟地,在已打好的墓穴内,放入发财罐两个,一个内放酒和黄米粥,一个内装各种馔食,上罩红嘏并放一个馍馍。接着由阴阳下镇物,在坑内钉柏木板5个,并念咒云云。在下葬时,孝子痛泣,丧杖和幡子也要放入坑内,下棺后,由孝子先往坑内刨点土,就开始埋,最上做土墓并安墓门,最后将东流水浇于坟周,主风水之好。

○服三。安葬第二日,亲戚朋友都来送火锅和馍馍,把所有火锅、馍 馍 并柏柴、炭等,带到坟地在坟地垒火龙、烧纸、叩首、焚烧阴宅,女孝子孝眷哭泣一阵。最后用柏柴燃火将火锅食毕而归。有钱者还要用鼓乐和请姑子念经。

○安碑。在安葬的当年或第二年择清明、中元、十月一扫墓或祭祖节,由孝子给死者在坟墓前安放已做好的石碑和石桌等,碑有戴帽碑和园头碑之分,上写碑文。其行动规模同服三相似。

○守孝。为悼念死者去世,孝子、孝眷要为其“过七”、过百日、过周年。孝子要守孝3年,100天不剃头,不参加娱乐,孙子要守孝一年。凡塑望之日均要施食于亡魂和鬼神。每逢清明、中元、十月一、冬至、春节等都要上坟祭祖。

解放后,旧的丧葬仪式大多沿用下来,只是取水行道、转莲池;坐施食、家祭、守孝三年几项极少不见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