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精髓———风水学真的有那么神秘吗?
每当提及“风水”二字,大家的脑海里首先浮现出的是“风水先生”、“阴阳先生”、“算卦”、“算命”等这些字词。很多人认为“风水学”很神秘,就像拥有特异功能一样。相信大部分没有真正接触和研究过风水学的人,都会或多或少有类似的看法。最初选风水学这门选修课时,也是怀着一种神秘好奇的心态而选的。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使我们对“风水学”有了重新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网络和书籍,看过一些有关风水学的知识。记得老师在第一节课就提到:“风水不是迷信,不要迷信风水”。
现代人认为“风水学是一门科学”。风水学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一门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正是基于这一追求,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也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现代风水学。
风水是中华民族生存的需要与感知,风水是中华民族安居乐业的经验与智慧。风水之所以在中国流传几千年,就在于“生存需要”。在这一“生存需要”的原点上,我们的祖先前辈们为了生息繁衍,通过感知,观天察地,认识自然山川,趋吉避凶,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不断总结,最终使风水成为一种安居乐业的经验与智慧。对天讲求风和日丽、阳关充足;对地讲求土质肥沃、香冽纯正;对气讲求清润细腻、柔和怡人;对山讲求背北面南、树木葱郁;对水讲求环抱有情,清澈甘甜;对人讲求勤劳善良、道德高尚;对物讲求器物典雅、美观大方。这些感知与经验又被有学识的人演变成理论,成为古代中国关于“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学问、方法和技术。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晋人郭璞传古本《葬经》谓:“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这被认为是最早给风水下定义的文献。其将“气”作为风水的根本理论。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着的空气;“水”是大地的血脉、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风水好的吉祥地总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风水坏的地方总是暗伏危机,一片荒凉,充满恐怖。风水又称“堪舆”。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已有“堪舆家”的专门名词。《汉书艺文志》中也有《堪舆金匮》的书目。在中国古代的文意里,“堪”是天道、高处;“舆”是地道、低处。“堪舆”是指研究天道、地道之间,特别是地形高下之间的学问。它是以当时有机论自然观为基础,把当时天文、气候、大地、水文、生态环境等内容引进选择地址、布建环境的艺术之中。风水发生于中国,它和《易经》关系密切。《易经》是中国的一部最为伟大的书。要研究中国的学问,谈中国的文化,不能不研究《易经》。中国文化思想的深厚、广大及细密,其一切思想哲学基础都与《易经》息息相关。《易经》应用于天道,例如天干、地支、气象与节气;应用于地道,大地、山川、河湖、道路、城镇、村落与住宅;应用于人道,人们的伦理观念与行为准则等。阴阳、五行是《易经》的基础。风水这门选择、布建人们生活环境的学问,是以《易经》为其理论基础的,用《易经》的观念来指导人们选择、布局和建造周围的环境。认为人要配合天、效法天才能兴盛发展。违背天理人情,违背自然法则就会失败遭殃。所以风水在选择与布建生活环境时,总是要把城市、村落、住宅等与天象结合起来。“法天象地”,力求“天助、人助”。“万物兼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使人和周围的生活环境、气候、天象、动植物、地形等达到协和、共进、互助的关系。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天人相助”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的境地。
有研究认为“风水学”中最重要的是“时”和“位”。审时度势、顺势而为、中庸之道、识时之义、知时之行、用时之机、待时而动、观时之变、时行时止,以上这些成语都是在说时与位的重要性与关系。正如唐宋以后,风水演变出得两大流派,一派为“理气宗”,一派为“形势宗”。“理气宗”是依时间、空间、星宿、节令、命属,以罗盘辩方正位,运用阴阳八卦、玄空飞星、五行生克等原理操作,趋吉化煞,以求平安富贵。“形势宗”的宗旨是考察自然山川、地形地貌,衣阴阳、五形、九星,生克制化,辩吉判凶。我国文化源头的《易经》素称“群经之首,百科之源”。《易经》上告诉我们两个重点,科学也好,哲学也好,人事也好,做任何事,都要注意两件事情,就是“时”与“位”。时者,时间也。位者,所处空间位置也,亦可理解为所处之格局也,或借用物理学中之名词么位置和格局,你干什么事情,如何有所作为,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在什么山上唱,“场”也。尤其对于人生,你处于什么时代,什么时间,什么发展阶段,处于什什么歌,在什么位置干什么事。而这时间又是流动的,位置也是不断变化的,所以,又需不断调整。《易经》中的64卦和386爻就可以看作一个不断流动和变化的时间和位置序列,就比拟有以上的种种意思。64卦是在时间序列和空间中运动的,每卦中的六爻也是在时空中运动的。人生与之相对应,也是在时空中运动的。自然有顺有逆,有吉有凶,有泰有否。在什么时位上就应当怎么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缓则缓,当退则退,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如此行事,方能成功。如“言不胜其任也”是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深厚的道德和相应的能力,而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和职务上,那是很危险的,就如细足不能支撑重鼎一样。《周易》中关于把握好时与位的论述,可谓比比皆是。如“正位居体”、“以中正也”、“虽不当位,未大失也”、“位正中也”,等等。又如乾卦中各爻关于龙的爻辞就十分典型。这些道理并不仅限于人生,对于国家的治理,不同时期政策的取舍,亦是如此。
《易经》里都是在说明“时”与“位”这两个问题。很好的东西,很了不起的人才,如果不逢其时,一切都没有用。同样的道理,一件东西,很坏的也好,很好的也好,如果适得其时,看来是一件很坏的东西,也会有它很大的价值。居家就可以知道,像一枚生了锈又弯曲了的铁钉,我们把它夹直,储放在一边,有一天当台风过境半枚铁钉都没有的时候,结果这枚坏铁钉就会发生大作用,因为它得其“时”。还有就是得其“位”,如某件东西很名贵,可是放在某一场合便毫无用处,假使把一个美玉的花瓶,放在厕所里,这个位置便不太对,所以“时”、“位”最重要,时位恰当,就是得其时、得其位,一切都没有问题。相反的,如果不得其时、不得其位,那一定不行,我们在这里看中国文化的哲学,老子对孔子说:“君子乘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莱以行。”机会给你了,你就可以作为一番,时间不属于你,就规规矩矩。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也是时位的问题,时位不属于你的,就在那里不要动了,时位属于你的则去行事。
“风水”这一神秘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当今社会上的风水活动仍存在迷信的色彩,但是不完全都是迷信,里面有其科学的内容,但如果因为其中某些原因夹带了迷信内容而被全盘否定,那是不是又是另一种迷信?所以我个人认为,科学的方法就是“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也是我们现今一直在强调的科学的治学态度。传承了数千年的国学,不能就这样被我们遗弃,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门神奇的东方秘术——风水。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