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三年春不雨)

俗话说:“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秋不雨辛卯,冬不雨癸卯”,是啥意思?明日四月十四丁卯日,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有啥说法?看老祖宗留下的经验咋说?

“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什么是“卯节”?

以前的卯日其实是一个节日,俗称“卯节”。民间有句谚语说:“过卯不过端,遇丁人不安”,意思就是端午节和卯节是两个相对的节日,过端午节的地方不过卯节,过卯节的地方不过端午。如果卯节遇到丁卯,就寓意着年景不好,容易有虫灾,庄稼收成不好。

端午节原本是“午月”的三个午日,后来就成了五月的三个“五日”,其中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二十五是尾端午。而“卯节”则是五月之后的四个卯日,以第四个卯日最为隆重。如今的“卯节”还是水族的新年节日,叫做“借卯”。

“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相传“卯节”最初是一个灭虫的节日,说是有一年庄稼遇到了虫灾,人们都束手无策,只好祈求上天。于是上天派来一个人,他让人们把家里的“烟尘”收集起来,撒在禾苗上,最终驱除了虫灾,为了纪念他,于是就有了“卯节”。

所以每逢卯日,人们都会扫屋除尘,并将扫下的尘土放到庄稼下面,这种土也被称为“阳尘”,不仅可以杀虫,而且还是一种不错的肥料。因为卯为春季之木,卯时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卯为日出,酉为日入。卯为开门之象,酉为关门之象。

俗话说:“二十九,贴倒酉”,就是用“酉”字倒贴在容器上,寓意着将福气关在里面,封存起来了。

“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有啥说法?

在四季之中,春季的卯月,夏季的午月,秋季的酉月,冬季的子月代表着四季力量最强的月份。春季是一年的开始,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木气最旺的季节,而“卯”就代表着春季的万物生长,草木舒展。

所以人们常根据四季的“卯日”来判断年景的好坏,春季属木,夏季属火,秋季属金,冬季属水。因此春季的乙卯,夏季的丁卯,秋季的辛卯,冬季的癸卯就是四个季节的“卯日”。因为卯为开门之象,代表着日出,而日出就为晴,因此这四个“卯日”宜晴不宜雨。

“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比如《黄帝占》中说:“春不欲雨乙卯,夏不欲雨丁卯,秋不欲雨辛卯,冬不欲雨癸卯,以此四日,观民安否,若其日雨,则疾疫起。凡四时卯日雨,皆主谷价:雨一卯,斛百文;雨二卯,斛二百文;雨三卯,斛三百;雨四卯。斛金一斤”。

意思就是这四个“卯日”如果下雨,都代表着谷物的价格容易上涨,而价格上涨也就预示着庄稼收成不好。所以《京房占》中也说:“诸寅卯日,有小雨,小急;大雨,大急”。明日是夏季的丁卯日,如果有雨,则代表着谷物容易涨价,而涨价也就寓意着收成不好。

《天镜占》中说:“凡先风后雨,为顺;先雨后风,为逆;凡泰和之世,雷雨必作于巳午阴生之后,至夜而止者,吉;若作于子丑寅卯,至丙而晴者,为逆,为乱,为兵”。所以寅卯之日宜晴不宜雨。

“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民间有句谚语说:“春雨乙卯,夏‘籴’贵;夏雨丁卯,秋‘籴’贵;秋雨辛卯,冬‘籴’贵;冬雨癸卯,来春‘籴’贵”。“籴”这个字的本意就是“买米”的意思。《开元占经》中也说:“春甲寅乙卯日,雨入地五寸,谷小贵,若不贵,至夏大贵;夏丙寅、丁卯日雨,秋谷贵一倍;冬壬寅、癸卯日雨,春谷大贵”。

所以四季的卯日宜晴不宜雨,明日就是夏季的丁卯日,因此明日是晴天好。俗话说:“甲寅乙卯雨,四十五日看泥水”,此时正是小麦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如果连续下雨,就会导致麦粒不宜饱满,从而影响收成。

“春不雨乙卯,夏不雨丁卯”,明日丁卯,晴天好,还是下雨好?

当然这些谚语都是农耕社会人们长期观察的结果,放到现在就不一定有用了。因为现在不论什么样的年景,人们听到的都是“连续十年大丰收,连续八年增产”等,或许是为了稳定情绪,又或者是种子优化了,亦或是人们的种地水平提高了,总之年景和庄稼的收成似乎没有多大关系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