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明太祖朱元璋驱逐蒙元,且开创出洪武盛世,可谓文治武功,称雄一时。

清圣祖康熙帝游明孝陵,不由心悦诚服,称赞说:“洪武大帝乃英武伟烈之主,非寻常帝王可比。”

甚至,还亲笔写下“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命人立碑于陵墓的享殿正中,以昭后世。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朱元璋虽然功业如此显赫,但其杀戮功臣之举,却深为世人所诟病。

清代史学家赵翼就愤然痛骂说:“独至明祖,藉诸功臣以取天下,及天下既定,即尽取天下之人而杀之,其残忍实千古所未有。盖雄猜好杀,本其天性。”

的确,大明开国34个功高爵显的元勋宿将中,除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邓愈等人因病亡故外,其余绝大部分惨遭朱元璋毒手。

这些不幸惨死的功臣中,最让人怅然嗟叹的是“明朝萧何”、“开国第一文臣”李善长。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之际,朱元璋授其中书左丞相,封韩国公,岁禄四千石,子孙世袭。予铁券,免二死,子免一死。时封公者,徐达、常遇春子茂、李文忠、冯胜、邓愈及善长六人。而善长位第一,制词比之萧何,褒称甚至。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但是,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曾经高居百官之首,竟然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以胡惟庸党追问,一门七十余人被杀。

特别要说明的是,该年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了。

有一个被称为“最牛历史老师”的人写了一本非常搞的“历史故事书”,里面有这样一个段落:“后来这马皇后就说,你看一般的老百姓家里啊,这家长都知道尊重老师,逢年过节还给送送礼什么的,知道师恩深重。你说咱们皇家竟然要把孩子的老师杀死?朱元璋说你甭管,李善长谋反呢。马皇后听了直乐,说他七十多岁他谋什么反,他七十七了还是七十几了,他谋反能当几年皇上?他这是不可能的事么。朱元璋不听,最后李善长一家七十多口,全部杀掉,开国的文臣都杀光了。”

必须指出,朱元璋的孝慈高皇后马氏薨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李善长“七十七了还是七十几了”替李善长求情,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但是,这里提到的“他七十七了还是七十几了,他谋反能当几年皇上”,却是颇能让人思考的。

人们也很容易得出结论:七十七岁的老人,一只脚都快要踏入棺材了,还造哪门子反?!诬陷,百分百的诬陷!

必须指出的是,“最牛历史老师”提出的质疑并不新奇,解缙代郎中王国用起草的《虞部郎中王国用论韩国公冤事状》还有提到:李善长人臣之分已到顶点,天下之富贵无以复加,要说他谋反还有可能,协助胡惟庸谋反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

让我们来看看李善长其人其事。

先把目光投回到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当时,朱元璋是这样评价李善长的:“善长虽无汗马劳,然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宜进封大国。”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应该说,朱元璋这一评价是非常客观的。

李善长虽然“少读书”,但不过是个乡野间的小知识分子,跟刘伯温、宋濂这些参加元朝科考早早就获得功名的人根本没法比。而且,投奔朱元璋后,在攻取谋略之上一无所长,甚至还在龙凤六年(1366年)刘伯温向朱元璋进献康茂才诈降诱敌之计时闹过笑话。他所依仗的,是从龙时间早,对朱元璋“从一而终”,在朱元璋外出攻掠时,在后方兢兢业业地打理后勤事务。

所以,朱元璋才会有“无汗马劳”、“事朕久”、“给军食”、“功甚大”的说法。

朱元璋也因此把李善长列为文臣第一。

李善长外表宽厚温和,内心却极其狭隘、苛刻,其大权独揽后,便以乡土、宗族关系拉帮结派,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准西集团,并将准西集团的利益凌驾于王朝利益之上。

参议李饮冰、杨希圣因为分了李善长的一些权柄,李善长二话不说,立刻论将之罪奏黜。

同是安徽定远人的胡惟庸起初只是一个宁国知具,贿赂了李善长三百两黄金,立刻飞黄腾达,升太常少卿,成为了准西集团的重要人物。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胡惟庸也是非常有手腕的权奸人物,与李善长沆瀣一气,大力排挤、打击非准西籍大臣。

山西阳曲人杨宪有相才,胡、李两人认为:“杨宪为相,我等准人不得为大官矣。”两人合谋,竟将杨宪倾陷致死。

其余刘伯温等非准西籍大臣也纷纷被逐出了朝廷。

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李善长生了一场大病,辞官归居。朱元璋赐给他临濠地若千顷,置守冢户一百五十户,给佃户一千五百家,仪仗士二百家。

次年,李善长病愈,有浓重乡土观念的朱元璋命其督建中都宫殿。

洪武七年(1374年),朱元璋又命李善长督迁江南民十四万人至凤阳屯田,并擢其弟李存义为太仆寺丞,李存义子李伸、李佑为群牧所官。

在中都营建期间,淮西集团气焰嚣张,有人私自役使营建中都的将士为自己营建私宅,甚至营建第宅逾制。还发生了胡惟庸疑似毒死刘伯温之举。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洪武八年(1375年)四月,由于有营建工匠用“厌镇法”反对工役繁重,朱元璋诏罢中都役作。但为了答谢李善长凤阳屯田和营建中都的功劳,于洪武九年(1376年)将临安公主嫁给李善长之子李祺,拜其为驸马都尉,两家成为了亲戚。

不过,李善长却在儿子新婚过后做了一件很不厚道的事——临安公主嫁后一个月,朱元璋生病有十几天没法视朝,李善长自己没有前往问候,他的儿子李祺也没有。

这就很不够意思了。

朱元璋事后只削减李善长岁禄一千八百石,点到为止。

打了一棒,随后又给一颗糖,命李善长与李文忠总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同议军国大事,督建圜丘。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洪武十三年(1380年),震惊天下的“胡惟庸案”发生,与李善长过从甚密的胡惟庸被诛杀,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朱元璋念及李善长年岁已暮(六十五岁),不相信他会牵涉其中,没有追究,反而在该年御史台缺中丞时,让他理台事。

洪武十八年(1385年),随着“胡惟庸案”打击面的扩大,胡党名单上出现了李存义及李伸、李佑父子的名单,因为李善长的原因,朱元璋从轻发落,诏免其死罪,安置崇明。

朱元璋以为自己这么做,对李善长那是仁至义尽了。

哪料李善长却认为朱元璋“打狗不看主人面”,非常不满,不肯向朱元璋致谢。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很可能从这开始,朱元璋对李善长有了看法。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经七十七岁的李善长想建造一座更加威武雄壮、豪华奢丽的府宅,向信国公汤和借了卫士三百人。

私自调动国家军队,往重里说,那是株九族的大罪。

一生小心谨慎的汤和不敢隐瞒,将此事呈报了朱元璋。

朱元璋听后,隐忍不发。

该年四月,京城有百姓因“胡惟庸案”受株连而被发配到边疆,其中有一个名叫丁斌的,是李善长的远房亲戚。

李善长不知好歹,多次向朱元璋请求赦免其丁斌等数十人。

朱元璋认为其中必有不可告人之隐情,亲自审问丁斌。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这一审问,果然大有收获。

原来,丁斌曾经在胡惟庸家当过差,一来二去,供出了李存义等人往时交结胡推庸之事。

朱元璋下令逮捕李存义父子,严加审讯,供词又牵连到李善长,说胡惟庸几次派人或亲自劝说李善长助其谋反,李善长虽“惊不许,然颇动”,最后表示了“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

至此,朱元璋忍无可忍,给李善长加上“知谋逆不举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其妻女弟侄七十余口全部杀掉,其子李祺徙置江南。李善长家产悉数抄设。

综上所述,说李善长年纪太老,或者说李善长地位太高,所以不会背叛朱元璋,那是不对的。

原因明摆着,李善长年纪太老、地位太高,那只能代表他自己,而他一开始就与胡惟庸走得太近,建立起一个淮西勋贵集团,一度左右到时局的发展,而且,他的李家子弟和胡惟庸搅和在一起,都快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份上,所以,李善长有“吾老矣。吾死,汝等自为之”的表现并不奇怪。

七十七岁的李善长不可能背叛朱元璋?破解里面真相,你会改变看法

综上所述,李善长举荐逆臣胡惟庸、李家子弟和胡惟庸抱团,是罪一;为老而私自调动军队营豪宅,为罪二;为坐罪流边者求情于帝,为罪三。当然,最让朱元璋不能容忍的,还是知胡惟庸谋反而不报,此为罪四。

这种情形下,朱元璋当然是办你没商量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