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冰鉴》:以貌取人,最主要是看人的双眸和面部的骨相(曾国藩冰鉴全文及译文)

面相的研究,自古有之,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就提及了面相。春秋之后,出现了许许多多有关面相的典籍,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部,是《麻衣相法》,除此之外,人们时常提起的便是《冰鉴》,《冰鉴》是晚清中兴四大重臣之一的曾国藩所著。曾国藩一生,识人无数,将一生的识人要诀,总结在《冰鉴》之中,此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

曾国藩《冰鉴》:以貌取人,最主要是看人的双眸和面部的骨相

对于面相,从古至今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一种则认为:“相由心生”。

那么,曾国藩在《冰鉴》中,是赞同哪一种观点呢?《冰鉴》开篇就用了两个例子,反驳了“人不可貌相”

第一个例子是:“脱谷为糠,其髓斯存”。意思是稻谷的外壳,被分离出来,就是糠,而糠是没有多大的用处的,绝大多数糠被用作饲料。稻谷的精华,不是糠而是米。如果外壳损坏了,稻谷的精华米还是存在的。

曾国藩《冰鉴》:以貌取人,最主要是看人的双眸和面部的骨相

第二个例子是:“山骞不崩,唯石为镇”。意思是一座山峰,无论表面的泥土如何流失,但是山始终不会崩塌,因为山的内部,有坚固的石头作为支撑,而这石头便是镇山之石。

而《冰鉴》中对这两个例子的补充,可以说是点睛之笔,曾国藩认为,稻谷的精华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在的“神”,而这“神”通过一个人的双眸表现出来。

曾国藩《冰鉴》:以貌取人,最主要是看人的双眸和面部的骨相

即使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是不会骗人的,而眼神便是面相的其中一个关键,看一个人的面相,首先看眼神。眼神是一个人内心活动长期积累出来的结果,也是面相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部分。例如一个人内心时常飘忽不定,那么他们的眼神是游离的,最近的相关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一个人在编造谎言时,眼球是偏离的,一个人回忆过往的某件小事,眼神也是偏离的,而经常编造谎言,则不可能是君子,十有八九是小人。而经常回忆过去,那其意志则不够坚定,十有八九被往事所羁绊。

曾国藩《冰鉴》:以貌取人,最主要是看人的双眸和面部的骨相

而一个眼神坚定的人,内心也是坚定的。从这个角度看,相由心生也不是没有道理。面相中眼神表现得比较明显,曾国藩认为,另一个相对不太明显的部位,则是骨相。面部的骨相,就好比是镇山之石。

曾国藩《冰鉴》:以貌取人,最主要是看人的双眸和面部的骨相

最近的相关心理研究,也表明了骨相也是有一定的道理了。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骨相威严的人,会让周围的人产生一种敬畏心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周围人所营造的环境,对身处其中的人影响很大。而周围人的态度,会对身处其中的人,发出一种积极的信号,为了迎合人们心目中的标准,有威严骨相的人,行为作风就会偏向人们的预想,而他们行为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坚定人们的设想,彼此之间形成一种正向反馈。因此,骨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曾国藩在《冰鉴》开篇,就肯定了人的双眸和面部骨相在面相中的重要地位:“一身精神,具乎两目,一身骨相,具乎面部”、“开门见山,此为第一”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