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黄山周边免费的古村落)

在我们大黄山有许多的古村落,都差不多拥有几百上千年的历史,都留下了许多的民俗活动,比如舞鱼灯、跳钟馗、大刀舞、舞麒麟等;下次去黄山旅游,可不能错过哦,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汪 满 田 鱼 灯

汪满田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溪头镇,每到元宵节,一道村俗文化盛宴“嬉鱼灯”便会如期而至。嬉鱼灯从明朝建立时就开始出现,到清光绪初期达到鼎盛,是该村村民敬拜祖先、祈求平安的祭祀方式,承载着徽州人独特的宗祠文化,祖祖辈辈,世代延传,是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的活化石。嬉鱼灯的起源颇为神秘,一曰明朝建立,百姓脱离元朝“鞑子”统治,欢庆太平乐业,村民兴起鱼灯会,祈愿“年年有余(鱼)”,鱼又多子,亦祈子孙兴旺。二曰汪满田村中木架屋时常发生的火灾是由村前光滑大石塌——“火镜”所致,程姓、叶姓屋尤易着火,因“程”“叶”乃“禾”旁“草”顶,易起火也。程、叶屋起火,汪姓自也殃及,遂以支堂房派为单位,兴鱼灯会五个(现在为六个鱼灯会)。每年正月十三至十六日,以鱼灯游村,“滩花戏水”,以水克火,当地人称“嬉鱼”。汪满田鱼灯在工艺上制作讲究,鱼架全部用毛竹青片,黄片不用,所用的纸全部是绵纸,绵纸韧性强,不易破损。鱼灯形式多样,彩绘鱼鳞,头有“王字”,嘴有双须,并装有流星喷管,模样生动逼真。大灯雄伟,长约七米、五节,高三米多,内点腊烛百余支,每灯有二十多人抬,小灯灵活,由儿童提游。游灯时,宗祠的鱼灯先向前,其余鱼会灯再跟上,每个鱼会鱼灯前由松明照亮,一盏菜刀型大扁灯在前开路,灯三面写“五谷丰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后面是两头狮子,边走边舞,狮后面是大锣大鼓,再后面是花灯、鱼灯、五谷灯,每盏大鱼灯后皆有细锣细鼓助威,最后是各式动物形象的小灯和花灯跟随,一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鱼灯所到之处家家放爆竹迎送,大鱼灯口中亦不时喷出流星,似作答谢。每盏鱼灯经过宗祠均要对祠堂门点头摆尾三次,报告风调雨顺,年年有余。行至柏枝园坦上,鱼灯要依次打转,舞蹈,谓之“滩花”,喻于打子,兆村族丁旺。鱼灯游村数转,最后出村口,神庙,返回祠堂灭烛放置,然后锣鼓开台,演戏酬神。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打秋千

三阳打秋千是省级非遗项目。打秋千是民间“观音会”祭祀活动的组成部分。歙县三阳村打秋千起源于明末,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据传明崇祯十四年(1641),古徽州曾发生大面积旱荒,庄稼颗粒无收。三阳村人为祈求上苍护佑,村民们自发兴建了观音阁,每逢农历闰年二月便举行接观音菩萨和打秋千等民俗活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瓜熟粮丰。

打秋千时,巨大的木制秋千架上的“秋千姑”化妆成美丽动人的仙女模样,另有扮地戏的人物均化妆成类似京徽剧人物的脸谱,跟随在秋千架后。秋千姑扮演者因两手紧抓吊绳,因此只能用脸部表情及歌声来表演,用方言和民间小调进行演唱。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舞大刀

许村人的“舞大刀”,是歙县民俗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关于这一活动起源,据说与斩杀一种怪兽有关。

大刀灯》是一项传统舞蹈,是歙北古镇许村的一个传统民俗活动,为歙县最具有特色的一项活动,在全国也很罕见。该项活动是许村人为了追怀他们的祖先——唐代的忠义公许远,后延伸到丰收庆贺驱邪赶怪。正月十五晚上,许氏所有宗祠得派出一支舞刀队,拿着两丈多高的大刀,走上十里长街,来回舞个通宵,保一方平安。

  大刀灯开始游玩为竖游,后技艺上进行了创新,改为大刀舞,其中的一项技术难度大的“大刀割麦”舞,配8把小刀,锣鼓声起,场面甚为壮观。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承狮麒麟舞

 麒麟,是我国传说中的神兽,一种吉祥动物。歙县麒麟舞,就是历史传说沿袭的产物,其主要活动内容直接或间接体现了尊孔理念,如“魁星点斗”、“字舞”、“张仙送子”、“麒麟嬉玉书”等。2008年,麒麟舞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流传在歙北富堨镇承狮村的麒麟舞,传说始自清乾隆年间,距今约有250年历史。承狮麒麟舞有角色人物及念白、唱(昆)腔,有戏剧情节,内容丰富,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叶村叠罗汉

叶村叠罗汉是省级非遗项目。起源于明末,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传明末年间,座落在三阳叶村西有一寺院。内有一位叫惠安的和尚,爱其寺环境清幽,便“挂单”在本寺院扎根,后金榜题名,位居“解元”。“解元寺”也由此而来。太平天国残兵败将溃退至叶村时,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僧人奋起抵抗,敌方败退。后因寺卫疏忽,被敌方偷袭,团团围住“解元寺”,纵火焚烧,40多位寺僧,无一逃脱,“解元寺”毁于一旦。叶村人为祭祀惠安法师及众僧英魂在天之灵,保佑叶村百姓平安吉祥,每逢大年(闰月)的元宵节,以叠罗汉的民间杂技游街形式表示纪念,从而代代相传。

叶村的“罗汉”脸谱化妆很有特色。主要分“下架”、 “二架”、“三架”“小顶”4个类型开脸。“下架”(一层)多为年长者,以红、白、黑三色绘大块脸;“二架”(二层)多为年纪稍长者,加蓝、绿两色,绘五色“碎脸”;“小顶”为年幼者,绘金脸,又称“金顶”。叶村叠罗汉的堆叠也很有特征,不仅仅是“站肩”、“骑脖”等简单的往上堆叠,还有伏、仰、卧、拉、撑、支等组合造型姿式,显得变化多端,妙趣横生。叠罗汉表演人员均男性,个子必须有大小区分,年龄也要大小不一。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跳钟馗,民间也俗称“嬉钟馗”

跳钟馗,民间也俗称“嬉钟馗”。传入年代现有记载最早的是新《歙县志》等史料:“跳钟馗,明万年间流传于朱家村义成、岩寺一带,傩舞形式…….传承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雄村义成跳钟馗是以跳为主,着重在“跳”和“醉“上下功夫,形成一种独特的舞姿。蝙蝠引路,驱五鬼、醉酒舞、喷火等形式来表演。在跳的过程中,表演各种民间技艺,寓意是保一方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突出“钟馗出巡”情节,它以壮观、威武的气势取胜,且原始古朴,原生态味浓厚。郑村堨田跳钟馗以动作显长,含有杂技技巧,惊险动作颇多,“钟馗嫁妹”,则显出了钟馗呵护妹妹的长兄之情,突现钟馗驱逐五毒,不让邪气冲撞了妹妹婚嫁喜气,表现钟馗是保一方平安的神灵。 徽城镇渔梁跳钟馗着重“钟馗除妖”片断, 它以大义凛然、寒气逼人的杀气让人震慑。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歙县的昌溪草龙舞

早在宋代以前,歙县昌溪人建桥修庙就常以龙字命名,村中有许多地名、山名及树名均以“龙”字命名,如“龙滨桥”、“龙庆桥”,元代建“忠烈庙”即“龙关庙”,村头有地名“龙坑头”,村中有“千年龙凤樟”,村后有“来龙山”等。由此可见,昌溪人对龙的喜爱由来已久,节日舞龙活动流传至今。

昌溪的“舞草龙”活动一般是在每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举行。舞龙队伍从村中古祠堂出发,途经村中主要街道,直至村尾。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会敞开大门,迎接草龙的到来。锣鼓声、爆竹声,伴随着群众的热烈欢呼声,热闹非凡。草龙随着锣鼓声翩翩起舞,或摇头或摆尾或盘旋或昂首。草龙在村落中穿行、跳跃、飞舞,一路酣畅、一路欢腾。古朴的村庄,以一种最原始的舞蹈,来庆祝丰收的喜悦,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同时因为中秋节前后,气候渐变干燥,通过“舞草龙”的方式,可以提醒村民防止火情,举村平安。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许村118米“板凳龙”

许村板凳龙由30块长2米、宽15厘米的木板组合而成,全长118米,每一块木板上扎有三只大红灯笼。包括龙牌手、龙珠手、锣鼓手、舞龙手,一共由41人舞动。伴随着铿锵的鼓乐,这条火红的板凳龙龙首高昂,眼射金光。口中的龙珠灯还不停旋转,喷射出流星火花。通身赤红的龙身,上下翻腾,更显其矫捷与威猛。板凳龙的由来是在古时候,许村板凳龙又叫排灯。就是各家各户出一条板凳,然后在板凳上放几个灯笼,各家把板凳拿出来相连,接上龙头龙尾,就成了排灯,也就是板凳龙。千百年来,我们许村人每逢正月十五闹元宵都要舞板凳龙,以此祈盼风调雨顺,祈盼幸福安康。如今,日子越来越好,生活也充裕了,我们每逢重大节日都要舞龙,十八大就要召开了,这是关系党和我们农民未来的大事,当然要舞板凳龙了”。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抬阁(湖村抬阁)

抬阁(湖村抬阁)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农历闰年二月二十九至三月二日湖村举行“观音会”。二十九日上午村中组成浩大的迎神队伍去村外三里的三面亭迎接从歙县小南海请来的观音菩萨神灵,谓“接观音”。抬阁是迎神仪仗队中最突出的亮点,最为吸引观众。抬阁的底台用优质杉木制成,四方形,边长1米,高1.3米,四角以荷花形柱与木条构连成框,四面镶雕花板,台面四周以狮子头柱连接镂空花板构成高约15公分的栅栏,通体雕花彩绘,朱漆描金,古色古香。抬阁左右方安装铁环穿插抬杠,由四人抬行,并有一人执弯月形护叉随护上架演员。装台由经验丰富的老手担任,先将铁制的支撑主件安装台上,分别给演员头面化妆,再根据剧目造型需要身缚不同的铁制构件,外着戏服,先下层,再中层,后上层分别楔入主架榫口,形成戏剧场面。铁质构件曲直多样,长短不一,经验丰富的装台高手可根据剧情需要巧妙造型演出二百余个戏剧场面。如:上架演员立于枪棍尖头或花瓣、船桨之上,特别是武戏场面演员悬空对打以枪械道具隐蔽支撑或连接,丝毫不露破绽,如魔如幻,惟妙惟肖。抬阁造型有两层与三层之分,角色有两男、两女、一男一女、两男一女、两女一男之别。演员挑选六至八岁儿童扮演,下架演员七、八岁、上架演员六、七岁,且要胆量大。男女角色分别由男女童装扮。巡游时,鸣锣开道,旗幡引路,鼓乐齐鸣,抬阁高高缓行,十分突出而又壮观。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黄山古村落的一些民俗,只有当地人知道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