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讲的国学启蒙故事:渭水垂钓文王拜师,跟姜子牙学说话艺术

每天孩子的睡前故事不知道讲什么?除了王子公主的童话,莫不如给孩子讲讲古籍经典、圣哲先贤的故事,启发孩子的国学思想,在历史故事中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道理,帮孩子树立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今日淑悦老师讲《文韬·文师》篇,姜子牙渭水垂钓,5次回答就让周文王立拜为师。我们跟姜子牙学学说话的艺术。

给孩子讲的国学启蒙故事:渭水垂钓文王拜师,跟姜子牙学说话艺术

文言原文与白话互释:

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彨,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遗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

译:周文王准备去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将会得到巨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彨,不是虎,也不是熊,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你的老师,辅佐您的事业日渐昌盛,并将施恩加惠于您的子孙后代。”

文王曰:“兆致是乎?”

史编曰:“编之太祖史畴,为禹占,得皋陶,兆比于此。”

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

译:文王问:“占卜的结果果真有这么好吗?”

史编回答说:“我的远祖史畴曾为禹占卜,结果得到皋陶。那次的征兆正与今天的相似。”

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终于见到了太公正坐在长满茅草的河岸边钓鱼。

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邪?”

太公曰:“臣闻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殆非乐之也。”

译:文王上前慰劳并询问:“先生喜欢钓鱼吗?”

太公回答说:“我听说君子乐于实现自己的抱负,平凡人乐于做好自己的事情。现在我钓鱼,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并不是真正喜欢钓鱼。”

文王曰:“何谓其有似也?”

太公曰:“钓有三权:禄等以权,死等以权,官等以权。夫钓以求得也,其情深,可以观大矣。”

译:文王问:“这两者之间有何相似之处呢?”

太公回答说:“钓鱼比如人事,有三种权术。用厚禄收买人才,如同用饵钓鱼;用重金收买死士,也如同用饵钓鱼;用官职招揽人才,也如同用饵钓鱼。凡是垂钓,目的都是为了得鱼,其中的道理十分深奥,从中可以看到大的道理。”

文王曰:“愿闻其情。”

太公曰:“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本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言语应对者,情之饰也;言至情者,事之极也。今臣言至情不讳,君其恶之乎?”

译: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深奥的道理。”

太公回答说:“水的源流深,水流就不息,水流不息,鱼类就能生存,这是自然的道理;树的根须深,枝叶就茂盛,枝叶茂盛,果实就能结成。这也是自然的道理;君子情投意合,就能亲密合作,亲密合作。事业就能成功,这也是自然的道理;言语应对,是用来掩饰真情的,能说真情实话,才是最好的事情。现在我说的都是真情实话,毫无隐讳,恐怕会引起您的反感吧?”

文王曰:“惟仁人能受至谏,不恶至情,何为其然?”

太公曰:“缗微饵明,小鱼食之;缗调饵香,中鱼食之;缗隆饵丰,大鱼食之。夫鱼食其饵,乃牵于缗;人食其禄,乃服于君。故以饵取鱼,鱼可杀;以禄取人,人可竭;以家取国,国可拔;以国取天下,天下可毕。鸣呼!曼曼绵绵,其聚必散;嘿嘿昧昧,其光必远。微哉!圣人之德,诱乎独见。乐哉!圣人之虑,各归其次,而树敛焉。”

译:文王说:“只有具备仁德品质的人才能接受直率的规谏,而不厌恶真情实话。我怎么会反感呢?”

太公说:“钓丝细微,鱼饵可见,小鱼就会上钩;钓丝适中,鱼饵味香,中等大小的鱼就会上钩;钓丝粗长,鱼饵丰盛,大鱼就会上钩。鱼要贪吃香饵,就会被钓丝牵住;人要得到君主俸禄,就会服从君主任使。所以用香饵钓鱼,鱼便可供烹食;用爵禄网罗人才,人才就能尽为所用;以家为基础取国,国就能被据为己有;以国为基础取天下,天下就可全部征服。可叹啊!土地广大,国祚绵长,它所积聚起来的东西,最终必将烟消云散;默默无闻,不动声色地暗中准备,它的光芒必将普照四方。微妙啊!圣人的德化,就在于独创地、潜移默化地收揽人心。欢乐啊!圣人所思虑的事情,就是使天下人人各得其所,而建立起各种争取人心的办法。”

文王曰:“树敛何若而天下归之?”

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财,能与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归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归之。与人同忧、同乐、同好、同恶者,义也;义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恶死而乐生,好德而归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译:文王问道:“该制定什么办法才能使天下归心呢?”

太公回答说:“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天下。能同天下所有人共同分享天下利益的,就可以取得天下;独占天下利益的,就会失掉天下。天有四时,地有财富,能和人们共同享用的,就是仁爱。仁爱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免除人们的死亡,解决人们的苦难,消除人们的祸患,解救人们的危急,就是恩德。恩德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和人们同忧同乐,同好同恶的,就是道义。遭义所在,天下之人就会争相归附。人们无不厌恶死亡而乐于生存,欢迎恩德而追求利益,能为天下人谋求利益的,就是王道。王道所在,天下之人就会归附。”

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文王再次拜谢后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把太公请上列车,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给孩子讲的国学启蒙故事:渭水垂钓文王拜师,跟姜子牙学说话艺术

姜子牙的说话艺术:精妙!

故事咱别白看,大家再细细品味姜太公对周文王的这五段对答,是不是看的很过瘾,是不是觉得这人说话有大智慧。简简单单、干脆利落能说到节骨眼、能让人信服,这是很了不起的一项能力。

所以无论是我们大人也好,还是教育孩子也罢,我们能从姜太公的说话方式上学到两样东西:一是整体性思维,二是转折技巧。

一、整体性思维

别人问你一个问题,你怎么回答呀?有人报流水账一样,从前说到后,最后也没让人听出个所以然来,话讲的很多,态度也很真诚,可是听的人难受,因为他挑不出重点,这就是大多数人存在的问题。如果你没有留意孩子平时在说话回答问题时是否存在这个毛病,那么以后你可以细细观察一下了。

那怎么解决呢?看姜太公是怎么回答文王每一个问题的。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废话,而且有条不紊,怎么能够做到这样?这需要你大脑中有整体性思维,就是针对每一个问题,你先别急着开口,要在大脑中思考要从几个维度来回答这个问题,每个维度的主题是什么,然后论证每个主题思想的论据又是什么。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大脑里列个大纲,大纲有了再开口,类似于我们写作文说的总分总结构。

先说中心思想,再说论据,最后总结。当文王问怎样才能让天下归心呢?姜太公的第一句话是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为什么要这么说呢?接着他又围绕这个中心思想展开了论述。总结得道得天下。

这样说话会让人知道你是一个头脑清晰的人,说话有条理,让人信赖和喜欢。

给孩子讲的国学启蒙故事:渭水垂钓文王拜师,跟姜子牙学说话艺术

二、转折技巧

转折技巧,也可以说为了让人信服,而层层递进,逐步把别人想知道的内容展现给他,而不是一下子说完。姜太公在此垂钓等周文王,其实就是为了希望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帮助他推翻暴虐的商朝,周文王一开始也抱怀疑态度,这个人真的能帮我成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

姜太公每个问题回答完结尾都设置了一个更高深的为政之道,引导文王问下去,当最后问到天下归心的问题,姜太公亮出他的核心观点,深合文王之心,姜太公果然有文采韬略,能够辅佐他成就大业,立拜为师。

在这场对话中,要让孩子体会到的是与别人交流中要有礼貌,相互尊重,姜太公不卑不亢,周文王谦卑恭敬,这是任何对话能进行下去的大前提,也是做人处事最基本的原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