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叔处 为周朝诸侯国霍国开国君主,他为周文王、太姒嫡生的第八子,周武王的弟弟,先前被派在微国。周朝灭商后,封国于霍。他和管叔鲜、蔡叔度并称周初三监。周成王时,三监联合纣王之子武庚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待三监之乱被平定后,霍叔处被俘虏。周公旦念他是从犯,从轻发落只削了他的爵位,把他降为庶人,由他的儿子继任霍国国君。
霍叔处
卫康叔姬封 姬封,文王与太姒嫡生的第九子。灭商后二哥武王把他封在了康地,所以他便被称作了康叔。平定了三监之乱后,周公杀了老三,流放了老五,把老八废为庶民后,老九曾官升到了“司寇”。后来,成王把原来商都及殷民七族分封给了素负贤名的康叔,建立了卫国,改封为卫君。故以后姬封又被称为卫康叔。实为后来在获嘉新兴的宁氏的远房嫡亲始祖。老九创建的卫国,是当时存在时间最长的国度,它立国八百三十八年,连秦始皇都没灭了它,还是到秦二世时才把它收拾了。
姬叔乾 姬叔乾,文王姬昌的第十二子,武王姬发的弟弟,传说性急如火而且武艺超群,善用一杆长枪。武王还未伐纣之前,纣将张桂芳兵伐西岐,先锋官风林先来挑战,姬叔乾抢先出战,一条钢枪神出鬼没,风林用的是短柄狼牙棒,招架不住,掉头就走。姬叔乾紧追不舍,没想到风林使起了旁门左道张开大口,吐出一口黑烟,烟中藏着红珠,一珠将姬叔乾打下马来,风林赶上一棒打死。被姜子牙岐山封神。
姬叔乾
毕公高 毕公高,周文王的第十五子。 公元前1046年,他被封于毕方(在今陕西咸阳西北),为伯爵。周成王时,入为朝堂三公之一,故称毕公。毕公高的主要贡献是作了一篇纪实文章《毕命》,列入《尚书》,为后人所称道。文献记载如下:“ 康王命作册《毕命》为册书,以命毕公。”倡导以德政教化殷民,明确区分持不同观点的旧臣,抑恶扬善,分善恶以为劝惩。劝谏他们秉持德政坚守道义。明确指出,惟有安顿好这些殷商遗民,才是关乎国家的大事。文中希望以后大周建都在洛邑,施行成法,以德改之。超越以前的圣人。是毕国与毕姓始祖。周成王临终时,遗命他与召公辅佐周康王继位,周康王命他治理东郊。由于毕公等人的辅佐,使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雷震子 雷震子,文王姬昌收养的义子,也即他的第一百个儿子,传说,一次文王在雨中行军,雷声大作,突然听到一婴儿在啼哭,哭声如雷叫,文王叫人把婴儿抱来,看婴儿可怜无人照料,于是把这个婴儿收为义子,取名“雷震子”并送到附近一所道观的道士云中子那里寄养,让雷震子认云中子为师父。雷震子长大一些后,由于偷吃山上的山果,长出了毛脸雷公嘴和翅膀。面如青靛,发似朱砂,眼睛暴湛,牙齿横生,出于唇外;身躯长有二丈。“两枚仙杏安天下,一条金棍定乾坤。忠心为周,孝顺父亲,福缘深厚。武王伐纣时,跟随伐纣大军,和哪吒等一同讨伐商纣屡立大功。
雷震子
周文王百子之中,也有一些平庸无为,名不见经传的,我们也就不一一介绍了。综述,文王儿子中有三十六殿下习武,因纣王屡征西岐多年鏖战,阵亡了十六位。还有许多儿子,由于他们理政的优秀和战功的卓著,在周朝建立后,他们被封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封国。除了以前介绍的,另如:姬叔武被封在了郕国(宁阳),姬载被封在了冉国(荆门、沙洋)。姬郑被封在了毛国(岐山、扶风)、郜叔被封在了郜国(成武)、廖伯被封在了廖国(唐河)、雍伯被封在了雍国(沁阳)、姬绣被封在了错国(滕州)、姬高被封在了毕国(咸阳)、原伯被封在了原国(济源)、子于被封在了酆国(户县)、姬葡郇国(临猗)、姬寉被封在了盛国、姬颖被封在了赖国(随县)。
文王百子图
牧野大战后,文王尚存的儿子们在二哥武王的率领下,带着已阵亡的弟兄的牌位,齐聚在甯邑同盟山,以百子之阵容隆重祭拜了父王的木主和为创大周基业牺牲了的功勋将士。之后又在山南五里大张朴营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厚葬了父王的木主。后人们为了永远记住这浩大的盛典阵容,在修建武王庙时特意在后大殿修筑了“百子坛”上鎸“百子图”以示永久纪念。自打有了这百子坛后,历朝历代的求官者、求子者、求财求平安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一直延续了千百年。 以后庙堂毁毁修修,屡毁屡建。一直到了元朝末年,同盟山上的武王庙被义军一把大火焚为平地,庙中后大殿的百子坛也未能幸免。稍后,一位崇拜武王的居士,在兵火的废墟中刨出了石刻的“百子图”,偷偷地把它运回了大张朴营,虔诚地把百子图安放在文王陵上的文王庙中。明初,民间在重修武王庙时,由于所有庙中的文牒统统损毁,无有了一点依据,一时也未找到百子图,所以在重建的武王庙中就没有再建“百子坛”。可惜的是,这一曾在文王陵上的珍贵的“百子图”,在民国时又被人盗走了,使我们现在的人再也无法看到这珍宝的容颜,留下了千古的遗憾。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