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游览北京通州北运河的燃灯塔感想
在我的记忆长河中,赞叹我们历史上的中华民族伟大工程-京杭大运河。更好奇为什么在运河上建有四大名塔呢?它们分别为通州燃灯塔、临清舍利宝塔、扬州文峰塔、杭州六合塔,成为运河岸边标志性建筑。也是记载京杭大运河千年光辉历史的丰碑。作为喝着运河水,听着运河行船的号子,吃着运河与微山湖美味佳肴长大的我,与一些运河文化研究专家经常讨论一些运河文化,标志性的建筑与民俗习惯问题。巧合五年前,我的朋友经营运河人家主题文化酒店,特邀我一起从运河源头考察运河美食文化与历史典故。我们一起游览了北运河通州燃灯塔。
。
通州燃灯塔在大运河源头
北运河端。京杭大运河从隋炀帝开凿之日起,迄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这个北起通州,南迄杭州,全长1700余公里。它与长城齐名,均为我国古代人民的伟大创举,堪称世界之最。历史上,大运河一 直是南北货运的大动脉,共分五段,自北端通州至天津段定为北运河。自古以来,北运河有过许多名称,如:鲍邱水、沽水、潞水、潞河、白漕、通济河、外漕河、自在河、泗河等。北运河历史上对北京的建设与发展、南北物资的交流,中外文化的沟通, 都起过极大作用。柳荫龙舟、二水会流、万舟骈集、古塔凌云都曾列入著名的\"通州八景\"。优美的天际沙明、柳岸渔舟、漕艇 飞帆、风行芦荡等景均列入\"文昌阁十二景\"。目前,供游客观赏的景点有;大运河北端石坝遗址公园, 燃灯塔倒映河面景观,古堤沙岸等。我们去考察时与一名当地运河文化研究者交流,他说:通州燃灯塔: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北城,大运河北端西畔
运河四大名塔 ,又被称为燃灯佛舍利塔。此塔始建于北周唐、元、明诸代曾予以维修。燃灯塔为砖木结构,密檐实心,八角形13层,略有收分。原高48米,围44米。1976年唐山地震受损,1985年9月重修。塔刹增高5米。通州燃灯塔又被民间称为镇水塔,意在防止洪水泛滥威胁运河和保护两岸人民免遭水灾。\"支柱幽燕天半壁\",\"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两位著名诗人描绘燃灯塔的诗句,前句描写巍然屹立、雄伟壮观的景象,后句记述古塔景致最美,可作古城通州象征的神韵。通州燃灯塔,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城东通州区北城。辽代创建,明、清多次重修。为八角十三级密檐式实心砖塔,高约45米。须弥座双束腰,每面均有精美的砖雕。塔身正南券洞内供燃灯佛,故名燃灯塔。其余三正面设假门,四斜面雕假窗。塔身以上为十三层密檐,第十三层正南面有砖刻碑记“万古流芳”。整座塔上共悬风铃2224枚,凿佛像415尊。塔刹为八角形须弥座,上承仰莲,再上为相轮、仰月、宝珠。塔顶部原生长有榆树一株,高数米,浓荫华盖,蓊蓊郁郁,堪称奇景,为保护古塔,今已移植塔下。北京大学的著名校园建筑博雅塔便是以其为原型修建记载
据《通州志》记载,在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时,这座塔曾因强烈地震倒塌,有不少人看见在乱砖堆里散落着数百颗舍利子,如小米大小,颜色淡黄微红,晶莹似宝珠,拣起来存放在佑胜教寺里,在重新建筑时又放入了塔的天宫里面。
此塔形制是密檐式八角形十三层砖木结构实心塔,由座、身、顶三大部分构成,全高56米,基围38.4米,是北京地区最高最大的塔。塔座呈须弥座形式,表示妙光的意思,成佛后就能居住在须弥山上,达到最高境界。一般的须弥座都是单束腰,而且座却是双束腰。下腰正南面嵌砌着一块浮雕独龙的大砖,那是辽代的遗物,年久风化,但仍然透着古精美。上腰镶垒着雕有似龛的小门,里面又都砌着佛教故事的砖雕,诸如十八罗汉斗大鹏的一类;又每角各安置圆雕力士神像,披甲戴盔,栩栩如生,具有时代风格。往上是砖雕仿木斗拱,再上是砖雕仿木护栏,最上是巨大的砖雕荷花台,浮雕花纹多样,如二龙珠、双狮追逐、仙人斗法、朱雀衔芝等等图案,相互媲美,
塔身十三层,一、二、三、四层每面22根飞头,五、六、七层每面21根,八、九、十层每面20根,十一、十二层每面19根,第十三层每面18根,收缩极小,有如直柱,所以格外挺拔陡峻,比国内其他塔都显得巍峨雄伟,这是此塔的显著特点之一。第一层最高,其正南一面,设有拔券门洞,深到塔心,里面砌有神台,台上安奉燃灯石佛;其也除角梁、飞檐是木质的以外,全是砖雕仿木结构;滴水瓦舌头、瓦当头的花纹多种,其中有坐龙纹饰,说明皇帝曾经下命重修过。其余七面,除嵌仿木砖雕门窗外,都与正南面相同;又其他十二层,除无门窗外也都与第一层相同。塔身的每根椽头都有一枚精致的铜铃,每角的老梁下各挂有两枚,比椽头的稍大,全塔共悬铜铃2248枚。铜铃的形制也有多种,有平口的,也有联弧口的,有圆肩的,也有折肩的,有长身的,也有阔身的,有清脆音的,也有浑圆音的,有当地人献的,也有外地人捐的,五花八门。每个铜铃外壁都刻有捐献人的姓名和籍贯,有寡妇率子叩拜的,有祖孙三代祭奠的,有鳏夫独自祝愿的,情况各异。刻写的字体也不全同,正楷多,行书、隶书少,个别的是双沟刻法,都很美观。
在老角梁嵌入塔体的相交处,都斜上放有一尊神像,下面钉一根扁铁条拖着,头顶着梁木,一块条砖大小,大多是先塑型后入窑烧成,少数是由砖圆雕而成。形态各别,有立有坐,有披铠甲执剑者,也有着袈裟合掌者,有慈眉善目者,也有凶相毕露者,惟妙惟肖。最令人喜爱的是一尊猪八戒像,肥耳巨嘴,大腹便便,十分逼真,对考证《西游记》一书创作来源具有重要价值。
在第十三层正南面当中,放置一块砖刻诗碑,由一块条砖雕刻,方首方座,身纵刻七律<燃灯塔诗>一首:“巍巍宝塔镇潞陵,层层高耸接青云。明明光影河中现,朗朗铃音空里鸣。时赖周唐人建立,大清复整又重新。永保封疆千载古,万姓沾恩享太平。”背面正中刻“立碑僧寂玉造”。此诗把燃灯塔创建重修事迹、所在位置、特殊景致以及企盼心情都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更为奇特的是,在这一层西北一面瓦顶上生长一棵榆树,已有二百余年。它的主干直径才17厘米,高3.7米,树冠4.2米,没有主根,须根丛集,密布在整个一面瓦下,形状如同扇面,最长一条细根2.5米。因为砌砖时用满灰,而且是江米汤和灰,树根既扎不下去,也扎不出西北这面,它就靠这一面瓦存的薄薄一层土生活,春未才发芽,秋中就落叶,环境十分艰苦。多少年来,它饱受烈日暴哂而干渴,痛被寒风袭击而冻害,顽强拼搏,奋斗不息,是通州人民性格的象征。为保护塔身的安全,1986年春天修缮塔顶的时候,将它移植在塔下葫芦湖畔,生活条件大加改善,现在生长非常茂盛。
塔顶又分两部分,下是砖砌的两层八角须弥座莲花台,并且上下角相错,原来嵌砌雕全都模糊不清了。两层砖台的中心,严丝合缝地插立一根巨大的熟铁塔心柱,长工9.5米,插入砖台内的部分是方柱体,边长9厘米,特别稳固;露出砖台的部分呈圆椎体,渐渐缩细到直径6厘米。这样一根铁柱是靠铁匠用小炉铁锤锻造而成的,其困难程度和锻造技术可想而知。由这根塔心柱串联的全是铜铸法器,自下而上是:直径2.25米大的空心宝珠,饰古钱纹和卷草纹,上下两半子母口,内有四条扁铁支撑,以防转动和折伤,上面有三条铭文,下南一条是:“康熙岁次戊仲夏吉旦立”,表明重建凌工时间在1698年农历五月;东北向一条是:“成造宝塔戒僧赵盛修建。”指出重修塔的工程师;西北向一条是:“成造解进忠。”记载铜铸法器的工匠。继而是仿丝流苏、五环相轮、圆光、仰月和宝珠;另在相轮处有8根大铁链分别和所对的第十三层顶的8条垂脊连起来,既有稳固塔心柱的作用,又有很强的装饰功能,一箭双雕。整个塔顶结构复杂而又和谐统一,是古塔建筑方面的杰作。
一千四百余年来,燃灯塔高高耸立在白河今北运河)西畔,是用来镇压白龙,以防泛滥,保护两岸百姓免遭水灾而修建,是一座镇河塔。
“支柱幽燕天半壁”,“一枝塔影认通州”,这是清代两位著名诗人描绘燃灯塔的诗句,前句描写巍然屹立、雄伟壮观的景象,后句记述古塔景致最美,可作古城通州象征的神韵,因此使此塔享誉中华。
我们走马观花般游览一番后,细细体味作为运河源头通州燃灯塔,千百年来一直屹立人民心中,所在位置、特殊景致以及企盼心情都绘声绘色地描写出来。更为奇特的是运河源头北京通州燃灯塔与杭州六和塔交相呼应,正如北京通州运河<燃灯塔诗>:“巍巍宝塔镇潞陵,层层高耸接青云。明明光影河中现,朗朗铃音空里鸣。时赖周唐人建立,大清复整又重新。永保封疆千载古,万姓沾恩享太平。”我们生活在和谐文明的新时代,点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了新时代新的征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