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君叙
一、什么是相人术?
通过观察人的形貌来预测命运未来的走向,以求趋吉避凶的方术是为相人术。相人术认为,人的形貌、骨骼、声音、气色以及举止等外在特征都是影响人命运奥秘的所在,相貌不再只是单纯的外表,而是承载了更多复杂的内涵。
清代的相人术
在古代社会,无论是身体部位的命名还是外貌特征的描写,其用词几乎都被相人术的语言所垄断,身体部位的命名如天庭、印堂、准头、地阁、五官、六府,外貌特征的描写如蜂目、豺声、獐头鼠脑、虎目燕颔、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等,都具有预示命运及性格特征的含义。
同时,由于每一种不同的相貌特征都对应着不同的命运贵贱、性格气质,在中国古代这样一个以身份、等级来划分贵贱的社会中,同一身份等级的人也就差不多拥有同样的命运,因而他们的形貌特征也就大致相同,于是形成的特定相貌、命运类型,同一类型者所用的相人术语也大体相近。如帝王相貌大约是“隆准龙颜”、“日角月偃”和“龙凤之姿”,文臣相貌为“眉清目秀”、“学堂滢澈”,武将相貌多是“虎头燕颔”、“虎背熊腰”,神仙则为“鹤形龟骨”、“清奇古怪”等。这些相人术语和观念不仅在于古代人们的现实生活中,也出现在笔记小说中,同样也反映在史书中。
二、什么是圣人异相说?
在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圣贤的长相都是怪异的、不同寻常的一种观点。
五德始终
三、什么是五德终始说?
五德终始说是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指土、木、金、火、水五钟德行或性能,“五德终始”指这五种性能从始到终,终而复始的循环运动,以此作为历史变迁、王朝更替的依据。
长歌君述
一、相人术的发展演变
(一)相人术的产生。
在原始社会,中国古代的先民很早就开始关注相貌,思考相貌与人的气质、性情乃至命运遭际的关系,形成了对相貌的一些固定看法,并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方术。
(二)相人术的流行。
根据史书的记载,中国的相人术从春秋时期已经在社会上层流行,贵族士大夫在选择继承人或者君主择士、婴儿命名之时已经开始运用这门方术。古书中记载人的相貌时也常常使用相人术的一些术语,如丰下、虎目、方下锐上、鸟喙、豺声等词汇来描述人的形貌,并将这些特征与人的气质、性格和未来命运的吉凶贵贱相联系。
谷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左传·文公元年》
如《左传》记载周内史叔服相鲁大夫公孙敖的儿子谷时说谷的下巴长得丰满,其后代子孙必将在鲁国兴盛发达。
叔鱼生,其母视之,曰:“是虎目而豚喙,鸢肩而牛腹,谿壑可盈,是不可餍也,必以贿死。”——《国语·晋语八》
如《国语》的关于叔鱼的记载关注相貌与个人生活命运紧密相连的内容,由此可见相术的影响逐渐增大。
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勾践卧薪尝胆
再如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王夫差之后,功成身退选择离去,他从越王勾践“长颈鸟喙”的长相上看出了此人不能与之共享胜利成果,于是远游五湖,避祸全身。而那位没有听从范蠡劝告而选择留下的文种的悲剧结局,又恰好反面印证了范蠡观察判断的准确,同时也为相人术提供个一个绝好的注脚,当时人们与其相信范蠡的仔细观察,更愿意相信是范蠡是因为懂得相人术才有后来的善终。
范蠡与西施雕像
于是相人术在春秋以降,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信奉,上到统治阶层、下至平民百姓,人们总希望从身体相貌中看出未来命运的走向,从而准确把握人生,趋利避害。
相人术对古代帝王形貌的描述的影响,从先秦时期一直持续到明清时期,可以说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历史。
蜂目而豺声,忍人也。——《左传·文公元年》
《左传》对春秋时期楚穆王商臣的记述,用到相人术专用术语。
天中伏犀,下相结于眉。——《旧唐书》
《旧唐书》对唐高祖李渊形貌的记载也不例外。
天日之表,龙凤之姿,仪范端凝,见者慑服。——《清史稿》
《清史稿》对清世祖顺治的形貌记载也受相人术的影响。
二、相人术在发展演变中受圣人异相说、五德终始说等影响
古代相人术在观察现实的人体相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但在发展演变中受圣人异相说、五德终始说共同影响。在史书记载古人形貌中尤为突出。
徐偃王之状,目可瞻焉,仲尼之状,面如蒙倛;周公之状,身如断菑;皋陶之状,色如削瓜;闳夭之状,面无见肌;傅说之状,身如植鳍;伊尹之状,面如须麋。禹跳,汤偏,尧舜参牟子。——《荀子·非相》
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干,帝喾骈齿,尧眉八采,舜目重瞳,禹耳三漏,汤臂再肘,文王四乳,武王望阳,周公背偻,皋陶马口,孔子反羽。——《论衡·骨相篇》
若此之类,皆圣贤受天殊相而生者也。——《刘子·卷五》
在古代的《荀子》、《论衡》和》《刘子》等书中,圣人的这些异相就是天生的瑞征,是有意长出来的,是他们圣德仁义的表现,与圣人的圣德伟绩相匹配。在这样的风气影响下,后代史官为了强调帝王的正当性和必然性,也借用古代相人术的说法,突出一些怪异的形貌。
影视作品中的刘邦剧照
《河图》云:帝刘季口角戴胜,斗胸,龟背,龙股,长七尺八寸。《合诚图》云:赤帝体为朱鸟,其表龙颜,多黑子。按:左,阳也。七十二黑子者,赤帝七十二日之数也。木火土金木,各居一方。一岁三百六十日,四方分之,各得九十日。土居中央,并索四季,和十八日,俱成七十二日。故高祖七十二黑子者,应火德七十二日之征也。——《史记·高祖本纪·正义》
汉高祖刘邦在《河图》、《春秋纬合诚图》的记载中像设计出来的一样,而“赤帝之子”或明帝“项赤色,有似于尧”的记载,就受五德终始说以汉为火尚赤的影响而附会的。
长歌君探
一、古代史书为何钟情用相人术描述帝王相貌?
古代史书中描述帝王形貌时,为了利用民众信奉相人术的心里,从形貌的角度对帝王进行神化,往往采用相术中的一些术语,对古代帝王的身体相貌、声音、举止及精气神进行描述,极力突出帝王相貌的奇异和不凡之处,并利用古代民族文化中对自然和动物的图腾崇拜,多用天、日、月、河、海及龙、凤、虎、豹、熊等来比拟帝王相貌的某些特征,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和用法,使得这些比拟和说法只能用于帝王和圣贤,比如龙颜、日角、龙犀、龙鳞、龙凤之姿、天日之表、龙行虎步、龙睛凤颈等。这样描述使得帝王生下来就与常人不同,是天选之子,帝王圣人统治天下是天经地义,百姓只能服从。
影视作品中的史官剧照
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形不胜心,心不胜术。——《荀子·非相篇》
相人术虽然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专门写了《非相》一文加以批判,指出身体形貌的长短、大小、美丑与吉凶、贵贱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提出“形不胜心,心不胜术”的论断,但影响甚微,相人术依然在普通民众中受多数人信奉,在史书中的记载比比皆是。
二、受相人术影响的史书记载的帝王形貌怪到什么程度?
受相人术的影响,在古代史书中所载的帝王形貌,除了“天日之表”、“龙凤之姿”、“日角”、“龙颜”等比较奇特的相貌外,还有一些更加奇异的内容。
如按照司马迁的记载,汉高祖刘邦虽然应天命感龙而生,但毕竟长着人的样子,但在《河图》、《合诚图》以及张守节的《史记·高祖本纪·正义》中,刘邦则变得更加怪异。“口角戴胜”是个什么样子?只有记载王母娘娘“戴胜”,“胜”是将一个细签横穿于两个方形物上的东西,王母娘娘戴在头上作为其特有神性的标志,居然在人间变成刘邦口角戴的!不知是刘邦嘴巴长得像“胜”还是口角上戴有一个“胜”,反正含义不明,怪异呀!还有“斗胸”是胸长得像倒扣着的“斗”还是胸口有北斗星的图案还是样子?“体为朱鸟”就更令人费解;就连黑痣也要长在属阳的左腿上,而且数目要合乎赤帝的七十二日之数,怪异到极点。
画家笔下的明帝,没有史家记载的怪异
帝丰下兑上,项赤色,有似于尧。世祖以赤色名之曰阳,幼而聪明睿智,容貌庄丽。——《东观汉纪》
《东观汉纪》记载的汉明帝也着实怪异。还有南朝梁武帝萧衍“两跨骈骨,顶上隆起”;唐高祖李渊“体有三乳,左腋下有紫色志如龙”等奇异之相,怪异非同寻常。
长歌君观
卜卦看相
相人术,是古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史官在写史书时,利用民众信奉相人术的心理,将其运用于描绘帝王的形貌,以此说明帝王圣人统治天下是天经地义。当然,相人术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它只不过是看相之人欺骗百姓,史官神话帝王圣人形象的一种伎俩罢了。
参考资料:
1.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1.
2. 袁轲.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 司马迁(著),司马贞(索引),张守节(正义).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