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代宗师》中有这么一句话:“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自己、天地、众生,这三者构成了整个世界。而要想完全做到“见天地,见众生”,那我们就只能从“见自己”开始做起。
人,唯有明确自己的定位,对自己有自知之明,才能做出更大的成绩。所谓“齐家之前先修身”就是这个道理。
试想,如果连“认识自己”都做不到,那我们又何谈做成更大的事业呢?
《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一个人,只要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那他就离成为圣人更进一步了。虽然说不是所有人都能完全做到这三点,但我们依旧在不断地修身养性,以求踏入更高的境界当中。
对此,有人就会疑惑,我不想成为圣人,难道就不需要修身养性了吗?
修身的本质,就是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养性的本质,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品德。至少,我们能够活得更加心安理得。
要知道,在这几个地方下功夫,才是一个人最上等的风水。
02
在“修心”上下功夫,是一种福气。
王阳明说过,心即是理,心即是宇宙。
我们随着春天的脚步上山踏青,看到前方百花齐放。当我们没有看到花的时候,我们会跟花同寂。而当我们看到花的时候,我们将与花一般跟自然融合。
所谓的修心,就是让自己的心,既能静,又能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完全处于“进退有度”的境界当中,不会受到外物的影响。
现代人,越是劳累,越是要修养自己的心性。
其实,修心,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我们只需要从培养积极的心态做起,那就可以了。你的心态如何,你的人生就如何。
有钱的时候,我们就过舒服一点的人生。没钱的时候,我们就过好心态的日子。其实,心怎么想,日子就怎么改变。要坚信,心态好,一切都会慢慢地好起来。
03
在“品德”上下功夫,是一种觉悟。
左宗棠说过这么一句话:“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
做人,就该心存上等的心愿,也就是有崇高的理想,深厚的德行,然后结识中等的缘分,享受下等的福气。
直白一点来说,以德行为主,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无往而不利。
只不过,如今的人们不相信德行,都认为阴谋诡计最好。其实,这是不正确的。要知道,你有多少德行,你才能承载多少福气。
孔子认为“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你的德行配不上你的位置,那你不就惹麻烦了吗?
普通人修德,只需要做到对得起良心就好。而做生意的人修德,更需要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这个世道。
同仁堂中有这么一副对联:“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别认为你的善良和踏实没有人知道,其实这一切都被老天爷看在眼中。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人,永远都不该有侥幸的心理。
04
在“齐家”上下功夫,这是一种远见。
普通人需要做到“修身齐家”,而厉害一点的人,就得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修好了自己的内心,也有了一定的德行,那我们就得管理好家庭了。
一个“家”字,不仅是一个小窝,更是一种对于子孙后代的责任。有太多的人,就是因为没有管理好家庭,从而影响了子孙后代。
有这么一个案例。
在天桥边,有一个乞丐躺在路上乞讨。许多路过的家长都跟身边的孩子说:“看到那乞丐没,就是不好好读书造成的,你以后不能学他。”
当中有这么一位家长,他没有跟孩子说“好好读书”这些话,而是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孩子,如果未来你有能力,那你一定要救助这些人,让这片土地的人们过得更幸福。”
而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一方大员,成就斐然。
所谓的齐家,说到底,就是要在家庭的教育上下功夫,引导后辈要做什么样的人,让他们有着端正的三观,不要走歧路。
05
在“习惯”上下功夫,这是一种智慧。
在年轻的时候,曾国藩是一个特别好色的人,因此他身体不怎么好。为了减少这不必要的欲望,他选择读书写字,培养良好的习惯。
每天早上五点,他就按时起床,只要没有紧急的事儿,都会好好地端坐冥思,或者漫卷诗书,反正不让自己有太多的邪念。
后来,就是这种习惯让他有着博学的头脑,以及自律的做人姿态,深受身边人的好评。
习惯,看似很常见,可实际上,是否拥有良好的习惯,不仅决定了我们的现在,还决定了我们的未来。
拥有好习惯的人,哪怕混得再差,身体也是健康的,心态也是良好的。如此,他的未来,不就走上坡路了吗?
一个人最大的投资,是投资自己。而自己最好的选择,就是养成符合自己生物钟的习惯。到最后,受益无穷的终究是我们本身。
文/舒山有鹿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