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农村去(三首)
吕麻相如
《秧歌》
女人弯腰的时候很动人
女人下水了
轻轻地揭开水的皮肤
优美地劳作
一株秧子与另一株秧子
没完没了地前进
女人被逼到了田角
女人喜形于色
心头一碧万倾
女人立足于水
女人手执良田
女人应付着大半个天
田里的水满上来
田里的水翻过田坎
女人好生捡起
点点滴滴带回家园
秧子绿了
稻子抽穗了
一顺一顺地
这时候,整个稻田
学习女人开始弯腰
女人一堆堆地笑着
握着夜,很腥
如一种肥料
《亲戚》
我想起一蓬竹子
一蓬竹子相关的很多根竹
每一根竹相通的很多竹节
每一竹节与共的很多竹枝
每一竹枝相连的很多竹叶
很多叶凋落了很多枝又长出来
很多枝断折了很多节又拔出来
很多节砍伐了很多笋子又开始发脉
不然为什么风一吹
所有的竹子都动呢
我想起我们的那些亲戚
我想起一蓬竹子
泥土之下密密麻麻
手挽手的根须
最初盘缠于某个村
跟着串起某个州郡
最后遍布某个国家
于是某个国家处处都是亲人
于是某个亲人咫尺天涯
就地笔下生花
《朵儿》
朵儿你出来
从你妈妈点亮的灯里出来
让二叔亲亲
你爸和我坐在一根凳子上
手足中流涌着血浓于水的声音
朵儿你是一家人的心尖子
朵儿你过来
让二叔亲亲
你爸你妈用汗水灌溉着禾苗
你整日蹦蹦跳跳
像一颗闪闪的米粒
朵儿好乖脸好花
奶奶用歌谣灌溉你
朵儿天天向上
朵儿脚下没有荆棘
是的,那些坎坷
二叔早已踏平远去
走南闯北从东到西
二叔从天底下回来
果子一样勾着头
朵儿,小骨肉
来
让二叔亲亲
【吕麻相如分享创作幕后】
写这些诗,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中后期的事情,很是久远了。那时期一大批人热衷于拉山头,搞团伙,贴标签,玩诗的人很多,另类成风。我所在的环境高校(现西华师大)相对纯粹、干净,时间沛然,青春逼人,又基于写作教学实践需要,当时写诗是我的一种生存方式,后来诗歌成为我的一种热爱。
《秧歌》一诗,题材源于说不完的故乡。田间地头农活很重,男女老少没有吃闲饭的。尤其是妇女十分艰辛,既要下地,又要上灶,还要奶孩子,比男人劳碌、和善、心软。我是在农村长大的,这些感受很切身。读书进城参加工作,看一些歌舞演出,听一些音乐会,时不时都浮现出妇女集体插秧画面。在水田里一排一排地弯腰,一排一排地以退为进,劳累,优美。劳动真的很美。
《亲戚》一诗,是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当时村里大多是茅屋,瓦房很少,家家户户房前都栽满竹子。竹子比房屋高,我们很小,刮风下雨村里的竹子一蓬裹着一蓬翻滚,一片接一片呼啸,整个村子都在动。加上电闪雷呜,很震撼。联想到老家老话,打断骨头连着筋,联想到社会关系,人,于是推陈出新。
《朵儿》一诗,纯属亲情告白。历来农村结婚早,我在单位还未成家,我兄弟就喜得闺女,并让我给孩子取了名字。这是又一代人了,是兄弟辈里头一个孩子,很是欣喜,很兴奋。血浓于水,与身俱来,我手写我心,骨肉亲情油然而生。
吕宾/【名家简介】
吕宾(笔名:吕麻相如)
吕麻相如,本名吕具新,曾用名吕宾,男,汉族,四川南充籍人。1985年毕业分配于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执教;1995年跨界于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作至今。部分诗作散见《诗刊》、《星星》、《中国》、《联合报》等海内外报刊,收入多种选本。
【名家课堂】栏目介绍
特邀全国各地著名诗人、诗刊主编、诗歌奖得主,入驻成都商报《诗歌集结号》,集中刊发他们的三首(诗歌处女作、诗歌代表作、原创新作)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的作品,让广大读者通过这组诗作看见一个优秀诗人的诗歌成长之路。希望对诗歌爱好者的写作之路,有所收益。
同时,为了与广大诗歌爱好者互动,成都商报将不定期邀请中国诗坛著名诗人,前往成都各地文化场馆、高校社团(或做客《诗歌集结号》微信群),开设名家大讲堂,讨论诗歌的创作、欣赏与诵读。通过名家线上线下授课、读诗会等多种活动,与广大诗歌爱好者亲密互动。
微信名:诗歌集结号
微信ID:SGJJH000
❶ 参与你的诗意生活
❷ 分享你的诗意生活
❸ 吹响你的诗意生活
《诗歌集结号》投稿指南
凡是自荐或推荐他人诗作的诗歌爱好者,请关注“诗歌集结号”(ID:SGJJH000),并将作品发送至后台或投稿邮箱(3364987303@qq.com)。
喜欢朗诵诗歌的朋友,请发送你朗诵的诗歌音频或视频到投稿邮箱(3364987303@qq.com)。
所有发表于“诗歌集结号”的诗作及朗诵作品,暂无稿费,敬请理解。刊发作品将择优选发于《成都商报》《星星》诗刊等报刊,并按照相关标准发放稿费。
主 编:彭志强
执行主编:李斌
文化记者:陈谋
公号题字:陈野平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