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菜号称有超过两千年的历史源流。但很难说现在我们吃到的川菜,与那时的川菜有多大渊源。一个铁证就是,最多在四百多年前,川菜中还没辣椒——没有辣椒,怎么能称为“川菜”呢?
川菜的断裂.一个是在17世纪,另一个是川菜的革新
明王朝在十七世纪度过了内忧外患的最后四十多年。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战乱使四川人口从高峰期的数百万,减少至60-80万人,而四川的中心地区成都平原,老四川人已经是“百不余一”了。杀戳,灭绝了人口,也切断了文化乃至习性的传承。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菜文化在这一过程中遭到灭顶之灾。
现代川菜拥有23--27种味道,是目前全国四大菜系里味道最丰富的菜系,之所以造成如此丰富的味觉,正是因为来源于各省移民口味的混合。
现代新派川菜的重生
川菜是以成都、重庆两个地方菜为代表,选料讲究,规格划一,层次分明,鲜明协调。川菜作为我国八大菜系[1]之一,在我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
世界上唯一一个以菜系文化为内容的博物馆——成都川菜博物馆
川菜的派系
上河帮(蓉派,以成都和乐山菜为主);
其特点是小吃,亲民为主,比较清淡,传统菜品较多。蓉派川菜讲求用料精细准确,严格以传统经典菜谱为准,其味温和,绵香悠长。通常颇具典故。其著名菜品有麻婆豆腐、回锅肉、宫保鸡丁、盐烧白、粉蒸肉、夫妻肺片、蚂蚁上树、灯影牛肉、蒜泥白肉、樟茶鸭子、白油豆腐、鱼香肉丝、泉水豆花、盐煎肉、干煸鳝片、东坡墨鱼、清蒸江团等。
下河帮(渝派;以重庆和达州菜为主);
其特点是家常菜,亲民,比较麻辣,多创新。渝派川菜大方粗犷,以花样翻新迅速、用料大胆、不拘泥于材料著称,俗称江湖菜。大多起源于市民家庭厨房或路边小店,并逐渐在市民中流传。 渝派川菜近几年来在全国范围内大受欢迎,不少的川菜馆主要菜品均为渝派川菜。其代表作有酸菜鱼、毛血旺、口水鸡、干菜炖烧系列(多以干豇豆为主)、水煮肉片和水煮鱼为代表的水煮系列、辣子鸡、辣子田螺和辣子肥肠为代表的辣子系列、泉水鸡、烧鸡公、芋儿鸡和啤酒鸭为代表的干烧系列、泡椒鸡杂、泡椒鱿鱼和泡椒兔为代表的泡椒系列、干锅排骨和香辣虾为代表干锅系列等。风靡海内外的麻辣火锅(或称毛肚火锅、火锅)发源于重庆,因为其内涵已超出川菜的范围,通常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膳食体系而不被视作川菜的组成部分。
小河帮(盐帮菜;以自贡和内江为主);其特点是大气,怪异,高端(其原因是盐商)。
一般认为蓉派川菜是传统川菜,渝派川菜是新式川菜。以做回锅肉为例,蓉派做法中材料必为三线肉(五花肉上半部分)、青蒜苗、郫县豆瓣酱以及甜面酱,缺一不可;而渝派做法则不然,各种带皮猪肉均可使用,青蒜苗亦可用其它蔬菜代替,甜面酱用蔗糖代替。而具体烩制手法两派基本相似。所不同的在于蓉派沿袭传统,渝派推陈出新(虽然未必较传统做法更加美味)
四川各地小吃通常也被看作是川菜的组成部分
主要有担担面、川北凉粉、麻辣小面、酸辣粉、叶儿粑、酸辣豆花等以及用创始人姓氏命名的赖汤圆、龙抄手、钟水饺、吴抄手等。
川菜特点
突出麻、辣、香、鲜、油大、味厚,重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 调味方法 有干烧、鱼香、怪味、椒麻、红油、姜汁、糖醋、荔枝、蒜泥等复合味型,形成了川菜的特殊风味,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美誉。 烹调方法
擅长炒、滑、熘、爆、煸、炸、煮、煨等。尤为小煎、小炒、干煸和干烧有其独道之处。从高级筵席“三蒸九扣”到大众便餐、民间小吃、家常风味等,菜品繁多,花式新颖,做工精细。川菜烹调讲究品种丰富、味多味美的川菜,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是与其讲究烹饪技术、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分不开的。
川菜烹调有四个特点:一是选料认真、二是刀工精细、三是合理搭配、四是精心烹调。
在“炒”的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它的很多菜式都采用“小炒”的方法,特点是时间短,火候急,汁水少,口味鲜嫩,合乎营养卫生要求。菜肴烹饪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和艺术性,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无穷智慧和创造能力。
川菜味型
有麻、辣、甜、咸、酸、苦六种。在六种基本味型的基础上,又可调配变化为多种复合味型,在川菜烹饪过程中,如能运用味的主次、浓淡、多寡,调配变化,加之选料、切配和烹调得当,即可获得色香味形俱佳的具有特殊风味的各种美味佳肴。
川菜的复合味型有20多种,如咸鲜味型、家常味型、麻辣味型、糊辣味型、鱼香味型、姜汁味型、怪味味型、椒麻味型、酸辣味型、红油味型、蒜泥味型、麻酱味型、酱香味型、烟香味型、荔枝味型、五香味型、香糟味型、糖醋味型、甜香味型、陈皮味型、芥末味型、咸甜味型、椒盐味型、糊辣荔枝味型、茄汁味型等等。
川菜菜式
主要由高级宴会菜式、普通宴会菜式、大众便餐菜式和家常风味菜式四个部分组成。四类菜式既各具风格特色,又互相渗透和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对各地各阶层甚至对国外,都有广泛的适应性。
川菜是历史悠久、地方风味极为浓厚的菜系。它品种丰富、味道多变、适应性强,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美誉,以味多味美及其独特的风格,赢得国内外人们的青睐,许多人发出“食在中国,味在四川”的赞叹。
川菜代表菜
它的代表菜有:宫保鸡丁、干烧鱼、回锅肉、麻婆豆腐、夫妻肺片、樟茶鸭子、干煸牛肉丝、怪味鸡块、灯影牛肉、鱼香肉丝、糖醋排骨、水煮牛肉、锅巴肉片、咸烧白、鸡米芽菜、糖醋里脊、东坡肘子、辣子鸡、香辣虾、麻辣兔头等。
开水白菜
不是白开水煮大白菜,其“开水”是用老母鸡、老母鸭、云南宣威火腿上的蹄子、排骨、干贝等鲜货精心熬制四个小时以上,取其汤,再用鸡腹肉打成茸,加入汤中,吸附汤中杂质而制成,而白菜只取大白菜中间那点发黄的嫩心。
夫妻肺片
民国二十几年,成都皇城附近是多为回族聚居,而回族忌食内脏。那时有一对年轻的夫妇看到内脏都被扔掉觉得很可惜,小两口正耽于生计,于是就到屠场捡内脏。经过反复试验,再配以夫妻搭配调料炮制而成。开始称“废片”,又因其夫妻制作出来,故冠以夫妻二字,由此得名“夫妻废片”。而后随名声越传越远,有人嫌弃“废片”二字不雅,于是主张将“废”字易为“肺”字。
伤心凉粉
一说有二解:一为居住在洛带镇的当年湖广填四川来的广东客家人思念家乡时做的凉粉,因为思念而伤心,故得名;二则指该凉粉秃辣,吃了凉粉的人都会被辣出眼泪,个个泪汪汪,别人还以为遇到了什么伤心事。
麻婆豆腐
为清同治初年成都一陈姓老太所创,其制作的豆腐又白又嫩,豆腐菜颇有风味,但引起另一家豆腐店老板娘的嫉妒,骂其是麻子。陈老太是个心怀大度的人,她便在自家门头上挂起了招牌“陈麻婆豆腐”
回锅肉
旧时四川人家祭,多在初一、十五,煮熟的二刀肉乃是祭品的主角,俗称“刀头”。家祭事毕,正当“刀头”温度适中,后加入蒜苗,郫县豆瓣,甜酱等爆炒,因是将肉煮熟之后再回锅翻炒,便称回锅肉。
担担面
由1841年一个绰号叫做陈包包的自贡小贩创制,因为早期是用扁担挑在肩上沿街叫卖,所以叫做担担面。担担面的挑子这一头是一个煤球炉子,用于烧水;另一头就是碗筷、调料和洗碗的水桶。扁担挑在肩上,晃晃悠悠沿街游走,边走边叫:“担担面,担担面”。
军屯锅盔
此军屯不是新都军屯,而是指彭州军乐镇,军屯锅魁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命大将姜维率部在今四川彭州市军乐镇休养屯垦、牧马练兵,“军屯”由此而得名,今天的锅盔就是当年军中干粮逐渐演变而成。
宫保鸡丁
清咸丰年间进士丁宝桢,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张飞牛肉
阆中市区名叫保宁镇,回汉杂居。老回民在逢年过节时会制作腌牛肉,人们在牛肉表面涂抹锅烟灰防腐。该牛肉最大的特点是表面呈墨黑色,切开后内部肉质却是棕红色,很是好看,后人因其面黑心红形似张飞而将其名为张飞牛肉,因此名字取得恰当,于是迅速被人们熟悉。
鱼香肉丝
是没有鱼的,它是模仿四川民间烹鱼所用的调料和方法,所以取名为“鱼香”,具有咸、甜、酸、辣、鲜、香等特点,用于烹菜滋味极佳。
灯影牛肉
据传,此菜是八十多年前,梁平县一刘姓艺人来达州以做腌卤牛肉谋生,但生意萧条,只好锐意求新,创制成一种薄片状的牛肉干。每当黄昏来临,他就在闹市设摊,专售此种牛肉干。为招来顾客,特在食摊前张一又大又薄的牛肉片,后面点一盏油灯,映得牛肉片又红又亮,灯影依稀可见,十分吸引过路行人。尝之,麻辣脆鲜,人们呼之为“灯影牛肉”
无疑地,烹饪的形式和内容与一个地区生活的人民的文化心理背景有关,它也强烈地依赖于食物、调料种类和结构,在古代交通、商业沟通落后的情况下更是如此。我们有理由推断,食物来源匮乏、种类稀少地区的人民不可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烹饪文化来,即使食物丰富,但种类不多也不足以造成烹饪文化的缤纷,同时,整体文化的发展才能最后铸就一个内涵丰富的烹饪文化出来,两次川菜的断裂正好说明了上述道理。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