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京就任总理时,在反对派鼓动下,俄罗斯中产阶级举起了反对普京的大旗。
他们头戴白丝带进行游行示威,要求普京下台。
普京对抗议游行不为所动,霸气地在媒体前表示:我还以为他们系的是安全套!
然而,在国内外一片质疑的目光中,普京重新稳坐总统席位。
从2000年5月7日普京第一次就任俄罗斯总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道路,俄罗斯的国内经济和国家形象,已经有了大幅度提升。
那么普京在就任总统后,做出了哪些卓越的政绩?在俄罗斯国富民强的发展道路上,又有着怎样的曲折过程?
一、多民族问题:上任之初雷厉风行,巩固俄罗斯联邦统一
俄罗斯作为当今世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典型代表,其民族众多、构成复杂。
并且苏联体系崩溃后,出现的民族问题也变得越发繁杂,严重影响到俄罗斯联邦的团结与稳定。
根据人口统计资料,俄罗斯联邦境内的大小民族共193个,其中俄罗斯族人占据大部分,主要分布在经济相对发达、交通便利的俄罗斯欧洲部分。
为此,俄罗斯取得独立地位后,就着手调整俄罗斯联邦的民族政策。
叶利钦时期的调整不尽如人意,直到普京上台后,俄罗斯联邦的民族问题才得以巩固。
在叶利钦时代,中央让权、地方争权的趋势明显,在《联邦条约》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车臣共和国和鞑靼斯坦共和国拒绝在条约上签字的情况。
(叶利钦)
当时叶利钦政府为了顾全大局,发起了第一次车臣战争,虽未取得实质性战果,但震慑了民族分裂势力。
与此同时,迫于当时形势,联邦中央为了缓解民族分离倾向,与各地方签订了背离宪法原则的分权协议,给俄罗斯联邦带来了深重的影响。
普京上任后,为了防止地方主权化,把整合国家作为重要目标。
通过一系列的联邦制改革措施来限制地方权力,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首先,普京在《俄罗斯联邦宪法》的框架下,推行联邦制改革,直接颁布总统令废除了各共和国不符合联邦宪法的部分。
(印古什共和国位置示意图)
随后,普京进一步强化对联邦主体,尤其是对民族共和国进行监督,依靠对象是直接对总统负责的“钦差大臣”——驻联邦区的代表。
其主要职责是保证中央的政令畅通,也为地方表达意愿提供便捷途径,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缓和民族间的矛盾。
同时,为了削弱地方权力,普京取消了地方长官的直选制,改由联邦总统提名各地方行政长官候选人,并经由议会批准。
通过这些措施,普京改变了前任领导者——叶利钦对地方民族事务管理的失控局面,增强了中央的权力,使得俄罗斯联邦愈发团结。
与此同时,普京发动了第二次车臣战争,并取得了显著战果,这无疑是对民族分离主义分子、民族分裂势力的有效打击。
在普京任期的年份里,很少有公开搞民族分裂、民族分离的活动,反而有“脱欧入俄”的事件发生,这充分表明普京时期的俄罗斯民族政策是卓有成效。
(车臣战争)
在俄罗斯转型前期,恐怖主义活动甚少。
随着车臣战争的爆发,俄罗斯联邦的恐怖袭击与日俱增。
在两次车臣战争进行时,极端主义者进行恐怖袭击的对象多为政府、军队等部门的掌权者。
而战争失败,主体力量被打击殆尽后,他们就把袭击的对象转为手无寸铁的平民,这种行径令人发指。
普京执政后,对恐怖袭击等犯罪行为给予坚决打击。
经过普京政府自1999年以来的不懈努力,俄罗斯联邦的极端恐怖主义活动有了明显减少。
最近几年,俄罗斯恐怖活动造成的人员死伤总数呈下降趋势并维持于每年180人以下。
但是,普京也强调:对于恐怖袭击活动不可掉以轻心,俄罗斯随时可能受到国际恐怖主义,尤其是来自中东地区恐怖组织的暴力袭击。
在普京执政的近二十年时间里,普京政府结合俄罗斯实际,对苏联时期、叶利钦时期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进行纠正,并以此为经验教训,深入探讨了俄罗斯民族关系、民族问题的现状,出台了一系列符合当前国情的民族政策,如:
民族文化自治政策、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境外同胞政策、反对极端民族政策……
(俄罗斯曾不断遭受恐怖袭击)
这些政策得到了俄罗斯国内学术界、政界的高度认可,达成了理论共识,认为俄罗斯民族政策的改革应致力于塑造俄国国家民族,以此强化各族人民对国家的认同。
在解决多民族问题的同时,普京还在努力革除“休克疗法”为俄罗斯带去的弊端,提振俄罗斯孱弱的经济。
二、复苏经济:革除“休克疗法”,发展现代经济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采取“休克疗法”向市场经济过渡,全面移植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但是,“休克疗法”给俄罗斯带来了灾难性的严重后果和惨痛教训,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瞬间把俄罗斯抛向了二流国家行列。
俄罗斯经济的自由化导致国家许多经济部门的萎缩,已经超越红色警戒线。
俄罗斯工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地位受到外国公司的侵蚀,使俄罗斯经济自给水平下降,经济危机是俄罗斯过度经济内容的一部分。
(普京大力发展经济)
2000年普京上任后,提出了强国富民的明确目标,下定决心抓经济。
为给经济发展创造适宜的制度环境,普京在总结“休克疗法”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全面调整了经济政策,对已建立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完善。
在其领导下,俄罗斯励精图治,进行了经济转型,经济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增长,投资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俄罗斯积极推行合理的产业结构政策,保证了公司、工业集团和各大中小企业等各种形式的比例合理完善。
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更是在2012年加入了WTO,这为俄罗斯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也大大提升。
(WTO)
俄罗斯经济实力的大大提升与世界石油价格的上涨有着紧密联系。
世界石油的价格在1996年之后的十多年里一直呈一种上升态势,这十年时间对于俄罗斯经济发展来说是最主要的时期,这无疑是给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因此,俄罗斯的GDP在这十年里也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的势态。
虽然之后2008年发生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俄罗斯遭受了重创,更甚至在2009年俄罗斯的GDP出现了负增长,但是,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后,2010年俄罗斯的经济又开始渐渐复苏。
而2010年时,整个世界还深深地陷在经济危机的泥潭当中,欧洲绝大多数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美国也不能避免深陷其中。
但是这个时候的俄罗斯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3%以上的增长率。
尽管石油等自然资源支撑起了孱弱的俄罗斯经济,但是普京上台后,积极推进俄罗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走创新型经济发展道路。
而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留住人才。
在俄罗斯刚开始实行转轨经济的时候,大批人才流失国外。
在美国的数学家中差不多有一半来自俄罗斯,俄罗斯理论物理学领域的科学家占据了美国的三分之二。
普京上任后,俄罗斯政府大幅增加对教育、科研、技术领域的投入。给予科研工作人员更高的补助待遇。通过这种方式,俄罗斯能够留住更多的科学人才。
在创新型经济的资金投入上,俄政府也是不遗余力。譬如,2001年,俄罗斯科研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1.24%,到2010年,俄罗斯对科研经费的投入将占GDP比重超过2%。
由此可见,俄政府对创新型经济的重视程度。
最后,资源型经济与创新型经济相结合,是俄罗斯经济发展的最好选择,因为能源出口带来的巨大好处,使俄政府不可能完全斩断这条经济来源。
自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后,与诸多国家签订贸易协定,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这样一个国际性贸易组织中,俄政府必须尽可能的减少对市场的干预,更多的让市场说话,让市场经济自主运行。
最后,在普京新经济政策中,有一点就是国有资产逐步退出市场运行,适度推行私有化。国有资产退出市场经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市场经济自由发挥作用。
由此,在普京新的经济政策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会逐渐减少,市场的作用会越来越多。市场经济的程度将会进一步深化,而俄罗斯的经济也将愈发强大。
经济的增长使得俄罗斯的综合实力不断地提高。在普京的主导下,俄罗斯积极推进独联体一体化进程。由于俄罗斯的综合实力在独联体国家中是最强的,俄罗斯经济的连续增长无疑也使得独联体国家的向心力得到了提高。
尽管俄罗斯在独联体国家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普京心头仍有一处大患——远东地区。
三、开发远东地区:“突破式发展”与“东向战略”
俄罗斯远东地区地域广袤,位于领土最东端,是俄罗斯的边缘地区。
远东地区兼有沿海和沿边的双重特点:沿太平洋海岸线长达4500千米,向北有北冰洋出海口,向东则有太平洋入海口,陆上则与中国、朝鲜、日本和美国接壤。
从上述地理位置不难看出,远东地区既是俄罗斯的边远和边缘地区,也是东北亚的边境地区,其地缘政治经济意义十分重要。
(远东地区位置示意图)
在普京上任前,俄罗斯历史上各个时期对远东地区并不重视。
长期以来,俄罗斯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发展格局,亚洲部分地域广袤,人口稀少,经济发展缓慢。
普京上任后,认识到了远东地区具有较强的开发价值,一直苦苦探索如何最大程度地弥补该地区发展的不足,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和潜力。
在2010年,普京就曾向联邦议会发表国情咨文时提出了执政目标:俄罗斯要实现“突破式发展”,其中涵盖了俄罗斯在未来几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任务。
普京政府将“突破式发展”目标具体化:远东地区的开发将取得实质性进展;全国经济发展增速应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人民收入方面,争取在六年内将贫困程度降低到原来的一半,为支持俄罗斯老年人口,应提升退休金水平……
(美俄对抗)
俄罗斯2010年以来受到西方各方面的战略挤压,围堵之下俄罗斯不断向东方寻求发展空间。
早在2003年,美俄之间就伊朗危机产生分歧的时候,就有政治学家就提出,美俄继美苏之后开始了新的“冷战”。
尽管接下来几年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持续恶化,但是双方依旧努力避免矛盾扩大,寻找双方利益契合点。
但是自普京第三任期以来,尤其是由于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半岛入俄等事件让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恶化,之后愈演愈烈,在政治、经济、安全等各方面双方博弈越来越激烈。
当时,在西方制裁加剧的背景下,俄罗斯国内要想实现“突破性”发展,需要与亚太地区国家建立良好关系,开展经济合作,借助充满活力的亚太市场带动国内经济发展。
这就意味着“向东看”外交战略实施的必要性。
远东地区是俄罗斯实施东进战略的桥头堡,具有极高的战略地位,对内肩负着俄罗斯东部地区振兴的使命,对外扮演着俄罗斯与亚太地区之间桥梁的角色。
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实施东进战略的前沿地区,为实现“突破式发展”任务,跟上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普京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开发远东地区。
此外,远东地区作为俄罗斯面向亚太地区的桥头堡,有北方四岛领土问题需要解决,吸引日本参加远东开发的解决也是缓和矛盾、增进关系的途径之一。
此外,远东地区还是俄罗斯参与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亚太地区组织并发挥作用的重要跳板。
因此,普京为实现“突破式发展目标”积极吸引亚太地区国家投资,扩大与其经贸往来。
近几年,出于应对气候变化和自身经济发展需求,各国能源结构调整、向清洁能源转型。
再加上疫情冲击,全球能源和原材料市场需求骤减,能源价格受到波及。
俄罗斯与沙特甚至展开了激烈的石油价格战来抢夺订单。
这对于像俄罗斯这样的能源出口型国家来说无疑是巨大打击,更是给其在未来几年内实现“突破式发展”的目标增添了巨大压力。
(突破式发展为俄罗斯经济带去新活力)
面对全球经济下行、国内发展不利的局面,普京政府通过加大远东开力度发吸引东北亚国家的投资,发展与这些国家的贸易、物流等领域的合作。
充分开发远东地区,也为俄罗斯发展与中日韩的关系打下基础。
由于远东地区在普京东进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联邦政府高度重视并进一步加大远东开发力度。
转变开发方式,使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进入“黄金时期”。
如果说提升民族认同感、发展经济、开发远东地区都是普京铁腕治国的体现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外交软实力,则是普京的硬汉柔情。
四、俄罗斯的外交软实力:普京个人魅力与执政理念
约瑟夫·奈在其1990年出版的著作《美国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中指出:
“这种左右他人意愿的能力和文化、意识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这些无形力量资源关系紧密,就可以认为是软力量。”
(约瑟夫·奈)
自从软实力概念被提出以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软实力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
出于改善国际生存环境和保持在独联体地区优势地位的目的,普京也将发展国家的软实力提到了国家议程上。
在国际观察组织看来,经济全球化导致的相互依赖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是俄罗斯开展软实力外交的大环境。
但同时,人在国家决策机制中的发挥的作用非常重要。
特别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作用更为突出——普京所发展的外交软实力,就是个人魅力的重要体现。
普京出生于列宁格勒的一个工人家庭,其祖父是位名厨,曾为列宁和斯大林服务过,其父亲参加过卫国战争,并被炮火击中受了重伤。
更为不幸的是,因为战争的缘故,普京的两位哥哥相继死去。
因此,普京内心也深处具有的爱国主义情结非一般人所比。
普京曾在国家情报部门工作,在东德工作期间,东欧剧变给普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为苏联失去在欧洲的地位感到惋惜”,“如果苏联不是从欧洲匆忙离去,我们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面对着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普京希望俄罗斯能重返国际舞台,在普京看来,“软实力”是最有效的外交手段。
普京发表演讲称:“加强俄罗斯的软实力建设,不但可以増强俄罗斯民众对国家的信心,而且还可以转移民众对自己领导的政府合法性的质疑。”
最终,在普京的带领下,俄罗斯政局不断稳固,外交软实力也不断提升。
结语:
2000-2004普京第一任期的主要任务是带领俄罗斯走出社会经济危机的困境,同时在国内树立国家权威,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民族认同感。
根据俄罗斯的社会现实,普京该时期的执政理念主要体现为:强国是根本出发点,振兴经济是一切工作的中心;结束政治纷争;突出以总统权力为核心的执行权力,建立“有行为能力的国家”。
2004-2008年普京第二任期间国家恢复发展生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突出成效,民众对于普京有着莫大的崇拜。
尽管途中有波折,但是普京都顺利地解决,初任总统的普京展现了强大的统治力,是俄罗斯人民无可争议的领袖!
参考资料:
《普京时期俄罗斯“东向”战略研究》 高风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普京一代”:青年人对政治领袖与俄罗斯未来的看法——综合俄罗斯媒体报道与学者观点》禚明亮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部
《从叶利钦到普京:新时期俄罗斯国家领导人媒介形象转型研究》 张举玺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