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隆即位之初,以心腹王华、刘湛、王昙首、殷景仁为侍中,谢弘微为黄门侍郎,当时号曰“五臣”。
后来,刘湛见刘义康权力日隆,便有拥戴刘义康之意,和刘义康的亲信结成朋党,排斥异己。
元嘉十三年(436),刘义隆久病不愈,刘湛劝刘义康:皇上一旦晏驾, 檀道济将不可制服,应采取措施。
刘义康向刘义隆请示后,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虽知无事被召,祸事不远,但仍应召入京。
月余之后,刘义隆病情稍一好转,便遣檀道济还江州。檀道济的船未及出发,刘义隆病又加重,刘义康于是召檀道济入祖道,将其逮捕。
三月,收付廷尉,檀道济与其子檀植等十一人一同被杀,唯未成年尚为童稚的孙子可免一死。檀道济被抓时,极为愤怒。
元嘉十七年(440),刘义隆与刘义康之间的矛盾开始激烈起来。
围绕在刘义康周围的刘斌等人,见刘义隆多病,经常制造舆论:宫车一日晏驾,宜立年长之君,不宜立幼君。
刘义隆病情危急,让刘义康写顾命诏。刘义康回到府中,将皇上病危的事情告知刘湛与殷景仁,一边说一边痛哭流涕。
刘湛说天下艰难,都是因为幼主为政所致!刘义康、殷景仁听了,皆默不答言。
刘义隆病情好转之后,听到报告说在他病重之时,刘义康的亲信孔胤秀等竟索取立康帝一事的档案,为刘义康继承帝位作准备,不由得怒火中烧。
他转而想到刘义康为手足兄弟,又未参与此事,不好妄加其罪,再说彻底解决刘义康之事的时机尚未成熟,只能忍耐一时,故隐忍未发,但从此开始,厌恶刘义康之心愈发强烈了。
一日,刘义康来见皇上,提出刘斌家贫,意思是请求安排他到一个富庶的郡任职。
刘义隆一听便知其意:刘斌是刘义康的亲信,又是刘湛的宗人,刘义康是欲让他到政治、军事要郡丹阳郡任丹阳尹,以加强自己的力扭。
十月,刘义隆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决定动手解决刘义康的问题。先召刘义康入台城住宿,留在中书省。
当天夜里,刘义隆亲临华林园延贤堂,召殷景仁。殷景仁因受刘湛等人排挤,自元嘉十二年以来,已在家养病五年,但暗地里与皇上密函往来,每日达数十封,朝政无论大小皆得参与。
这一天,他命人为他拂拭衣冠,左右皆不晓其意。接到皇上召见的喻旨,他仍称有脚疾,坐小床与皇上相见。
刘义隆皆委托他处理,檀道济在世时,曾向刘义隆推荐沈庆之,称他忠诚谨慎,又通晓军事。
因此,刘义隆以沈庆之领队防东掖门。这天夜里,刘义隆开门召沈庆之,让他收捕刘湛,交付廷尉,又下诏暴其罪恶,在狱中将其杀害,并诛其三子及其党羽刘斌、孔胤秀等。
随后派人向刘义康宣旨,通告刘湛等人罪状。刘义康知以上所为都是冲着自己来的。
刘义隆下诏,以刘义康为江州刺史,其左右愿跟随者皆准同去,朝廷大小事也皆报示于刘义康。
元嘉二十二年(445)十二月,范晔、孔熙先等阴谋拥立刘义康之事败露后被杀,有司奏请削去彭城王刘义康的爵位,收付廷尉治罪。
刘义隆知刘义康并未亲自参与此事,但深知刘义康是自己帝位的威胁者,因此下令:刘义康及其子女皆免为庶人,绝其属籍,迁往安成郡。以宁朔将军沈邵为安成相,领兵防守。
元嘉二十八年(451),北魏大举南侵,形势危急,刘义隆想起远在安成的弟弟刘义康,深怕有人借机拥其为主作乱。
太子刘劭、武陵王刘骏等也屡次劝他早日处死刘义康以免后患。于是,刘义隆派中书舍人严龙带药赐刘义康死。
刘义康拒绝服药,说:“佛教不许自杀,愿随意处分。”使者便以被迷将他杀死。
刘义隆杀害了弟弟彭城王刘义康,揭开了刘宋王朝骨肉相残的序幕,父子兄弟之间开始了延绵不断的相互残杀,导致了刘宋政权的覆灭。
宋文帝刘义隆接到密报,太子詹事范晔谋反,不禁大吃一惊。若说刘义隆所亲信之人,初有王华、王昙首,后来便是范晔、沈演之。那么,范晔为何要谋反呢?
范晔自幼聪颖,及长大,精通经史,曾撰《后汉书》流传于后世,为二十四史之一。
刘义隆对他很是看重,任他为太子詹事,当作心腹,让其参与机密。范晔既有超群之才,则不免志大心高,易生非分之心。
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熙先,也是当世一大才子,他博学强记,精于文史,兼通术数,有纵横之才和立功千世之志。
与范晔不同的是,他的才智不为世人所知,不被朝廷所重,故仕途不达,只做到员外散骑侍郎,因此,他时常愤愤不得志。
孔熙先的父亲孔默之曾任广州刺史,在任贪赃犯法,将被治罪,幸得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解救,才得幸免。
后来,刘义康遭刘义隆猜忌,被贬为江州刺史,迁往豫章,孔熙先便萌生报效刘义康之心。
他通过观察天文、图激,得出结论:文帝刘义隆必遭非命,将由此引起皇室骨肉相残,而江州应出天子,所以便下决心拥戴刘义康。
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有朝廷内应,他知范晔对皇上有不满情绪,便决定拉其参预。
孔熙先官小位卑,一直未被范晔看重,二人之间亦无往来。为了结识范晔,孔熙先首先竭力拉拢范晔的外甥、太子中舍人谢综,后由谢综引荐与范晔相识。
孔熙先家境富裕,多有金银财宝,为讨得范晔欢心,他特意在赌博时输给范晔,范晔既得其利,又爱其才华,于是与他结为知己。
孔熙先又多次在范晔面前陈述自己的计谋,邀他共同参与拥戴刘义康的活动。范晔初不答应,后经不起孔熙先的三寸巧舌极尽挑拨利诱之能事,加之自己久存于心中的不满情绪,所以同意参加谋反之举。
另外,一些与刘义康关系不错者也与他们勾结在一起,如大将军府史仲承祖、丹杨尹徐湛之、道人法略、尼姑法静等数人,结成了一个秘密谋反组织。
孔熙先的弟弟孔熙休秘撰檄文,准备以“清君侧”之名起事。为了笼络众心,范晔又以刘义康的名义伪作一封给徐湛之的信,令人们诛君侧之恶,并把此信向同党宣示。
一次,刘义隆在武帐冈设宴,范晔等人准备在这天起事,由范晔在宴席上刺杀刘义隆。酒宴上,刘义隆端坐正中,群臣侍奉,杯曜交错,一片欢乐气氛。
范晔心情紧张,只见刘义隆身后的卫士许曜,好像看出他心怀鬼胎,正双目炯炯怒视着他手握刀柄,刀锋微微出鞘。
范晔只觉背后冷汗直流,不敢仰视。不一会儿,席散众臣退出。范晔等举世害君的阴谋未能得逞。
徐湛之虽参与阴谋,却是个胆小怕事之人,他眼观宴席上的情景,以为皇上已有防备,他们的阴谋似已泄露,怕事情败露后连累自己,便秘密向刘义隆告了密。
刘义隆闻听后,并未马上动手抓人,而是要徐湛之进一步探明事情本末,拿回证据。
不久,徐湛之交上了孔熙先所作檄文和范晔等所封署的官位,只见所封者有:范晔为中军将军、南徐州刺史,孔熙先为左卫将军,徐湛之为扬州刺史等。
刘义隆见赃证俱全,马上下令有司掩捕叛党。因此事与他深深忌恨的刘义康有关联,所以他特别重视,命有司穷治其狱。
当天夜里逮捕了谢综与孔熙先兄弟,三人对其罪行均供认不讳。
范晔被召到客省待命,刘义隆派人诘问,最初,还抵赖不认罪,刘义隆命人将他亲笔所写的墨迹拿出,范晔恐惧,招认了全部实情。
次日,全部案犯被押送廷尉治罪。孔熙先毫不畏惧,谈吐自若。
刘义隆见状心中暗暗称奇,便派人前去劝慰,对孔熙先说以卿的才华,而滞留于集书省不得升迁,理应有异志,这都是我负卿啊!
又责备前吏部尚书何尚之说,使孔熙先年将三十了还只作散骑郎,哪能不作贼!
孔熙先在狱中上书谢恩,告诫刘义隆注意避免骨肉相残之悲剧发生。
元嘉二十二年(445)十二月,范晔等谋反之案审理完毕。范晔、孔熙先、谢综及其子弟、党羽皆伏诛。
与此案有牵连的徐、兖二州刺史刘裕皇后的侄子,与刘义隆是中表亲,被隆为义兴太守。
那个先参与谋反后又告密的徐湛之,对自己的过失多有隐瞒,范晔等人的供词中,常牵涉到他,刘义隆并不见怪,赦其罪不问。
后来,徐湛之成了刘义隆的亲近大臣,凡军国大事都与他密商。
一天,刘义隆接到侍中王僧绰一份密报:近来太子刘劭天天晚上在东宫犒劳将士,还亲自行酒。
此事非同寻常,似将有非常之举,望皇上速作决断。刘义隆心中一震,不由暗暗思量:太子虽然性情刚强,难道真敢举兵反叛?
不管怎么说,废太子之事真该抓紧计议了,万一太子知道此事、会有大乱的。
可是,到底立谁合适呢?这事真难办哪!他那里长吁短叹,却不知大祸即将临头了。
元嘉三十年(453)二月二十一日,刘义隆在合殿与徐湛之单独密谈了一夜,另立太子的人选还未定下来,他抬头看看窗外,见天已快亮了,伸了个懒腰,对徐湛之说:“劳累了一夜,也该休息了。”
徐湛之自刘义隆决定废太子以来,经常夜里与刘义隆屏人密谈,怕有人偷听,就亲自掌烛绕壁检查,直到确信无人,才放心密商,常常是通宵达旦。
此刻,他也是又累又乏,听刘义隆一说,倒头便睡,连蜡烛也未来得及熄灭。宿卫的值班卫兵也沉睡在梦乡之中。
不一会儿,只听一阵杂乱的脚步声由远而近,刘义隆睁开朦胧的双眼,只见太子的心腹张超之持刀杀气腾腾地闯入殿来,一下子吓得睡意全消,仓慌之中忙举起案机抵挡,被张超之恶狠狠一刀砍来,五个手指齐刷刷一道落下。
接着,张超之一刀刺来,刘义隆当即丧命,卒年47岁。徐湛之惊慌爬起,直奔北门而逃,未及开门,乱兵冲人,被害身亡。
江湛正在侍中省值班,忽听一片喧闹之声,便知刘劭作乱了,叹道:“不用王僧绰言,以至于此。”遂躲入旁边小屋,后被搜出杀害。
刘义隆死后,刘劭即皇位,为他加庙号为中宗,谥曰“景皇帝”,三月,被葬于长宁陵。
刘劭即位三个月后,武陵王刘骏闻听父皇被弑,马上兴兵讨伐,击败刘劭,即皇位,为刘义隆重加尊号,谥曰“文皇帝”,庙号太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