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通讯系统

是生命线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灾情传播、应急救援

和社会维稳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8年5月15日13时55分,汶川地震后的第三天,指挥部终于拨通成都到汶川的第一个长途电话。此时距地震发生已经72小时,在这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内,通信断绝,汶川失联。人们第一次发现,应急通信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震后紧急架设光缆,开通信息生命线

地震对通讯的破坏有哪些?

1. 对电力传输的影响

当地震发生的时候,地震发生地区的电力传输系统遭到破坏,势必造成基站的外部电源供应被切断,这样基站为了维持工作只能启动基站的内部电池,可电池维持时间很短,基站在没有电源供应的情况下就无法正常工作,只能被迫退出服务。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2. 对基站机房及设备的影响

在大地震中,通信基站的震害主要集中在地震地质灾害易发区。汶川、芦山和鲁甸地震中都表现出山区内高山基站破坏严重的现象。

基站设备震害一般较轻,多数表现为机柜、蓄电池等设施的滑移和倾覆,少部分因强震动造成的短路被烧毁,极少数被毁坏的基站设备是因地震地质灾害严重破坏容纳设备的机房引起的。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3. 对信号发射塔的影响

信号发射塔由塔身和塔基组成,通常塔身采用质量轻、强度高的全钢质结构,塔基较为坚实,在几次大地震中发射塔的震害表现较轻。

但在汶川地震中,位于烈度Ⅺ度灾区的北川移动公司信号发射塔过于贴近构建物,与楼体发生相互碰撞,造成了塔体严重破坏。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4. 对光缆的影响

几次大地震中通信光缆都表现出了严重的破坏情况。这主要由地震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和滚石等地质灾害造成,少部分通信光缆被倒塌构筑物砸毁。

比如由于受山区地形限制,运营商通信杆路的平行距离无法严格按照安全距离的要求布设;受地质情况影响,部分杆根的埋设深度或杆根的加固很难达到规范要求,结果形成地震中其中一趟杆路倒塌后倒向其它杆路,犹如倒塌的多米诺骨牌,产生连锁反应,使其它杆路再次倒塌或将光缆砸断,造成通信中断。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如何应对地震对通讯的破坏?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一方面,注重地震危险和场地条件的影响,加强通讯设施的抗震能力。要积极从地震部门获取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危险预测信息和地震地质灾害分布信息,对于大地震易发区对重要建筑所在场地开展断层探查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工作。

在通讯基站建设和光缆布设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于地质灾害易发地段的避让,如对建设高山基站和加密平原基站进行合理取舍、信号发射塔避开砂土液化和软土震陷隐患点。

对于确实无法避开不利地段的应采取合适的防范措施,如为了避免滑坡和落石破坏光缆对于危险地段采取光缆埋地。

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当地面网络由于灾害出现故障时,卫星网络连接可以建立快速、可靠的通信链路,助力援助机构和国家政府有序地协调救灾工作。我国正在依托高通量通信卫星技术构建全球卫星宽带通信网络,届时无论是身处地震、洪水、霜冻等自然灾害情况下,还是在万米高空的飞机、茫茫大海的轮船上,都可以实现无障碍通信并确定位置。

未来,卫星电话、5G网络可视化应急通信指挥调度系统、无人机高空基站等通讯技术设备,将成为应急通信保障的应用新场景。

抗震救灾的生命线——通讯

解放军开通卫星电话保障救灾命令传达

END

参考资料及图片来源:

《通信系统震害与减灾对策》朱晓炜,肖遥,张艳国,李俏,张丽

《应急通信:震后十年,从无到有》科技日报

来源:济震微讯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