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南阳白河之滨写的《送友人》成为千古绝唱: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一、“诗仙”李白文学造诣功底深厚。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神龙元年(705年),《长安州裴长史书》云:“李白五岁,诵六甲。”六甲,是唐朝小学生识字课本,长史,州之次官。开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岁,已赋诗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与奖掖,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活动。由此,李白结识的名诗人更多,性格更加豪放。当时,地方官员没少推荐他,益州长史希望他,如果再稍加努力,增加点学问,便可以和同汉代司马光相比。但是,李白喜欢纵横家的那一套术数,学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财好施。李白在长安,去拜见李贺章,李贺章见到他的诗文,感慨地说:“你是个天上贬下人间的仙人啊。”并在玄宗面前说起,玄宗于是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论当代大事,献上一篇赋颂。玄宗皇帝赐李白吃的东西,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供奉。由于李白的特殊才能和特殊性格,使他愈加桀骜不群、放荡不羁,一生跌宕起伏,当官仕途不顺,半生流浪,还险些丢了性命。李白的诗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唐文宗时,下诏以李白的歌诗,斐旻的剑舞,张旭的草书,合称为“三绝”
酒后吟诗李白
二、一生游遍全国,和友人感情至深,难以忘怀。
李白一生浮游漂泊四方,结识友人无数,朋友遍天下。他的祖先于隋朝末年因罪被流放到西域,神龙(705.....707)初年,他父亲从西域逃回,客居于巴西(今四川江油),后来李白又客居山东,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长安是他必去地方,到过安徽,和江西庐山,留下好诗多篇,老年又回到安徽。
《送友人》这首诗已编入中学课本,据说,在多次中考、高考试题中也出现过,可见,这首诗是多么深入人心和家喻户晓。
细品李白《送友人》诗的一字一句,其意其景其心情,我感觉一是和友人感情至深,依依惜别;二是和友人交往多、彼此欣赏,难以忘怀。有资料显示:《送友人》与《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为同时作是篇续作,正篇诗题上已有“送杜二甫”,续作便径写“送友人三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皆以此诗似为别友人之作。前有送诗,继写别诗,二者关联,诗意延伸。细审二人的往来诗,足见相处时久,相知良深。
酒后的诗人李白
三、写出千古绝唱,必是喝多了好酒。不喝酒不写诗,喝不醉写不出好诗,这是李白的最大特点。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太白醉酒》河北梆子、京剧我都看过、听过。李白和酒徒在街市中醉酒,玄宗坐在沉香子亭,忽然意有所感,想要听演奏歌唱李白的歌词,于是召李白入宫,而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面,酒醉稍醒,拿笔给他,他提起笔一挥而就,下笔成文,词章婉转华丽,意境旨切,一气呵成,不留馀思。一生中,因为李白嗜酒如命,得罪过杨贵妃,连皇帝都不敢起用他。他和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酒中八仙”。我猜李白写这首诗时,一定是喝多了好酒,回忆往事,感慨万千。激情满怀,挥笔而就。这正是:友朋相处交往深,难免会有分离时,身在异地空相思,留下绝唱《送友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