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蒙山,在漫长的岁月中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被古人视为华夏神山,天下大宗。蒙山在典籍《诗经.鲁颂》中就有记载:“奄有龟蒙,遂荒大东”。传说中的伏羲后裔颛臾王,即《论语》所称“东蒙主”曾主祭蒙山,颛臾都城位于蒙山之阳,万般无耐遗址和祭坛犹存。万寿宫即为主祭蒙山处,《水经注》中称之为蒙祠,宋改为道观,可见蒙山历史文化之悠久。蒙山为道教名山,宋代文豪苏东坡诗中写道:“闻道东蒙有居处,愿借薪水看烧丹”。著名道观有清虚观、承天宫、九龙宫观音殿、慈宁宫等。道教名人庄周、紫阳真人、王诩(鬼谷子)都曾隐居修炼于蒙山。其中,纵横家之祖、数术之崇鬼谷子,教授弟子百余人,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皆为著名弟子,在大洼风景区留有众多遗迹和传说。
蒙山大约形成于新生代的中期,与她脚下的这片土地已经默默相守了三千多万年。早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就留下了平邑先民们在这里劳作的身影。“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在远古的蒙山上,就演绎了诸侯大会的盛况。从商代建颛臾国,西汉置平邑侯,这座历史文化之城已经存在了三四千年。
历史虽已漫漶,但蒙山文化的薪火却代代相传。她孕育了被后人誉为“宗圣”的曾参,被誉为孔子“七十二贤士”的曾点、仲由、澹台灭明、原宪;她滋养了西晋政治家羊祜、书法家羊欣、清代民族英雄左宝贵。这块古老的土地赋予他们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在历史的舞台上,为蒙山文化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色彩。
这方优美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来此驻足游历、着书立说、咏情抒怀。孔子登临蒙山,深有“而小鲁”的亲切感受,为他以后施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做了思想铺垫。战国时纵横家、军事家王禅曾在蒙山修业授徒,留下了名扬千古的“兵法”鸿着。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宋代文豪苏轼以及清代康熙、乾隆二帝都曾身临蒙山,赋诗抒怀,留下了许多历史遗迹和诗文佳句。
蒙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她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延伸于齐鲁文化,融汇于沂蒙文化,是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吸收了儒家文化仁义孝信、修齐治平、天地人和的理念,包含着道家文化师法自然、志怀高远、济世安民、扶危解困的精髓,兼有佛学彻悟世理、淡泊名利、宁静致远、博大自在的要义,更富含中华民族友善纯朴、勤劳善良、精忠报国的传统美德。正是她兼容并蓄、汇纳百川,才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造就了蒙山文化特有的气质和个性。她与时俱进,凝炼成“爱党爱国、艰苦创业、奋发进取、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希望喜欢旅游的朋友前来!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