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年号洪武。封妻子马氏为皇后,长子朱标为太子。朱元璋出身贫寒,他称帝后,一直希望穷苦百姓能够过上有衣穿、有饭食的生活。因此,从洪武元年开始,朱元璋就开始思考如何发展经济,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日子。
洪武元年,朱元璋召外地官员入京,看着各地的父母官,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
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犹……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明史·卷128》)
朱元璋的意思是说,现在天下初定,百姓都还很穷,就像刚栽的树苗一样,不能动摇他们的根基,应该休养生息。
随后,从洪武元年到洪武三年,朱元璋又下令各地百姓开垦荒地,发展农桑。他还广泛减免税赋,奖励耕牛和种子,激发百姓开垦的积极性。不仅如此,朱元璋还提倡节约粮食和布匹,他和马皇后以身作则,每顿饭只吃四个菜,简衣缩食,以求天下大治。
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洪武初年,明朝社会活力逐渐丰富,经济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朱元璋面临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发行纸币。朱元璋之所以急着发行纸币,有两个原因:
第一,元朝末年,市面上流通的钱币以白银和铜钱为主,这对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阻碍。
第二,明朝初年,朝廷缺乏铜矿,铸造铜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众所周知,北宋时期,名臣张咏在治理四川时,看到四川商人使用铁钱。铁钱重量大,面额小,买一匹绢需要90斤重的铁钱,因此,商人们之间交易往往需要用马车来装钱,非常不方便。张咏后来发明了一种纸币,让纸币代替铁钱在市面上流通,后人称之为“交子”,这是世界上最先出现的纸币。
到了明朝初年,朱元璋也知道纸币对经济流通有好处,但筹备了几年,总是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迟迟无法发行纸币,让朱元璋非常苦恼。
据明朝文学家冯梦龙编纂的《智囊》记载:
高皇帝初造宝钞,屡不成。梦人告曰:“欲钞成,须取秀才心肝为之。”觉而思曰:“岂欲我杀士耶?”
意思是说:朱元璋造纸币,屡次失败。有一次,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若要造成纸币,必须取读书人的心肝才行。朱元璋梦醒之后,觉得这个梦难以理解,难道让他杀读书人吗?
洪武后期,朱元璋曾诛杀过许多贪官污吏,也杀过许多读书人。但在洪武初年,朱元璋可没有这样的想法。朱元璋曾表示,他麾下的淮西将领只能打天下,若要治天下,还是要靠读书人。因此,这个梦,让朱元璋非常不解。
朱元璋找大臣们解梦,读书人听闻后,纷纷担惊受怕,他们真的担心朱元璋会取读书人的心肝来做纸币。见大臣们都没有注意,朱元璋也非常纠结。
这天,朱元璋下朝之后,愁眉不展,一副苦恼的模样。马皇后详细询问后才知道,朱元璋因一个梦而苦恼。她思索片刻,对朱元璋说:臣妾有办法,能让陛下不杀一人,做成纸币!
朱元璋连忙问:“不杀人,哪来的心肝呢?”马皇后说:“非也,读书人寒窗苦读,他们的心肝,不就是他们的文章吗。梦中的意思是让你广泛征求读书人的意见,集大家的智慧,才能制成纸币。”
马皇后启曰:“以妾观之,秀才们所作文章,即心肝也。”上悦,即于本监取进呈文字用之,钞遂成。(《智囊》)
朱元璋大喜,立即下旨,让有学问的人都呈上造纸币的心得和看法,如此一来,纸币的发行很快有了眉目。
洪武七年,朱元璋综合了众人的意见,设立宝钞提举司,发行一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种不同面额的纸币,并且在各地设立兑换机构。就这样,大明朝的纸币顺利发行,这种纸币,便是著名的大明宝钞。
马皇后早年跟随朱元璋,在朱元璋攻打天下和治国理政方面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从大明宝钞的发行来看,马皇后只需要一句话,便解决了朱元璋的困扰,马皇后的智慧,不得不赞。
本文参考:张廷玉《明史》;冯梦龙《智囊》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