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巾帼”的革命历程丨高玉香

巾帼的由来

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这种冠饰,戴在头上,罩住前额,围在发际,两侧垂带,结在项中,勒于后脑。既不是于发式,也不同于裹巾,而且可以随时取下(如脱帽),也可随时戴上(只需系紧侧带)。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夜读拾得录(101)·千虑一失》一文中,提到诸葛亮送给司马懿一顶巾帼,就是讥讽司马懿像个女人,不敢与蜀兵交战。司马懿当然受不了如此激将,但他并没有中诸葛亮的圈套。在汉代,宫廷贵族夫人戴帼,还算做一种礼仪。因而,巾帼遂成了妇女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2019年7月22日至9月29日,继第三期《知行合一·寻访身边的历史》之《我与祖国共成长》的寻访活动之后的两个多月,我们历史组的校外教研活动成员和特邀的徐锦卫、应凤美两位老师,利用假期、周末和晚上等课余时间,先后访了与马龙及马龙一中有关的三位巾帼:杨凤兰、赵林、张路。同时,寻到了与杨凤兰有关的刘丁香、与赵林有关的陈静、在马龙牺牲的中共地下党员王虹三位巾帼在马龙的革命历程。

2019年7月以来,我在编写我们历史组校外教研活动所访的三位巾帼以及因此而寻到的另外三位巾帼,总是忍不住想要听这首歌:《红色娘子军》

向前进向前进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

砸碎铁锁链翻身闹革命

我们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共产主义真党是领路人

奴隶要翻身奴隶要翻身

… …

听着《红色娘子军》,回顾中国近现代史,想着我们的寻访对象,我表面风平浪静,内心热血沸腾。

本文就是谈谈寻访这六位巾帼的所听、所想、所思、所动。她们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本传承红色基因,传递正能量的书。

红色基因

在世的赵林、离世的刘丁香、王虹和生卒不详的陈静,这四人有着不同的文化层次,陈静、赵林、王虹受过学校教育,还在马龙中学、通泉小学当过老师,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

刘丁香却是农村小脚女人,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中共马龙地下党党员,为马龙的解放作出了贡献,她们是相互影响和进步的。

陈静,这位赵林称之为大姐的人,是她帮助赵林进步并介绍加入党组织,一路有她,赵林从昭通来,走进昆明津江中学读书,随她来到马龙,以教书为掩护开展地下交通联络站工作,转到农村,开展宣传和发动群众工作。

王虹,原名郎宝媛,开展工作的需要化名为王虹,这位1949年4月派到马龙参加地下党的武装斗争,并且在马龙征粮清匪中牺牲的被称为珠源忠魂的烈士。1949年11月,任月望乡地下党组织的副书记,1950年3月,任月望乡地下党组织的支部书记,当时和叶陟屺、李家材、陈民开展革命工作的联系点就以刘丁香家为主。住进了刘丁香家,得到了丁香母子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也考察了刘丁香母子的思想觉悟,发展了刘丁香和她的独子杨德坤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致使刘丁香成了马龙的一名小脚女党员。王虹的牺牲,对于中共马龙地下党组织是极大的损失,对刘丁香母子却是极大的打击,他们吃住在一起,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感。青春早逝,让人情何以堪,情何以舍。

读书改变命运

赵林、张路、杨凤兰这三人,赵林和张路,怀着对知识的渴求,考大学的梦想,离开家乡,找学校,考大学,在这个过程中,改变了人生。

赵林,原名唐云波,高中毕业后,还想再读书,来到昆明。跟对人,走对路,走上了革命道路,革命需要,将自己的姓名改为赵林。一个昭通人,扎根马龙,对马龙的解放、建设作出了贡献。

张路,原名张俊杰,从名字上看这是一位敢闯敢干敢于向命运挑战而改变自己命运的女性。因家庭贫穷,读不起书,而到学校偷听偷学,被老师发现后,大胆表达心声,获得了老师的同情和支持。以跳级考试和优异的成绩,缩短了学时,减少了费用,并进入自己理想的初中、高中。高中毕业后,想继续考大学,从河南开封来到了江苏南京报考大学。解放战争,国民党溃败,兵慌马乱,考大学无望,打道回家。途中的艰难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她的胆识和胆量,她的意志和毅力,彰显了那个年代的女青年为改变命运而抗争、而努力的高大形象。途中,遇到解放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此,张俊杰成了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士,随军南下,来到云南昆明。因部队首长称她是俊杰,为女中豪杰,她觉得自己不配豪杰之称,又因自己一直在路上,就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张路。几个身份证明了她的革命人生:以教师身份到思茅景东剿匪,配带20响的手枪,景东公安局的交枪证证明;以侦查科侦查员的身份开展侦查工作,转业证证明;一份调查证明,证明了清白的人生。

杨凤兰,这位马龙人刘丁香之子杨德坤的妻子,曲靖人。她的知识不是在学校学习的,是在社会中学到的。她的人生经历让人心疼、让人钦佩、更让人折服和感叹。一个杨凤兰,满满的传递着正能量。如今,她80岁了,该读书的年代,没进过一天学校,退休后,进入老年大学。唱一首《沙家浜》,再唱一首《红梅赞》,一幅杨凤兰提名的《梅》画卷,一本名为《艺苑乐龄宝典》的杨凤兰画集,一张张杨凤兰年轻时穿着演出服装的照片,就足以证明凤兰的艺术人生。这是一位集书法、绘画、唱歌、表演于一身的民间有民艺术家。她还是一位意志品质坚强的抗癌斗士。在谈癌色变的年代里,她凭自己的信念,抗癌成功。如今的杨凤兰健康生活,快乐晚年。她退休后,结伴旅游,遇到海盗,凭自己的胆识和睿智智退海盗成为坊间传颂佳话。她说:我呀,常读健康报,老年报,多唱歌,画画,快乐老年,老年快乐。

对党忠诚

刘丁香嫁进杨家,在儿子杨德坤才有五个月时,丈夫就丢下了父母、她和儿子离开了人世。她的人生经历可以说是忠贞的表率,年纪轻轻不再婚,一肩挑公婆,一肩挑幼儿。用一生的精力赡养公婆,为公婆养老送终,将儿子抚养成人成才,又将孙子孙女带大成人成才。她的思想和行动是进步的模范。作为一名农村小脚妇女,孤儿寡母,能让中共地下党员住进家里,男的跟儿子住,女的跟她住。在缺衣少食的岁月里,为他们准备吃的和用的,更要为他们保守秘密,这是一种怎样的进步和奉献精神。她只字不识,却懂得革命道理。因为入党介绍人王虹的牺牲,因为特殊思想的人认为农村小脚女人不能当党员,于是就被认为她不是党员。刘丁香,这位农村小脚妇女,从此不是党员了,但党在她的心中,她对党的忠诚丝毫不减。

始终相信共产党

赵林,因革命伴侣常青被错划右派,要她揭发,她坚持正义,拒接造假揭发,夫妻两蒙冤蒙难20多年。

张路,因大跃进运动时,说了三句真话、实话,被劳动改造一年,从曲靖下放到马龙大庄乡村小教书,文革中,因为外省人身份到马龙,被当反革命分子批斗。

杨凤兰,文化大革命受冲击,军代表保出来。

在我们访问她们的时候,她们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只有共产党才能让穷人过上好日子,我们相信共产党,相信党组织会纠正错误的。领导全国人民把国家建设得更好。她们所传递的正能量,激励着我们每个人。

我是一名党培养的人民教师,更是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的职责和使命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注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更注重传递正能量。我将《知行合一·寻访身边的历史》系列活动成果适时应用于教学中,更将精神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有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传递正能量的最好最现实的身边的历史素材。《巾帼报国情更切》所涉及到的几位女性,在那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等妇女地位低下的年代里,她们是自强不息的象征,是传统美德的弘扬者,是妇女解放的代言人。她们的行动,使我感叹着、钦佩着,让我学习,更让我反思我自己的思想境界,工作作风,激励我努力工作,我更加激励我的学生尤其是女生珍惜今天这美好的学习条件,努力学习,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素质,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美好的未来。

马龙“巾帼”的革命历程丨高玉香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