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夜饭
除夕的年夜饭,全家老少都要一起吃。这顿饭不同以往,既包含有辞别旧岁的意义,又含有迎接新年的特殊意义,所以家家都非常重视。
除夕的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茶点瓜果,苹果是不可或缺的,取新的一年平平安安之意。
北方的年夜饭,三十晚上要做好一锅饭,留着过年的时候吃,民间称隔年饭,取其年年有剩余,一年到头吃不完的意思。
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取有金有银,金银满盆之意。
另外,吃团圆饭鱼是必不可少的,取其年年有余之意。东北地区的年夜饭还要有猪爪,取其挠钱含义。芹菜也是必不可少的,取其谐音勤快之寓意。
还有些地方会准备糕点瓜果,也都有其寓意。如枣表示春来早,柿饼寓意事事如意,杏仁表示幸福人,年糕代表一年比一年高。
总之,都是为了图个美好寓意,在新的一年给自己也给他人种下希望的种子,一定程度上也是人们放下过去,展望未来,鼓起勇气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2、守岁
守岁,又称守岁火、照岁等,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其由来已久,是中国民间的年俗活动之一。
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
新年前除夕夜晚守岁,民俗活动主要表现为点岁火、守岁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灯烛,合家欢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灯烛通宵不灭,谓之\"照虚耗\",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
据说,除夕夜晚上如果彻夜不眠,精神抖擞,来年就会精力充沛,事业有成,这种说法在现代看来毫无科学依据。另一传说,老天爷在三十晚上会打开天门,将金银财宝撒往人间,人们睁眼一夜接财宝。
实际上,守岁有两种不同含义:
对于年长的人来说,守岁就是辞旧岁,告其珍惜光阴的意思。现在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也不愿过年,过一年就长一岁,眼看着时间匆匆流过却无可奈何。有一首诗《守岁》就表达了珍惜光阴的含义:
想邀守岁阿戎家,
蜡炬传红向碧纱;
三十六旬都浪过,
偏从此夜惜年华。
对于年轻人来说,守岁又有为父母延年益寿的含义。所以父母健在的人,儿女都要尽孝心守住父母的年华。
上海人的守岁比较有特点,家家都要点起红蜡烛,在香炉里插上香,等蜡烛与香燃完,正好五更天。人们围坐在桌子旁,观看红蜡烛的烛芯结出的各种样式,称之为如意。小孩儿则提着各色兔子灯和点燃的小蜡烛,跑来跑去的玩。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习俗渐渐褪去,年味也渐渐没了味儿,或者这样说更贴切,一代有一代的年味,只不过我们那代的年味只能从记忆中去寻找了。
3、放鞭炮
吃完年夜饭,守岁到五更,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放鞭炮。宋代王安石的《元日》描写的就是这个景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鞭炮有两种寓意,一是崩崩霉气;二是人造春雷。有两种鞭炮是大部分人必放的:
一是二踢脚,北方农村叫二起,寓意步步升高;
二是串鞭,北方是大地红,初一这天一般都是放一万响的。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国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也是为了百姓安全着想,因为确实容易引起火灾,给个人与国家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但完全禁止,没有那一声春雷,确实又感觉少了什么,为了让民众过个有年味的年,国家允许部分地区可以放烟花爆竹,比如北京,六环外部分地区是可以放的,而五环以内是绝对不能放烟花爆竹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