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考略》记载了一个古老的姓氏——鬼姓,注意,这个字读[wěi]不读[guǐ],也可以写成傀和隗,鬼姓的得姓始祖是鬼臾区。
鬼臾区是黄帝的近臣,上古中医学大师,曾辅佐黄帝发明了五行学说和脉经理论。
鬼姓的第二个来源是,源于夏朝的通灵法师,据说这一家族有明显的遗传特征——即左耳、左臂,脖子后面必然有一处存在黑痣。
这部分鬼姓子孙只有在祭祀的时候才会杀生,非祭祀时间,严禁宰杀蛇、穿山甲、猴、鸟等动物,忌讳用象牙、犀角做装饰物,只佩戴含有锰、铁的水晶——羽毫石,认为这种石头是守护其家族的神物。
随着佛教、道教的盛行,原始宗教萨满教遭遇打击,清朝时期,这些以占卜、祭祀为职业的鬼姓子孙流散到了异国他乡谋生。
鬼姓的第三个来源源自姜姓,为炎帝后裔。
上古时期鬼是母亲去世前留给儿女最后的形象,儿女为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以鬼为姓氏。
第四个来源是鬼方氏,是商周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汉朝时期,中原人把匈奴人、丁零人、乌孙人等民族居住的康居(今属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之北称为鬼方。
《战国策》记载: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于纣,以为恶,醢鬼侯。
其中的鬼侯为商朝的著名大臣,与鄂侯、文王并称为三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