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有条支流叫沣河,传说大禹曾治理过这里的水患。考古发现也证实,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河的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离这不远。除了文明悠久,沣这个字其实寓意也很好,代表春季时水量丰富、可以灌溉庄稼的水流。春耕时分,丰富的灌溉之水无疑是珍贵的资源,是希望所在。
1883年的中国,可谓内忧外患,多事之秋。这一年,醇亲王府又添了个男丁,按他们家的习俗,老王爷给儿子们起名都带三点水,这个孩子便名为沣,寓意不言而喻,这就是爱新觉罗·载沣。
7岁那年,老王爷撒手人寰,载沣在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继承了爵位。顺治六岁登基、康熙八岁登基,虽然跟老祖宗没法比,但七岁承袭亲王的载沣也算官运亨通。这还不算完。十八岁的时候,刚成人不久的他代表清廷,去德国赔情道歉去了,因为义和团杀了个德国公使。
即便圆满的完成了任务,但这次屈辱的欧洲之旅让这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很不爽。回来之后也是憋着一股劲。另一方面,慈禧也很欣赏这个外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京城一些大户人家为了逃避外国兵的玷污,选择满门自尽。载沣的未婚妻一家也殉难了,载沣的未婚妻,也因捍卫贞洁而死。
在他的第二门亲事就要告成之际,慈禧亲自指婚,把心腹荣禄的女儿许配给了他。此后载沣一路高升,从一品大员再到军机大臣,西苑门内骑马、穿嗉貂褂,这些普通人穷极一生也触不可及的权力,他却实现了,那一年的他,刚二十四。换到现在,也就刚大学毕业走向社会。
1908年的冬天,光绪、慈禧相继离世,二十五岁的载沣也走向了权力巅峰——监国摄政王。因为他三岁的儿子当了皇帝,这就是溥仪。
不同于清初多尔衮那个摄政王当得威风,即便载沣的头绪一度出现在了纸币上,但是大清的烂摊子真不好收拾。尽管他澄清吏治、改革军事、发展经济,但收效了了。特别是老奸巨猾的袁世凯亲信众多,使唤不动。第二年,载沣还遭到来自跟他同岁的汪精卫的密谋暗杀。好在失败了,年少的汪精卫留下了那句著名的诗: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预备立宪失败后,不到三十岁的载沣结束了他备受煎熬的执政生涯,过了这道坎,卸下重担的他又做回了醇亲王,离开了紫禁城。看似离开了权力的核心,但他却一脸轻松地对自己的妻子瓜尔佳氏说:从今天起,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与袁世凯借口告老还乡,实则暗中观察不同,正值壮年的载沣在民国成立之后还真过上了优哉游哉的养老生活。民初的动荡,各方军阀相继登场,溥仪也又过了次皇帝瘾。
但自始至终,载沣也不闻不问,对此毫无兴趣。他就乐意在自己的花园里种种花,养养果。1915年袁世凯复辟;载沣在日记里只写了两字评语胡闹。1917年,张勋拥戴儿子溥仪复辟,载沣还是那两字评语——胡闹。
1921年,已经升为端康太妃的瑾妃跟溥仪发生了矛盾,为此,她罚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和溥仪的老祖母在殿外跪了一个上午。不堪侮辱的瓜尔佳氏回到自己卧室就自杀了。失去妻子的载沣更受打击,此后更加寄情于这些花花草草了。
不得不承认,载沣是一个很会减压的人。这个7岁袭爵、25岁做摄政王的男人,历过未婚妻的自尽。权倾朝野之后,即便是儿子做了皇帝,还是眼睁睁看着老婆受辱自尽。如此坎坷,放在一般人身上,或许早就承受不住了。
同载沣相比,我们很难有个自己的园子去侍弄那些花花草草。不过,倒也不妨多玩玩虚拟农场,打卡、种菜、浇水、施肥,倒也是种减压的方式。学学载沣,或许能够实现减压。当然,如果有条件,最好还是像于谦那样弄快地。
当然,载沣的晚年,倒也不是全然陪着花花草草。据说,孙中山先生曾经到府上拜访过载沣。面对这个抢了自家江山的人,载沣一点也不生气。相反二人相谈甚欢,对时局、袁世凯评价等看法一致,甚至在离别之际,二人还相约下一次载沣的回访。不过遗憾的是,一个多月以后孙中山先生就逝世了。载沣十分悲恸,还把自己与孙中山的珍贵合影供在书房,围上自己种的白花,虔诚地祷念这位相见恨晚的朋友。
后来,溥仪要去东北,看明真相的载沣对此十分反对。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人也多次来劝载沣去长春,但他依旧不为所动。其实他曾经放心不下儿子,以个人身份去过一次东北。看到溥仪受制于日本人的样子却很痛心,认为当人家的儿皇帝没什么好处,便装病回到了北京。此后,更是专心于自己的花园。
有意思的是,晚年的载沣有一张的珍贵的照片流传下来。眉宇之间坚毅的眼神,与世袭绿帽子王的于谦老师有几分相似。但年轻时候的载沣也是相貌堂堂,当年出入宫廷的美国医生曾描述他相貌清秀,眼睛明亮,嘴唇坚毅,浑身透露着高贵。
晚年的载沣寄情于读书和花草,或许花草可以解压。看见自己种的东西越长越大,可比朝廷那些尔虞我诈强多了。只是,如今回顾这位风云人物的一生,又不禁感慨良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