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范围内来说,公这个姓氏不太多见;但就临沂市的蒙阴县来说,公是一个有名的大姓。
根据《蒙阴县志》的记载,1987年时,蒙阴县境内有300多个姓氏,其中王、张、公、刘、李、赵、孙、宋8姓为大姓。这8个大姓当中,王、张、刘、李、赵、孙、宋在全国也是很普遍的姓氏。公姓在蒙阴县能与他们并驾齐驱的,可见规模之大。按照当时的统计数据,蒙阴全县的公姓约有8000户。
蒙阴公姓之所以兴旺,历史悠久是一个原因,根据族谱记载,东蒙公氏系出姬姓,是春秋时期鲁国公祖的后裔,鲁昭公的儿子名字叫做衍,开始以公作为氏,这就是公氏的由来。
鲁国灭亡之后,公氏逐渐东迁,散居沂蒙一带。到了宋金之际,为了躲避战乱,公氏先祖从沂州附近的义沟村迁入东蒙山区,在上东门村一带落户。这支公姓人,后世也被称作东蒙公氏。而上东门村,也就成为东蒙公氏的祖居地。从北宋末年算起,距离现在也有九百年左右的时间了。
按照现在的区划,上东门村属于野店镇。从蒙阴县城向北,沿着省道231行驶,到了野店镇驻地之后,向东再走一段路,就可以到达上东门村。
定居在此之后,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东蒙公氏开枝散叶,逐渐分布到多个地方,蒙阴县境内的坦埠、故县、响水庄、西高都、东坪、烟庄、尹家洼、后城子、铁城以及新泰的刘官庄、沂源的雕崖、莒县公家庄、沂南的新兴、局埠村(以上只是小部分,还有其他村庄,难以一一列举),都有东蒙公氏族人的分布。
东蒙公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人才辈出。民国时期修撰的《公氏族谱》在序言中说:蒙阴公氏,宋宣和间迁于蒙之东上门,历元明而大显,其跻位宗伯主盟骚(文)坛者,世所称文介公也。
上面提到的文介公,就是明代东蒙公氏名人公鼐。公鼐,字孝与,在《明史》当中有传。史载:公鼐,蒙阴人。曾祖奎跻,湖广副使。父家臣,翰林编修。也就是说,东蒙公氏当时是有名的书香门第,一连数代都有人才。
公鼐在万历年间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的职务。翰林院是储才重点,能进入这里的,都堪称人中龙凤,升迁也比较快。公鼐先后担任东宫讲官、左庶子、祭酒、礼部右侍郎、协理詹事府、充实录副总裁等官职。后来,见魏忠贤乱政,他辞官回乡。去世之后,朝廷赐予他文介的谥号。这就是文介公的由来。
因为擅长写诗,公鼐在后世备受文人推崇。清代山东名人王士禛就曾在《池北偶谈》中专门称赞过公鼐,说:吾乡公文介公(鼐),万历中,为词林宿望,诗文淹雅,绝句尤工。
当然了,公鼐只是东蒙公氏杰出人物的一个代表,在历史上,还有很多公姓名人(明代出过五位进士),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清代乾隆年间续修家谱时,东蒙公氏拟定了二十个字的辈分排序,分别是:肇毓东方懋,丕惟衍续绵,允中怀敬慕,尚式广宗传。从这个辈分用字上,就能看出东蒙公氏厚重的文化底蕴。
以上这些辈分用字,相信蒙阴当地的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其中的有些字,应该经常能见到吧。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