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应泉州通淮,关帝灵签留故事第3签贾谊遇汉文帝

灵应泉州通淮,关帝灵签留故事第3签贾谊遇汉文帝

【圣 意】

问名利 自有时 讼和吉 病瘥迟

求财平 婚未宜 宜谨守 免忧疑

【东坡解】

富贵前定 何须强求 徒劳心力

反致伤忧 事亲待人 动合循理

天必佑之 有泰无否

【碧仙注】

随缘安分 直道而行

心中无愧 自然和平

解 曰

此签只宜守旧,不可贪求,但存中直,却得两平。谋事迟,求财阻,婚姻可,风水更,孕将生,宜早保,免忧惊。

释 义

生处有者,戒人凡事依本分,不可贪得。处家孝悌,则内无怨;处人忠信,则外无怨,毒害消矣。交财未稳,婚姻主迟,是非口舌,主散为宜,修身待时,不可徒劳心力,成字或作时字。

占 验

一生赴考遗才,占得此。得收录,应在衣食自然生处有一句。盖宗师正科举之生处也。又道光间,一人自恃有财,图谋官爵,已捐同知矣。一旦忽欲诣省浙江候补,故到庙占此。人劝其作富家翁,不听。旋赴该省侯委,百计营求,始有差事,因推迟多日,尚未动身。大宪责其怠慢,截留改委。劳碌数年,金尽裘敝,殁于旅寓,不得回家。上二句之应也。


签诗故事

灵应泉州通淮,关帝灵签留故事第3签贾谊遇汉文帝

西汉时期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少年时便聪明过人,加之他努力学习、博览群书,在洛阳郡中十分出名。

当时的河南太守吴公非常赏识他,将其召为自己门客。汉文帝刚即位的时候,重用有才能的人。吴公借此向文帝推荐贾谊。

比贾谊年长两岁的汉文帝爱惜人才,征召贾谊为博士。二十出头的贾谊成为朝中最年轻的官员。每当朝廷讨论治理国家的诏议,各位老臣大都无好对策,独贾谊能一一对答,且颇有见地。一年后,就被晋升为太中大夫。

贾谊向汉文帝谏言,从汉朝建立的二十多年以来,天下和睦融洽,所以应当规范法令典章制度,确定官名,创立礼乐。汉文帝准奏,让贾谊起草有关文书。此后,汉文帝倍加地赏识他,并准备赐予他公卿爵位。

此时,朝廷的三朝元老、大功臣周勃、灌婴、冯敬等人对贾谊的迅速提升和尖锐的政见表示了强烈不满。

汉文帝对老臣们的反对权衡再三,不敢采纳贾谊的政见,同时疏远了贾谊,将其贬为长沙王的太傅。

贾谊到长沙上任,经过湘水的时候,望湘水而怀念屈原,伤感之余作了《吊屈原赋》;在任上的某天,忽然有猫头鹰(古代把猫头鹰称为鹏鸟)飞到室内,古人认为猫头鹰是不祥之鸟,贾谊因此作了《鹏鸟赋》,抒发怀才不遇之感慨。

两年后,汉文帝思念贾谊,征召他回京。此时的贾谊依然思绪敏捷,兼有落难的坎坷,因此见解更加深刻。汉文帝想重用他,又恐老臣反对,于是先让他担任爱子梁怀王的太傅。

贾谊常与梁怀王探讨如何治理国家,两人关系日益密切。不料几年后,梁怀王在一次骑马时不慎摔死了。贾谊非常伤心,悲叹自己命运的不幸。一年多后,33岁的贾谊终于郁郁而死。

少年贾谊,满腹济世经纶,积极进取。能遇到赏识他并赋予他重任的最高权力者,可谓非常幸运。可惜他没有能力去克服周围的传统观念和势力,强大阻力致使他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干,甚至反遭意外。

有才能的人,需把自己的理想同客观现实结合起来,争取周围人群的支持,才能使自己的意见化为整体行动,成就一番事业。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