澉浦:嘉兴第一镇

文 | 郁震宏

澉浦:嘉兴第一镇

澉浦游:范红杰、沈伟强、郁震宏

澉浦镇,与桐乡渊源至深。桐乡人常说的长山河,即因其在澉浦的长山入海而得名。长山,全名叫长墙山,传说秦始皇曾到此一游,不必当真,姑妄听之,但是我们父辈的开挖长山河,倒是确实的,我问过父亲,长山河为什么叫长山河,他笑说:格倒真色弗晓得。

澉浦,古地名,《水经注》就有记载:谷水出吴小湖,于(海盐)县出为澉浦,以通巨海。谷水的入海口,叫澉浦,澉,是谷的声转字,这就像感、觉一样,觉,吴地土话读作谷。

澉浦的澉字,不常用,中国只有一个澉浦镇,标识度特别高,比吾乡大麻镇还高,因为广东也有一个大麻镇。有趣的,现在的柬埔寨,明朝时候张燮的《东西洋考》里,翻译作澉浦只,真可谓无巧不成书。

嘉兴的设镇史,有文献记载而且年代确切的,澉浦是开天辟地第一镇。《至元嘉禾志》记载宋元之际嘉兴七个镇,澉浦镇历史最早,创设于唐玄宗开元五年,公元717年,比崇德、桐乡、嘉善、平湖设县的历史早木佬佬,比美国的建国史更早!

澉浦起步早,南宋的时候,已是人物繁阜,不啻汉一大县,镇境设有盐场、税务、水军、巡检、市舶司、镇学等机构,户口五千多,赋税重地,其GDP总量,应该能排进十三世纪中国百强县之列,甚至十强。

经济、文化是一个良性循环,南宋时期,澉浦产生了中国第一部镇志,常棠的《澉水志》,此书动笔于公元1230年,比嘉兴第一部郡志《至元嘉禾志》、桐乡第一部县志《语溪志》都要早。我们现在说宋韵,澉浦,无疑是嘉兴宋韵第一镇!

走进澉浦,脑子里突然冒出一个字:早。

澉浦:嘉兴第一镇

澉浦旧时有城,其驻军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晋,据《澉水志》记载,宋理宗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澉浦海滩边出土东晋井砖,根据刻字,知为当时屯兵之所。

澉浦:嘉兴第一镇

南宋时期,澉浦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设有殿前司水军,相当于嘉兴军分区驻地,编制人员有1500人,跟镇江御前水军的数量一样,比江阴水军(300人)、江州水军(1000人)、漳州水军(600人)、泉州水军(600人)都要多。

这些水军,是真正的水军,不是我们说的灌水的水军。

澉浦:嘉兴第一镇

澉浦是浙江宋韵典型镇,南宋无疑是澉浦的大发展时期,大量豪门望族迁居于此,其中就有皇族赵氏,宋英宗弟弟赵宗愈的后代随宋室南渡,成了新澉浦人。

更著名的,是邛州(今四川)的常氏家族,始迁祖常同,字子正,官至御史中丞,《宋史》有传。

常同迁居澉浦,大概在宋高宗绍兴九年到十二年之间,从此以后,常氏成为南宋澉浦最著名的家族,《澉水志》的作者,即是常同的族曾孙。

澉浦:嘉兴第一镇

除了迁入的家族,澉浦原来的土著,数量当已不少,我们从《澉水志》记载的地名,可以推测,比如陆墓山、吴家山、谭家岭、窦家山、张湾、蔡湾、南姚湾、北姚湾、西陈湾、东陈湾、夏湾、徐湾、张搭、陆搭、沈搭、沈家堰、丁家桥、张公桥、金家桥等等,大概可以想见南宋时期澉浦的土著家族的数量了。

澉浦镇市,南宋已有两坊五弄一巷,规模不小,大概可比民国时期的大麻镇,换句话说,这就是一千年的差距。以澉浦镇市为中心,乡脚已经很远,我们从《澉水志》所写的范围可以想见。所以当时新取的地名,便以镇市为坐标,一看就明白,比如六里堰、三里堰,一个在镇西六里,一个在镇西三里。

澉浦:嘉兴第一镇

澉浦本是一个外贸港口,再加上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此地也就出现了江南很少见的新鲜事物,比如除了养牛养羊,宋代的澉浦人,还养驴子,养骡子,还种罂粟;地方信仰方面,有祭祀福建吴真君的医灵祠;饮食方面,大量的海鲜、河鲜,凡此之类,都是澉浦与众不同的海洋文明特色,让人觉得大气,包容!

澉浦:嘉兴第一镇

我们到澉浦的时候,雨一直下,走了一圈,鞋子湿透了,在金良羊肉店吃了羊肉面,暖暖身,驱车去长山河的入海口,苍苍茫茫,风特别大,伞撑不开,冷得刺骨,想起父辈的身影,很远,也很近,两代人,重叠在苍茫之中,我的孩子不知何时会来这里?

--END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