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枝头,摇摇欲坠的木叶,宛如枯瘦的蝴蝶,展翅欲飞而不得。如果恰逢阳光普照,它们借着充足的光亮,在西北风中也可以闪闪发光,成为冬日暖阳里亮丽的一抹风景线。然而,行人在树下匆匆而过,极少有人驻足停留欣赏。
相反,在雨水丰沛的夏季,绿树成荫,亭亭如盖。行人纷纷向往乘凉,哪怕只是短暂路过。比起冬日树梢的浮光掠影,夏季遮天蔽日的繁密绿枝,才是人们心中永恒的风景。毕竟,后者拥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和观赏实用价值。
由草木的价值,可见一斑。何为价值?
某百科如此释义:泛指客体对于主体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和有用性,其内涵是人类抽象劳动的结晶。价值,来源于自然界,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进化,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价值的终极本原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
但凡由人类定义的概念、观点、评价、结论,或多或少都带有主观性。主观越接近客观存在,便更加接近真理和公平。从辩证的角度上说,公平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梵高生前穷困潦倒,生后画价倍增了。归根结底不过是梵高的绘画在另一时期产生了价值。于是,人们感叹梵高没有如期享受到他的劳动成果。曹雪芹举家食粥著红楼,听起来也是同样的心酸。
从宏观角度来说,只要历史向前推进,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和进步。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则视频,某市地铁站口宣传广告代言人由明星演员换成了劳模群像。此举引发网友百万点赞,评论区更是一边倒向支持与好评。与其说明星不再具备价值,倒不如说是时代的进步让真正的价值水落石出并成为人心所向。
毕竟,表面涂刷的脂粉在真正的实力和本领面前,无异于浓墨重彩的矫饰和虚伪。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当今社会是有真正的表演的。用高超的艺术反映人们的喜闻乐见或者再现历史经典的演绎,这便是真正的艺术了。这是经得起反复观看和检验的。
比如,孔子舞蹈剧之《书简舞》,令观众震撼和折服。用一种美的表现方式,将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喜怒哀乐呈现出来,并表现当时文人以饱读诗书、百家争鸣为乐,体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行云流水的舞蹈配上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极富表演张力。
然而,这种表演与内涵完美结合的艺术目前还不是我们娱乐生活的主流。打开网络,铺天盖地的娱乐花边新闻依然占据了重要地位,而这些新闻除了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甘蔗渣,几乎毫无意义。但是,这种现象是存在的,因为从众心理和心理舒适区在作怪。
鲁迅先生当年批判的民族劣根性,如今完全消失殆尽了吗?民众的觉醒虽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跟风和从众心理如果依然根深蒂固,那么便会成为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大障碍。一个人的价值、一幅画的价值、一台舞剧的价值便会大打折扣。
不附庸风雅、不盲目随从、不愚昧无知的社会风气,必将从每一个人的内心觉醒出发,才能成为席卷整个社会的风潮。其实,做到这些并不难。当每一个人从自我做起,真心、真诚、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那么虚伪、矫饰、套路便会无处遁形。
覆盖在价值之上的价值也许会发生变化,但真实的价值一定是永恒存在着的。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价值,不被暂时的表象迷惑,一往无前、所向披靡、闪闪发光。
图片来源于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