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智慧「人间道」五十三艮为山

易经第五十二卦:艮为山卦。

易经中的智慧「人间道」五十三艮为山

游鱼避网之课

积小成高之象

震乃动也,物之动其终必止,艮,止也,故为震之序卦。此卦上下皆艮,艮为山,故有安重坚实之象,外内皆止,皆静,此上于其所也。人能知安于止,则得艮之道也。

人间道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艮为止之道,人之不知止,乃私欲作为,背为不见之处,如不能见,则无欲以乱其心志人能忘我,则止矣,今人见利则欲据为己有,失止之道。知止之道,则可无咎也。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艮之道,言止也,动静之间不以时,失止之义也,君子贵乎时,时可行则行,时之义于君子,则重视之,人能不失时,知所进退,道乃光明。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

艮止之道,其功在能止于适止之所,此唯圣人能成之。此卦上下二体皆为山,有因同而相敌应也,互相背而不相与也。

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相背而不见,行不见其人,则欲无处生则能止,能止则无咎也。

象曰: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上下皆山,故为兼山,乃重艮之象,君子观艮止之道,知思安于所止,不越其本位。

初六:艮其趾,无咎,利永贞。

初六居最下,乃足趾之象,趾乃人动之最先,于始动即知止,必可无咎,且须患己之性阴柔,故戒之在坚心守道。

象曰:艮其趾,未失正也。

能止于初始,必易,乃不失正也。

六二: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

阴居阴位,得止之正道,然居二位为猶人之腿肌位,股动则肌动,二虽正道,然受三爻之影响,即中正之道,无法救助于上位时,唯勉而随之,因言不听道不随,故其心不快。

象曰:不拯其随,未退听也。

上位之人,未能从下意,不须救助之,唯随之可也。

九三:艮其限,列其夤,厉薰心。

九三阳刚居阳位,乃意其刚极而使上下分隔,不復进退,其坚强如此,则必造成独限一隅,而世人不相与,故无法安定其心。故止之道,贵在时宜,行止之间必以时,则吉。

象曰:艮其限,危薰心也。

坚固己之刚性,不能因时知进退,必有危惧生其心内也。

六四:艮其身,无咎。

居君侧之人,位高权重,然于艮止之时,当止而不能止,乃因君位过阳刚,不能信孚于臣位之人,居此际,惟自止其身,可无咎,但如临施政,则生咎矣。意即在上位之人只能独善其身,必无可取也。

象曰:艮其身,止诸躬也。

居大臣之位,卻只能独善其身,不能行止之道,乃不适其位。

六五:艮其辅,言有序,悔亡。

人之所当止者,唯言与行,今阴柔居君位,于止之时,其才不足任此位,如此则须言行一致,不可脱序,古言:君无戏言,即此,故虽己之才不足任此位,但谨言慎行,亦可无虑于败亡。

象曰:艮其辅,以中正也。

君位之人能止于中道,言行不脱序于中正之道,即令无足之才能,亦可免祸故易示人之言行之重要如是。

上九:敦艮,吉。

以阳刚之性居艮之终极,可见其止之道,性之坚实如此。常人于止之时,难于持久,晚节不保等事常见,人能敦厚知止,如此坚心,此所以吉也。

象曰:敦艮之吉,以厚终也。

人常于始能行止之道,至终则无法坚持到底,始终如一是易之神,艮致终能吉,乃因其能终守不变。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