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了断尘缘、四大皆空,但日本有一位女尼姑,即便是遁入空门,但她依然会做美容、吃肉、喝酒,还风流成性,她就是日本传奇女子濑户内寂听,那么她有着怎样的传奇人生呢?
濑户内寂听的人生轨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第二个阶段:爱情的美妙,就在于偷情。第三个阶段:不乱于心,不困于情。
1922年5月,濑户内寂听出生于日本德岛市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售卖佛具的小商人,母亲是一位家庭妇女,从出生时开始濑户内寂听就和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的日本,女人的社会地位很低,尽管濑户内寂听的骨子里潜藏着叛逆、向往自由的个性,但在那样的社会氛围中,她只能做一个乖乖女。并听从父母安排的人生——相夫教子。
在濑户内寂听19岁的时候,她和自己的老师佐野淳结了婚,过上传统日本女性的生活。
因为丈夫佐野淳是一位研究中国古典音乐的学者,1943年,他被辅仁大学邀请去任教,于是濑户内寂听跟随丈夫一同去了北京。
1944年,濑户内寂听在北京生下一个女儿,取名为理子,夫妻感情和睦,他们也渐渐适应了中国的生活,且都喜欢中国文化。
1945年,日本战败,濑户内寂听和丈夫佐野淳都不想回日本,佐野淳曾经表示过他想在中国生活一辈子,死后也要埋在中国,濑户内寂听支持丈夫的决定。
直到1946年的6月,他们隐瞒日本人的身份,一心想留在中国的事情被发现,之后他们被遣送回了日本的德岛。
也就是这段时间之后,濑户内寂听的思想转变了,也让她的人生进入了第二个阶段。
爱情的美妙就在于偷情。一辈子只守着一个男人,时间长了会腻的。这些都是濑户内寂听说过的话,她从一个乖乖女变成放浪不羁、离经叛道的女人,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1946年,佐野淳和濑户内寂听回到日本后,为了让一家三口过上更好的生活,佐野淳去了东京工作,这也为濑户内寂听此后的人生改变埋下了伏笔。
众所周知,战败后的日本,此后在文化上更加亲近欧美,他们甚至还喊出了日本精神,全盘西化的口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西方思潮,对日本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随着女权思想的崛起,濑户内寂听原本叛逆和追求自由的个性彻底爆发了出来,带来的第一个后果就是她出轨了。
佐野淳有一个19岁的男学生木下音彦,因为他此前经常去佐野淳家请教问题,所以和濑户内寂听认识,在佐野淳去了东京之后,木下音彦依然前去拜访,这一来二去,濑户内寂听便渐渐和丈夫的学生熟悉起来,并心生爱慕。
一般传统的日本女人都很矜持,即使遇到喜欢的人,也不会主动表达出来,但濑户内寂听由于受西方思潮影响,她想要主动追求爱情,用她的话来说:活得无拘无束,人生不能只有一种活法。
随后,濑户内寂听陷入了这段婚外恋之中,他已经完全不顾世俗的眼光,突破了道德伦理的底线,正如她自己说过的那样:偷情也会产生美妙的爱情。
这段不伦之恋,很快就被濑户内寂听的丈夫佐野淳发现了,佐野淳恼羞成怒,多次殴打妻子,不过他并没有提出离婚,而是想挽回妻子,但濑户内寂听为了追求爱情,逃离的自己的家庭,丢下丈夫和女儿,跟情人私奔了。
他们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仅仅半年之后,就因为木下音彦移情别恋,而导致两人分手,濑户内寂听非常伤心,她只想通过拼命工作去麻痹失恋的伤痛,于是她在《文学者》杂志社找到了一份工作,开启了职业写作的生涯。
在这期间,她和杂志社的小衫仁二郎相恋,小衫仁二郎是有老婆孩子的男人,不过濑户内寂听并不在乎,在追求爱情的道路上,她已经不在乎世俗的批评和传统道德的束缚。
可没过多久,木下音彦又回心转意了,结果濑户内寂听选择原谅木下音彦,她也没有和小衫仁二郎分手,就这样同时和两个男人谈恋爱。
这还不算濑户内寂听最放浪不羁和惊世骇俗的,小衫仁二郎和她分手了,木下音彦再次抛弃了她,之后的人生岁月里,她先后找了二十多个情人,谈了半辈子恋爱,她曾经说过:我很好色,男人们要当心点。
此后,情感经历丰富的濑户内寂听并不满足于身体上的欢愉,更想要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于是,她把自己丰富的感情经历写进了文学作品中,先后出版过《人生总要独自前行》《花蕊》《此生尽兴》《原声》等作品,以大胆露骨的情爱内容,收获了一大批粉丝的喜爱。
1963年,濑户内寂听出版了《夏日终焉》,她凭借着这部作品获得了日本女流文学奖,成为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女作家,和知名作家大江健三郎齐名。
也就是这一年,和濑户内寂听整整14年没有见面的木下音彦回来找她,目的是为了从这个已经名利双收的女人身上,得到一些金钱利益。
濑户内寂听犹豫过要不要接纳当年的情人,最终她决定跟木下音彦和好如初,毕竟她的心里一直有这个男人,两人在一起之后,濑户内寂听再续前缘,继续收获爱情,木下音彦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拿着濑户内寂听的钱开办了自己的公司。
但毕竟木下音彦已经不爱濑户内寂听了,所以他很快就和公司的一位女同事好上了,与此同时,第三次抛弃了濑户内寂听。
也就是这一次的情伤,让濑户内寂听万念俱灭,决定了断情缘,削发为尼。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最开始她想投身基督教,成为一名修女,但是因为她之前的名声不好,没有任何教会肯收留她。
濑户内寂听想到了佛教,毕竟他父亲就是卖佛教用品的,她从小耳濡目染,多多少少有一定的慧根,于是她开始拜访当时日本的禅宗、真言宗和净土宗,寺院的贯主会委婉地说:十年后我们会收留你。二十年之后你再来吧。
其实,这些寺院都嫌弃她伤风败俗,不愿意收留她,所以找了一些借口,这种情况下,濑户内寂听选择了用奢靡的生活去麻痹自己。
濑户内寂听在自己的书中,讲述了她出家前那段日子的生活状态:
我那时的生活很洒脱,每天都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会因为缺钱而发愁,奢侈的衣服装满了衣柜,身上戴满了珠宝,可以随时去旅游,在很多人眼中,这样的生活是他们向往的,但我那时感到非常空虚,我一直在琢磨,这些真是我想要的吗?我很难再感受到幸福,因为如此,我才向往过上有信仰的生活。
感情的伤痛,加上生活的空虚,这些都强化了濑户内寂听想要出家的念头。
到了1973年,天台宗寺院的东光和尚联系了濑户内寂听,并告诉她,天台宗欢迎她,她可以在那里出家当尼姑。
东光和尚还是演说家和编剧,算是濑户内寂听的同行,两人是在一次演讲时认识的,东光和尚曾经读过濑户内寂听的作品,很欣赏她的才华,所以想帮一帮她。
没多久,濑户内寂入驻了天台宗,正式落发为尼,东光和尚给她取了一个法号,名为寂听。
通常人们更多地会提起濑户内寂听这个名字,其实她在出家之前,名字是濑户内晴美,这个柔和的名字,正好和她之前写情爱小说的身份相符,而她后来更喜欢寂听这个名字,出离者寂,然听梵音,看破红尘,游心法界。
东光和尚希望她可以脱俗,并且用心修行,而濑户内寂听对此表示,她当时被点化后,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出家是值得庆贺的一件事。
濑户内寂听成为尼姑后,仅仅戒除了男色,而对于其他的清规戒律,那就完全抛在脑后了,吃肉、喝酒、美容、上电视节目,充斥于她的出家生活中,她依然不想活在规则和制度的框架内,而是想要无拘无束,忠于自己,无愧于心。
濑户内寂听出家后的生活被媒体曝光后,很多人质疑她的做法,濑户内寂听对此做过回应:穿上袈裟我是尼姑,脱掉袈裟我是俗人,我在吃肉喝酒的时候不穿袈裟,这样就不会对不起菩萨。
当时日本多家媒体报道了这件事,造成了轰动,很多人猜测濑户内寂听出家的动机,说她是因为没有了写作的才华,还有说她因为被男人抛弃了,众说纷纭。
当时有杂志找了算命先生,给濑户内寂听算卦,算一算她什么时候会还俗,给出的预测大多数都是几个月,最多也就两年。
可是濑户内寂听坚持了下去,她的整个后半生都是以尼姑的身份,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被媒体报道多了,她的名声越来越大。
她会经常上电视节目,并且对着观众阐述她对爱情与婚姻的观点,由于爱情观太激进,三观具有颠覆性,导致很多人无法接受,甚至有的女人会觉得濑户内寂听是在诋毁女人,还有人认为她的观点会改变人们的爱情观,应该封杀她。
不过,有人反对,就有人支持,还是有很多日本女性支持和喜爱濑户内寂听,也认同她的观点,在巨大的争议声中,濑户内寂听是越来越火了,她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而她的言谈也会影响很多日本人。
1991年,曾经三次抛弃濑户内寂听的木下音彦因为生意失败而上吊自杀,濑户内寂听知道后,并没有悲伤,在媒体上也是不愿意提起这件事,她已经放下了那份情感,也放下了那个男人。
这个时候,濑户内寂听的人生便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她确实做到了不乱于心,不困于情,这是用多次的情伤,还有近二十年的修行,才换来的人生境界。
濑户内寂听有时会在天台宗演讲,她的粉丝会前往天台宗听课,由于人气火爆,一个座位的票价被炒得很高,而且是一票难求,往往需要提前两个月,才可以预定到。
喜爱濑户内寂听的粉丝大多都是女性,所以开讲的那天,天台宗的庙宇中坐满了女人,被濑户内寂听调侃称,这是女人庵。
到了濑户内寂听将近九十岁的时候,她成为了日本某电视台的主持人,在电视上公开讲坛,除了跟观众讲解佛法之外,她还会讲自己的人生经历,以及抨击日本的政客。
在电视节目中,玩世不恭的濑户内寂听喜欢调侃男主持人,称他们太嫩了,还会做鬼脸卖萌,或者是敷着面膜、喝着奶茶和观众见面。
濑户内寂听在成名之后,不忘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做过很多慈善,在她的母校一百周年庆典的时候,她回去了,捐了一百万日元,成立了圆梦奖学金,致力于帮助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
当伊拉克爆发战争后,濑户内寂听自掏腰包,买了很多药品,并且捐到了伊拉克,她不知道是不是可以帮助到那里的儿童,但她对自己可以尽一份力而感到很高兴。
后来伊拉克的一位医生给濑户内寂听寄了一封信,在表达感谢的同时,还告诉她,那些药品救了很多儿童。
濑户内寂听和中国的渊源很深,她曾经和丈夫在中国住过三年,后来她先后十多次去往中国,在上海,还和巴金先生成了朋友。
她曾经说过:尽管我不怎么会讲汉语,但去过的中国地方,比很多中国人都多,我能感受到中日两国文化上一衣带水的关系,日本的佛教就是从中国传到了朝鲜,后来又传到了日本。
濑户内寂听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谈到了她当年在中国的经历,当年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而濑户内寂听当时在北京,她并没有感受到四周中国人的敌意,大家对她都非常友好。
日本投降的那一天,她带着年仅一岁的女儿理子,非常害怕地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她知道战争的惨烈,所以觉得就算中国人仇恨她,甚至杀了她也是理所应当的。
但其实,第二天她出门后才知道,中国人是宽宏大量和以德报怨的,并没有伤害她和她的女儿,依然把她们当成邻居和朋友。
这一点让濑户内寂听非常感动,她就是在四周的中国人的帮助下,才平安地回了日本的家乡,因此,她对中国的印象非常难忘,也十分怀念中国,甚至把中国视为第二个故乡。
她第二次去中国时,依然被中国人热情地款待,在感受到了中国人真挚感情的同时,濑户内寂听觉得有些愧疚,甚至是无地自容,她当时就立志要为中日友好尽一份力。
等到她第三次去中国的时候,她已经出家了,那时是到北京参加佛教交流会,北京的人民依然对她非常友好,濑户内寂听为此说过:他们太热情了,很多人对我表达了关怀,让我非常感动。
可越是这样,濑户内寂听就会越过意不去,她的良知在受到折磨,她觉得日本人当年犯下的罪行,是对不起中国人的。
所以她曾经多次在公开场合,甚至是日本的电视台上公开表示过:日本曾经犯下了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伤害,我们曾经有过一段不光彩的历史,我很惭愧,我要告诉我身边的日本年轻人当年战争的真相,不能让历史重演。
尽管有些日本人会批评濑户内寂听的言论,但她的个性就是无拘无束,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去,而不在意别人的评论。
我想用实际行动,为中日友好尽一份微薄的力量,我希望以后中日两国都可以和平,现在两国还有一些分歧,我们可以用一代人,或者二代人,不断地努力,最终达成共识,让和平永久降临,中国的变化让我非常欣喜,中国的进步是伟大的,我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我会坚持下去,直到我死亡前,我都会为中日友好继续努力。
濑户内寂听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讲出了上面这一番话,也算是她对中国的一种信念,促进友好,传播战争真相,带动更多的人,也都为中日友好做出贡献。
纵观濑户内寂听的一生,除了她花尼姑的经历非常传奇之外,她的文学作品也是毁誉参半,具有非常大的争议,她的作品获得过很多文学大奖,她还因为把《源氏物语》翻译成白话文,而获得了天皇奖励的文化勋章。
对此,濑户内寂听曾表示过,她根本没想到自己会获得这个勋章,因为她一直都致力于反对日本的天皇制,反战,反帝制。
因为她在文学上的成就,她的家乡德岛建立文化馆的时候,专门给濑户内寂听成立了一间纪念室,让更多人了解她,怀念她。
她的作品中,大多数都是爱情小说,宣扬为了爱情可以抛弃家庭,甚至放弃生命,还因为大胆露骨的情爱内容,受到很多人的批评,有人称她为子宫作家,因为这一点,濑户内寂听的小说被封杀过一段时间,直到五年后才解封。
濑户内寂听对此不以为然,她曾经表示,她的作品是写给少数人看的,那就是被压抑的日本女性,她要为这些女人发出心声,让她们成为人格独立的女性。
也有很多人喜爱濑户内寂听的作品,称她的小说是在讲述世间瞬息变化的事情,具有十足的美感和禅意,还有人称赞她是先驱女性主义的代表作家,为日本女性反叛制度压抑和争取自我提供了精神力量。
正是因为具有传奇性和争议性,喜爱她的人和讨厌她的人都很多,让濑户内寂听的人气非常高,也让她活得风光无限,洒脱而自由的灵魂,即使包裹在99岁的身躯中,即使被传统道德打压,但依然会绽放出了独特的魅力,打碎人生的枷锁,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让人生没有遗憾。
到了晚年时,濑户内寂听成为了日本国宝级的网红,备受网民的宠爱,还有电视台把她的故事拍成了影视剧,2005年,富士电视台播出了单元剧《女人一代记》,把濑户内寂听的传奇人生搬上了荧幕。
当濑户内寂听知道了这件事,她并没有因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违背道德的事情被拍成电视剧而生气,恰恰相反,她还主动联系了《女人一代记》的编剧,把她生活中更多的隐私告诉了编剧,让这部剧更加接近于她的真实生活。
濑户内寂听把她丰富的人生经历,写进了作品中,鼓励人们热爱生活,向往自由,通过内心的平静,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让疲惫的人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激情,让迷茫的人找到人生的方向。
在濑户内寂听98岁时谈了她对死亡的看法:我看淡了生死,自己最好的死亡方式,就是在写作时静静地离开人世。
2021年11月9日,濑户内寂听去世,享年99岁,她因为心脏衰竭,死在京都市一家医院的病床上,世间少了一位奇女子,但她的豁达、洒脱、从容、自由的精神,让人印象深刻,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在守法,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尽量选择自己想要的。
人生无常,愿你活得清醒,每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自由地活下去,愿你此生尽兴,不舍爱与自由。——濑户内寂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