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生生不息,思想可以穿透时空。
这里有一群浪漫的灵魂,汇聚龙江儿女的文思才学。
每周日龙海网官网推出《文化龙海》版块,
让我们用文字相约,不见不散。
人们习惯把有船摆渡过河的地方称为渡口,一般指客运渡口,这是狭义上的意思;广义上的理解,渡口还包括客运码头、货运码头。
渡口跟现代的车站、机场一样,都是一种供人们出行的交通平台;然而,它跟车站、机场又不一样。车站、机场是近现代的产物,而渡口古已有之,正所谓有江河之处,必然有渡口,因为在以前经济、交通都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年代,船渡是人们出行的一种最常见、最重要的交通方式,渡口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交通平台,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龙海地处九龙江下游冲积平原,北溪、西溪、南溪穿境而过,江海岸线长达290多公里,境内水域密集如网,自然也就有了很多渡口。近二、三十年来,龙海的经济、交通飞速发展,船渡这种慢交通方式逐渐被淘汰,一些原本还常用的客运渡口也因为架设了桥梁,而变得冷清、没落了。一个个逐渐消失、冷清的渡口,如同一个个离开我们的故人,逐渐淡化出我们的生活视线,但是,那些特定的时代印记却在我们的脑海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经历的那些情感和记忆已经使我们很难忘怀。
龙海的渡口有四种类型,第一种是古渡口遗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古渡口遗址的地方,历史上就曾繁荣过。而龙海就是个古渡口遗址众多的地方,那些古渡口遗址正是龙海人民曾经的骄傲。
据史料记载,16世纪到17世纪,古月港繁荣崛起,月港人民便依托九龙江发达的水系,建造了众多的码头,开启了出洋贸易的繁荣时代,使月港成为了海舶鳞集、商贾成聚的对外贸易商港,成为福建历史上四大商港之一。在今天的海澄镇豆巷村港口溪尾社,不足 1公里的海岸上就排列着饷馆码头、路头尾码头、中股码头、容川码头、店仔码头、阿哥伯码头、溪尾码头等7个古码头渡口的遗址,这些古码头渡口遗址就是古月港繁荣时期留下的,是古月港繁荣崛起的见证,更是那个时期中国贸易走向世界的见证。
另外,在南溪水域也都有大量的古渡口遗址。明清时期,碧浦圩(在今东泗碧浦村)兴起时,曾兴建碧浦渡口,来往于白水、官浔等地;倒港古圩(在今东泗卓港村)兴盛时,也曾设有多个渡口。头前河古码头、南溪码头(在今东园镇埭美村)是东园向海澄、厦门、台湾等地运输农副产品的交通枢纽。白水营(在今白水镇白水村)兴盛时,沿南溪南岸自东向西设有酒厂路头、六丰路头、马仔路头、米市码头、旧码头、圩尾码头等码头渡口;大浦古圩(在今白水镇大霞村)兴盛时,也曾建有渡口与南溪北岸马头圩(在今东园镇茶斜村)对渡。清代至民国期间兴建的凫溪码头、鸡斗码头、大街路头、成记米绞路头(在今浮宫镇)也成了浮宫当时繁荣海运的交通平台。
昔日繁华逐水逝,如今,这些古码头渡口虽然铅华褪尽、风光不再,却给世人留下了说不完的商贸故事、看不尽的岁月风景。
第二种类型是退居二线的。1960年,龙溪、海澄两县合并成龙海县。当时,很多乡镇的出行仍然很不方便。渡口仍然是龙海人民出行的重要的交通平台。直到2017年,海事部门发布的龙海辖区内的客运渡口还有南门、西良、下楼、金定、海平、海山、玉枕、岛美、浯屿等9个。曾几何时,这些客运渡口与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它们承载了老一辈龙海人民多少刻骨铭心的情感和记忆?
悠悠南溪阻隔了隆教、港尾、浮宫这三个乡镇出行的路途。当时,漳浮公路(今称西浮路、省道208线)终点只能设在南溪西岸(今东园镇凤鸣村阳光社前),隆教、港尾、浮宫三个乡镇的旅客只能从浮宫的大街路头过渡,才能登上汽车。直到1990年,浮宫大桥通车,浮宫只能靠渡口出行的历史才得以改变。
紫泥镇地处九龙江北溪、西溪汇集下游,由浒茂、乌礁两岛屿组成,九龙江南港、中港、北港环抱着两岛,四周水网密布。紫泥往北到角美要依靠金定渡口与南门渡口对渡,直到2008年北港大桥建成通车,才连接了角美。往南则依靠下楼渡口与海澄镇的饷馆码头对渡,到达海澄镇;要到石码县城,则要依靠西良渡口与石码镇的大码头对渡,或者依靠下楼渡口与石码渔业码头对渡。直到1992年建成了中港大桥和1998年建成了锦江悬索大桥才把浒茂、乌礁、石码三地连成一体,结束了紫泥数百年只能依靠舟渡的历史;2016年龙江大桥通车,又把紫泥、海澄和石码三地紧紧连接了起来。但是,也许是地理位置原因以及为方便当地村民出行,西良码头目前仍在营运。
海门岛位于九龙江出海口,岛上有海平、海山两个行政村,都隶属于浮宫镇。海平渡口、海山渡口一直是海门岛居民出行的交通平台。2013年,厦漳大桥建成通车,在海门岛留下通道,海门岛居民的出行不必完全依靠海平渡口、海山渡口了,但是,为方便当地村民出行,海平渡口、海山渡口目前也仍在营运。
玉枕岛是九龙江经过长年累月冲积而成的一个岛屿,地处九龙江出海口,属于龙海市海澄镇,与海澄镇区只是一江之隔,距离也就300多米,却也是咫尺往来恋舟楫,要依靠玉枕渡口与海澄镇区的饷馆码头对渡。
浯屿岛是港尾镇的一个小渔村,有史以来,也是出岛无船路不通,它有多个码头渡口,有的通向厦门,有的通向港尾镇斗美村,特别是浯屿渡口与斗美渡口对渡,成了浯屿村民外出的重要通道。
玉枕和浯屿这两个岛屿的居民人口众多,玉枕有6300多人,浯屿也有4700多人,他们外出求学、就医、经商、务工、旅游等活动,完全依赖于渡口,对他们来说,渡口的意义不只是交通,更是他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每天往来于两岸的渡船班次虽然很多,但是客流量还是很大。游客、车辆、货物不停地在上船下船,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熙熙攘攘,渡口之处犹如一处繁华的江湖。就这样,玉枕渡口与饷馆码头对渡,浯屿渡口与斗美渡口对渡,成了龙海市目前仅存的两对大型的渡口,这便是第三种类型的渡口。
由于龙海独特的地理位置,水上交通是龙海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通形式。2016年9月2日,新建的厦门港龙海客运站正式启用,这是一个龙海人民对接厦门商贸、旅游的渡口,这个新时代美丽的渡口为龙海人民提供了一个更有品位、更文明、更安全快捷的交通平台,也是第四种类型的渡口。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那些湿漉漉、闹嚷嚷的渡口记忆,不知道承载了多少龙海历史的沧桑印记,是见证龙海历史发展的一个个窗口,而那些留给我们的情感和记忆就像一段段乡愁,萦绕在我们心间,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
作者简介:
林国平,男,汉族,曾用名林井根,自称别号磐陀石。1972年12月出生于海澄镇豆巷村溪尾社,1995年6月毕业于漳州师院中文系。曾经是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现为龙海市某机关干部。平时爱好写作,喜欢研究当地民俗、家族史和古月港历史。
文稿征集
★即日起,我们面向社会大众征集文化龙海版块原创的优秀文学作品。
★只要你热爱文学创作,文辞优美,立场正确,都欢迎来毛遂自荐。
★投稿方式:发送原创文学作品至电子邮箱lhwgwwx@163.com,也可附上与作品相关的照片,并附上自己的个人简介和联系方式。
W
onderful review
往期精彩回顾
来源/龙海网官网
作者/林国平
图片/美丽龙海摄影大赛,部分来自网络
编辑/林心蓓(实习)
责编/欧娟娟
总编/王键
监制/林晓晖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