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庄古镇日出(图片来自网络)
抗战终于胜利了。来此避难的先生学者们开始陆续离开李庄南归。
1946年10月的一天,罗南陔送别了6年来又一批朝夕相处的大师们,回到家中的植兰书屋,觉得心一下空了。他颓然坐在那把有明朝风韵的木质圈椅上,闭上眼睛,陷入深深的思念中。这些天,他陆续送别了傳斯年、董作宾、李济、陶孟和、李方桂、劳干、李霖灿、罗尔纲、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凌纯声、芮逸夫、夏鼐、马学良、周法高、逯钦立、李光涛、董同龢等,他们分别是历史学、教育学、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考古学、建筑学等领域的领军人物,还有同济大学的教授和学生,如童第周、吴孟超、卢佩章等。这些如雷贯耳的人物,如果不是抗战,哪会来到藉藉无名的李庄。
他去码头上送别的人中,还有他珍爱的女儿罗筱蕖,两年前嫁给了中央研究院的逯钦立;还有内侄女张素萱,嫁给了中央研究院的李光涛。远去的亲人,他有种格外的不舍和心痛。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李庄板栗坳栗峰山庄)
01
牌匾上的文字 如洪钟大吕般轰响
6年前载着下江人的白色帆篷大船一只只来,如今又一只只去,仿佛就在眨眼之间。罗南陔注视着前面中式大书柜上那一张张他亲自贴上去的纸飞飞,有些已经发黄、甚至破损。那些纸飞飞,都是他亲自用墨笔写上去的,标记着同济大学等众多机构在李庄的分布。就在他沉思默想的同时,同济大学为了特别感谢他,在复校回沪之前,送他那块楠木楷书烫金纪念牌匾上的文字,洪钟大吕般在他耳边轰响:
2018年3月29日,宜宾博物院接收到来自翠屏区李庄镇沿江村村民何祥祖捐赠的同济大学附职校感赠罗南陔木匾,该匾共计384字,内容较为完整,涉及到抗战时期同济大学内迁李庄并附设职校及新建校舍的历史情况,实为一份有确切时间的、研究宜宾李庄文化抗战的极为罕见的文献资料。目前,宜宾博物院已永久收藏该木匾(图片来源:成都商报百家号)
李庄为蜀南巨镇,山川明秀,人文鼎盛……播迁兹土,得与地方贤达相过从深,自幸也。越明年,附设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始入川,而李庄巨宅足以应学校之需要者,征用尽矣。士绅罗南陔以其祖集成公祠相假,且不受租金,附职师生始克弦诵不辍,谊至深厚也……附职借用罗公祠时历两稔,深感隆情,今当迁离,乞为文以资纪念,谨按。集成公讳其柏,一乡硕望,咸丰初助饷练团,保民卫里,济贫赒急,兴学育才,遗泽至今民,尤为李庄人士所乐道。南陔先生热心教育,协助地方,尤足以继绍祖德而光耀罗氏也。我附职师生以抗战胜利行将复员,沪滨万里之东,必有长忆罗祠风月而悠然兴感者矣。诵明不文,又焉得不彰其行,以为世劝,固不仅对其协助本大学之贤劳敬致私人之申谢己也,是为记。
抗战胜利前夕,穷途末路的日军孤注一掷,一举攻下贵州独山,大后方四川一时吃紧。在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感召下,同济大学师生踊跃报名参军,报名人数达700多人,当时刚从同济大学附中毕业的罗南陔之子罗萼芬就是其中之一。罗南陔对小儿子从军的壮举极为赞赏,尽管家业大不如前,他还是想方设法为幺儿举办了一场壮行宴,为包括罗萼芬在内的李庄青年兵们壮行。
就在罗萼芬穿上军装,去泸州服役不久,日本投降了,抗战胜利了。罗萼芬回到李庄,去宜宾师专读书。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分配到一个偏远山区当老师。
李庄古镇奎星阁(图片来自网络)
02
洞烛幽微地 日本客人的李庄感恩
改革开放后,罗萼芬已经退休。他本来住在南溪县城,条件不错,可他把家搬回了李庄,在羊街文昌宫靠近原羊街8号的地方租了一间房住下来,一直到他去世。那些年间,羊街好些老人都注意到,过早衰老的罗萼芬老人每天早早晚晚,都要蹒跚地从消失了的羊街8号前过上过下好几次。有时会停下来,朝里面默默凝望。
李庄羊街(图片来自网络)
有一天,有个日本代表团来李庄参观访问。他们看得很仔细,专门问梁思成当初在李庄的方方面面。原来这批日本客人是从日本京都和奈良来的。及至他们来到梁思成、林徽因旧居,对照片上的梁思成连连鞠躬,备极感恩恭敬。原来二战中,梁思成是盟军方面文物保护委员会的要员。当盟军准备对日本的重要城市进行轰炸前夕,出于尽量降低对文化古迹的破坏考虑,前去征求梁思成的意见。梁思成指出,若轰炸不可避免,京都和奈良不能炸。因为这两座日本古都,建筑艺术价值很高。于是,京都和奈良得以保存。
李庄上坝村月亮田张家大院梁思成、林徽因旧居(蓬州闲士 摄)
那天,熟悉情况的罗萼芬和镇上另两位老人陪同日本客人参观访问。当这群日本客人得知,当时梁思成的弟弟梁思永就住在罗萼芬家中时,他们一下对罗萼芬亲热起来,就像见到了恩人似的。
之后,又有国内外记者、作家来李庄,找到罗萼芬老人进行采访。如此一来,李庄的文化抗战故事也就不断见报、成书、上电视。尤其是作家岱峻、岳南的《发现李庄》《李庄往事》相继出版后,李庄的影响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004年5月20日,年逾八旬的罗萼芬老人还捧着刚出版的《发现李庄》一字一句看得非常认真,就在当天晚上,罗萼芬老人安安心心睡了过去,再也没有醒来。
岱峻著《发现李庄》
岳南著《李庄往事》
文学杂志《当代》2018年第四期,以头条位置发表罗南陔的曾外孙女阚文咏撰写的、长达17万字的《李庄深巷里——羊街八号家族记忆》:跟着母亲的叙述走回过去,记忆所及皆非虚构……罗家的故事在我脑袋里生了根,眼睛一闭它是梦境,眼睛一睁它是回忆。这是篇纪实文学,读起来却有小说的质地,非常生动。作者用详实动人的艺术笔触,在广阔宏大的时代背景上,从羊街8号写起,从罗南陔及他众多的子女写起,从他庞大复杂的家族写起,洞烛幽微地、多侧面生发展开,将我们带回到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独辟蹊径,引人入胜。
《当代》2018年第4期发表罗南陔曾外孙女阚文咏撰写的长达17万字的《李庄深巷里――羊街八号家族记忆》
03
探寻罗南陔 一枝一叶总关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我要去寻找、叩问、探寻现在的李庄,探寻罗南陔们的根还在不在?
罗南陔的后人中,大约有二三十人都当了教师。陪同我参观的罗亚新是罗萼芬的儿子,罗中源是罗亚新的儿子,他们祖孙三代都是老师。
罗亚新50多岁,是本镇一所小学的数学老师,个子适中稍瘦,动作稳重,淳朴真诚。按我的要求,他先带我去看了看羊街、席子巷这些老街。这些老街全都隐藏在李庄深处,全都街道狭窄,而街道两边矗立的深宅大院,却很有些贵气。这些深宅大院都是过去的大户人家比如名绅罗家、王家的宅院。罗亚新告诉我,羊街、席子巷这些老街是李庄最初的核,李庄就是傍着这些核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宜宾李庄古镇席子巷(图片来自网络)
不得不看的旋螺殿
我们在消失了的羊街8号门前徘徊良久。之后,罗老师带我沿着江边大道一字排开的诸如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张家祠内的中央博物院等挨次参观。
李庄同济大学工学院旧址(蓬州闲士 摄)
到了梁思成、林徽因旧居,管理人员说,国庆期间,每天来梁林旧居参观的人数最多,最少都是上千人。他们拿出一张还没来得及展出的照片,上面是一个须发皆白而精神健旺的老者,与门前的梁思成、林徽因塑像合影。老人叫杜开哲,94岁了,前些天专门从台湾来梁林旧居参观。老人当年与林徽因的三弟林恒同在成都附近的一个空军部队服役,杜开哲是飞机修理机械师,林恒是战斗机驾驶员,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战友情。1940年,在保卫成都的一次激烈空战中,林恒壮烈牺牲。随着他们的叙述,我细看张贴着的林徽因诗《哭三弟恒——三十年空战阵亡》,有了更切近的体会。
1928年3月,新婚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图片来自网络)
梁思成一家与亲友在李庄(右一为梁思成,左三为林徽因,图片来源:《发现李庄》,岱峻著,四川文艺出版社,2004)
下午,小罗老师按时开车送我,去到离镇八九里远的板栗坳中央研究院史语所旧址参观。一进门,一幅极富当时时代气息的黑白大照片一下就把我吸引住了。这是一张中央研究院成立13周年时,在板栗坳召开庆祝大会时拍下的照片:穿一领素洁长袍的罗南陔站在第一排左手第一位,他那张清癯的脸上带着庄重,一副温存和善的长者形象。
李庄史语所旧址(宜宾新闻网 郎麟 摄)
史语所从李庄迁走时,集体立下的留别李庄栗峰碑铭(宜宾新闻网 郎麟 摄)
接下来,最吸引我的是展厅里李光涛关于婚事的夫子自道,读来非常有趣。夫子自道分为八个小段,是一篇相当完整的求婚结婚记,于轻松活泼中淋漓尽致地揭示了他的心路历程,好些四川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运用其中,将彼时彼地他和张三姐(张素萱)在特定情态下的心态、动作、娇羞、期待等等心态、动作生动活泼地展现纸上。 直到天色向晚,我在小罗老师的鼎力帮助下,才参观完了预定的地方。小罗老师还要赶回几十里路外的长宁,明天一早就有课。我说到此为止吧,他却不依,说还有一个地方得送我去,是山下的旋螺殿。
抗战胜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中央研究院还都南京时罗南陔为逯钦立罗筱蕖、李光涛张素萱两对夫妇饯行合影。左起一排逯钦立、罗筱蕖、罗南陔、邓玉函(罗南陔妻)、张素萱、李光涛(图片来自网络)
罗南陔的遗风家风
暮色苍茫中,僻居一处的旋螺殿在斑驳的红色围墙包围中,晃眼看,没什么特别的。小罗说,不要小看这旋螺殿,可是明朝建筑,全部采用中式木质榫卯逗结,没有用一根铁钉。梁思成考证过,能如此历经风雨,挺立至今的明朝建筑,当今世界上只有两座,一是李庄的旋螺殿,另一座在日本的奈良。
李庄古老建筑的代表—旋螺殿(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下午的参观,给我印象深刻并深为感动的是,我们往往最后一个去,最迟一个走。管理员早该下班了,不仅没有一点怨言,不催不撵,还陪着我们,一一细说。这让我顿生感悟,电光石火般想到了美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莫里著名的哲理散文《门》:一扇门的开启也许会带来安慰……门的关闭要可怕得多。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含着人间乐至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
可不是吗!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承载了李庄文化和抗战荣光的九宫十八庙的大门小门不都是关上了吗?这一关就关闭了李庄的光彩,以致很长时间让李庄成了一座默默无闻的庸常场镇。当李庄九宫十八庙的门,像鲜花一样次第开放后,就不大一样了,展现出来的是李庄的风采,李庄的风骨!
结束参观回去时心满意足的我,真诚地向小罗老师并通过他向大罗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他却轻描淡写地说,这没有什么,这是李庄人应该做的。我很庆幸地说,我遇到你们父子真是我的幸运!也幸好今天是星期天,你们牺牲了星期天,陪我山上山下地参观了这么多地方,让我圆满地达到了目的,事半功倍。
不太善言辞的小罗老师其实很敏锐、很内秀,他从我这番有些外交辞令的话中,听出了意思,立刻表态说:即使你来的时候,不是双休日,我们也是可以请假陪你呀。欢迎你以后随时来,你什么时候来,我们都欢迎你,都这样陪你。
他口中这简简单单请假两个字,轻描淡写,在我听来却是如雷贯耳。他们父子如此善待于我?没有其他解释,唯一可以解释的是:这就是乡绅罗南陔的遗传遗风家风,是罗南陔流传下来的胸襟眼光。急人所急,济人所需,善解人意,百般周到、宽厚待人。
离开李庄前,怀着一种难言的不舍,我长时间站在江边,扶栏观看壮阔的长江。江面表象平静辽阔,细看,下面却是波翻浪卷,很是激越。
李庄古镇(图片来自网络)
宜宾李庄古镇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