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当道士,无论全真和正一,皈依是第一步,皈依以后是道教的居士,也就是信徒,但绝对不是道士!
有很多人问皈依是什么意思。皈依就是皈从依靠,道教讲究: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能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经,能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即皈依玄中大法师,才能不落邪见。
正一派在皈依之后,想要更近一步成为道士,就要传度。祖师设教传度,必有传度之秘。龙虎山嗣汉天师府传度牒文上明确写道:凡属修士,应就祖师名下传度,用以弘道宣化,济世利人,皈依行持。可见传度之重要。传度更是自古以来就作为正一派弟子正式入道修行的标志。
传度之后,如果想进一步升为道教法师,就要授箓。道教授受法箓,自太上以降、祖天师创教以来,即成道教之传统。授箓之后,才可被称为法师,才真正在上界有了一席之地,才可以兵将护卫,登坛行法。未经授箓的传度弟子,只能借师父之名行法,前提是师父要授过箓。《三洞修道仪》说:受正一法箓,方可为人章醮。因为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奏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所以凡主持斋醮的道士,必先求授法箓以正道位。
而在皈依道教之后,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全真道士,冠巾是一定要经历的。
冠巾是全真出家道人正式成为道人的仪式。按照传统,这种仪式只在子孙庙举行。很多子孙庙都遵循着一条规矩:新出家者在庙行三年苦行,没有过失,才给冠巾。冠巾又称小受戒,由此可见冠巾一事对于一名全真道士的重大意义。
全真派修道之阶次是以传受戒律为标志的。全真派认为,受得戒律才是合格的出家道士,学道不持戒,无缘登仙界。
道教授受戒律,源远流长。自太上降授科仪,即成道教之传统。魏晋以后,道教戒律十分丰富,如《三皈戒》《五戒》《十戒》《老君八十一戒》等,要求奉道者必须持戒、守戒。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1644—1662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立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开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
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因十方丛林的方丈专门负责开坛演戒,解说戒律,传授戒法,故有此称。《道藏辑要·初真戒律序》云:律者,正也,所以正不正也。即如乐有律以节气候之不齐,出师有律以禁止武之不整也。《初真戒·三师原说》称:传戒本师乃太上继宗演教,接化大德之师。不受天仙戒者,不得传戒。故律师的选择非常严格,必须是受过三坛大戒,戒行精严,德高望重的方丈荣任此职。
律师之下,还设有:
证盟师,专门为戒子解说经义,回答戒子疑问的大师;
临戒师,专门负责监督戒坛威仪,禁止戒子违犯戒规的大师;
保举师,专门负责保戒、保香的大师,该师一般由开坛传戒丛林的监院担任;
纠仪师,专门负责纠正戒子仪规的大师;
提科师,专门负责诵经拜忏及经堂事务的大师;
登箓师,专门负责为戒子取道号,填写《登真录》的大师;
引请师,专门负责主持大型道场,担任高功的大师;
收察师,专门负责察看戒子言行的执事;
道值师,每日领取方丈示道值签,巡视各寮,查处犯规戒子的执事,一般由海巡、巡寮、巡照等轮流担任等。
只有完成了从冠巾到受戒的整个过程,才能算是一名严格意义上的全真道士。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