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下午,蚌埠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内, 传承与创新——珐华技艺复兴成果发布如期举办。
一批富丽华美的珐华彩出现在国内外嘉宾的面前,标志着失传了近300多年的珐华釉烧制工艺成功复原。
珐华是琉璃的一个支系,诞生于元代山西阳城、高平和晋城一带。它承接着唐宋三彩的余韵,在晋地琉璃遍天下的辉煌中,让琉璃从建筑装饰构件走进了大雅厅堂。
因为多用于宗教场所,也因其华美庄严,故以珐华、法华名之,以示尊贵。
珐华以陶为胎,然后像蛋糕裱花般,用特制的带管泥浆袋,挤出泥条在瓷胎表面堆出装饰。这是立粉堆彩技艺在陶瓷中的最早运用。装饰做好后,先入窑高温烧制,然后填入彩料后低温烧成。
釉色是珐华最突出的特色,它突破了琉璃单调的黄、绿,呈现出蓝、白、黄、绿、紫等丰富的色彩。书中曾描绘它的颜色,其蓝如深色宝石之蓝,其紫如深色紫晶之紫,其黄质如金箔……孔雀绿一色尤为鲜艳……与绿水一般,其底里之绿与翠玉之菠菜绿同。听来就很让人神往。
可惜如同它今天听来已经有些陌生的名字,它的存世比较短暂,起于元,兴于明,终于清雍正时期,断烧已久。
2008年,带着复原珐华工艺的心愿和使命,张勇勇从北京回到家乡山西高平,和他的团队一起开始四处搜集资料,筹备复烧珐华。
他们翻阅了大量书籍,走访了一些老工匠,为了研究珐华器型,他们跑遍了国内外的博物馆。
在准备工作差不多完成后,2016年,因为同样的追求,十几个年轻人的团队正式成立,创建了晋城地区琉璃制品最高的窑炉——朝元窑。如同初生的太阳,他们从零开始,不断成长着。
从形体设计、塑形、调配釉料、结构处理到烧窑,他们一步一步验证,反反复复的调试总结,2017年5月,珐华釉色基本调制成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到今天,他们已经发展出近50种不同的色系,葡萄紫,茄皮紫、紫罗兰,孔雀绿、翠绿、苹果绿,琥珀黄、金箔黄……
每一个釉色的背后都是上万次的调试。
在湖上升明月古民居博览园的复兴成果发布会上,他们带来了8件致敬传统的珐华作品。面对着国内外一众嘉宾,自豪而又无限感慨地宣布,中国珐华技艺复兴取得了成功。
这场复兴成果发布会也是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龙子湖)交流中心成立仪式暨中外文化交流高级别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会议期间发布是组办方的有心之举。今天,这里见证了一个传统工艺的传承,明天还会有更多的文化技艺在这里得到展示、交流和创新性发展,这也是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交流中心成立的责任和意义。
沉寂了近300年后,一群年轻人重新点燃了珐华的窑火,一种美丽得以续写。未来,他们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出一些符合当代审美和需求的作品,让珐华延续着往日的辉煌,继续装点人们的生活。
我们期待也相信,太湖世界文化论坛世界文化技艺交流中心的成立,会见证更多关于传承与创新的故事。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