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讼师这一行当经过宋朝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后,到了明朝,虽然朱元璋以重典治天下,不允许讼风继续存在,对讼风浓厚的江西、浙江等地下通牒,但江西、浙江等地的讼风仍然没有减弱。
好讼之风、告讦之习,极大地影响了朝野上下对江西民风士习的看法。朱元璋曾经定下规矩:苏州府、松江府及浙江、江西籍的官员,不得在户部任职。
为什么?因为苏州府、松江府和浙江为朝廷贡献了一半的财赋,如果这些地方的官员在中央管理财政,朱元璋担心他们对老家硬不下心来;禁止江西籍官员进户部,则是因为江西士风谲诡。
明朝初期,朱元璋发起了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江西好讼之风也因此扩散到其他地方,使得整个明朝的讼师行当基本上延续了宋朝时的兴盛之态。
江西讼风盛行的深层次背景原因
江西为什么讼风盛行?这是有其深层次背景原因的。
北宋洪州分宁县(今江西修水县)人黄庭坚在《江西道院赋》中写道:江西之俗,士大夫多秀而文,其细户险而健,以终讼为能,由是匠石俱焚,名曰珥笔之民。
黄庭坚画像
珥笔,就是脑后插笔的意思,其本意是说古代的史官、谏官上朝时,经常在帽子边上插一支笔,以便随时可以记录。到了宋朝,珥笔之民就成了帮人代写词状,招揽诉讼的讼师代名词。
作为江西人,黄庭坚对诉讼之风是持反对态度的,他甚至发出要移教讼之笔而传问孝之章的呼声。
不过,从黄庭坚的话中,可以得出江西讼风盛行的一些原因。
反映明朝著名讼师宋世杰的事迹的舞台剧剧照
历史上,江西的教育是非常发达的。两宋时,江西的书院有126所,如著名的濂溪书院、白鹭洲书院、白鹿洞书院和鹅湖书院等。从元朝到清朝,江西的书院又增加了415所。
教育如此发达,读书人自然多,文化普及相比其他地方来说也要高一些,民智也开发得多一些。
但是,通过科举考试博取功名的人毕竟是少数,大量读书人寒窗苦读数载都难以遂愿。但他们要生存,所以只得凭借知识转而成为职业或半职业的讼师。
人口和土地的压力,也是导致江西讼风兴盛的原因之一。
从三国时期到宋元,江西那块土地很幸运地少有遭受战争破坏,使得中原、江汉、江淮甚至江南部分发达地区的家族大举迁入江西。
这一点,从中国各大姓氏的迁徙发展史就可以看得出来。在如今留存下来的大量老家谱中,在记述其先祖世系的源流迁徙情况时,大多有在江西生活的记录。
先进地区的人口涌入江西,江西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速度在全国领先,造成了人口对土地的压力,生存条件越来越严峻,发生各种纠纷矛盾也在情理之中。
严峻的生存环境,逼迫江西人养成了克勤克俭、事事认真乃至执拗的性格,或者说是生存方式。
明朝中期的大臣、史学家郑晓在《地理述》中说:江西之民,质俭勤苦,时有忧思,至争曲直、持官府,即费财不吝。
生活艰辛,自己都勤俭节约,哪里还容得下别人来侵夺?所以,即使耗费家财,也要通过打官司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这就形成了另外一种风气:不争输赢争口气。这气,可以理解为气节、名声。
明朝著名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今江西吉水县人罗洪先,在《舆地志》中说,江西俗尚气节,君子重名,小人务讼。
这里的小人,是普通老百姓的意思,即小民。
讲气节,就要争曲直、论是非,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法庭上见,气节导致了讼风的兴盛。
总的来说,一个地方形成讼风,是这个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变革而引起社会风气变化的产物。
基层管理模式失效,导致明朝讼风扩大化
明朝讼风扩大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基层管理模式失效。
朱元璋坐定江山后,出台了基层社会的管理办法:民间发生的婚姻、财产等纠纷,首先由里老(乡绅耆宿或宗族族长)进行调解或仲裁,不准贸然告官,否则就是越诉(越级上诉),不管是否有理,受到的惩罚都很严重。
朱元璋画像
这样的方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内部矛盾内部解决。但问题是,涉及内部和外部的问题,又该怎样解决?
家庭、家族内部或邻里之间的婚姻、土地、继承、债务、孝悌等纠纷,里老们还可以协调解决,但出现商业诉讼、家族与外族的纠纷等,里老们就没法解决了。
对里老们来说,权威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纠纷的结果走向。
里老们如果在当地没有势力,就没有权威。没有权威,凭什么听你的?
如果里老们有势力有权威,就可能是乡间恶霸,谁敢不听你的?不管有理没理,全靠里老们的一张嘴。
这样的调解结果,可能会导致不公平,从而产生新的社会问题。
所以,老百姓对里老们或基层官员产生不信任感,铤而走险越诉甚至赴京告状。我们在古装影视剧里,能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一旦越诉成功,又会对其他案子的当事人有着激励作用。如此循环,讼风怎能不盛?
健讼的江西人到四川做生意,多次引发诉讼
明朝江西人健讼风气,在全国造成了很大影响。
宣德10年(1435)五月,河南南阳县知县李桓上疏朝廷说,南阳县的江西流民,多越讼告讦。
正统14年(1449)十月,河南布政使年富给朝廷上疏说,江西在河南的逃户,诱人刁泼,请朝廷批准,把在河南的江西人全部驱逐出境。
天顺2年(1458)九月,刑部的一份报告显示,刑部几乎每天都要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赴京投诉的案子,最多的是江西商人在湖广一带的债务纠纷。
成化10年(1474)八月,刑部又说,江西人民携带火药、布匹等物资到四川交易铜铁,多次引发诉讼,要求江西有关部门对出省的人严加把关,西南各省也要对此严加盘查。
王士性塑像
万历年间,王士性出任云南腾冲兵备道,经常受理江西人特别是抚州商人的案子,发现其中有很多属于欺诈行为。
王士性毛了,公开宣布:以后凡是抚州人的案子,他一概不受理!
【下期看点】
在清朝,讼师行当相较宋朝和明朝又出现了怎样的特点?请看四川发现·尘封的乡档(20)。
特别鸣谢:
刘德忠先生,成都市龙泉驿区档案局(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