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敦颐推崇备至的艮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周敦颐推崇备至的艮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在《周易》当中,艮卦和震卦是一组对卦,而且两者一动一静,有非常明显的对应关系。

从三爻构成的经卦角度来看,震卦是一阳在下,而艮卦是一阳在上,互为颠倒。从卦象来看,震的卦象为动,而艮的卦象为止。有动就有止,动止相对。震卦讲动的智慧,艮卦则讲止的智慧。

那么,艮卦止的意象是从哪里来的呢?我们知道,在《周易》当中,阳为刚,阴为柔。坤卦三爻皆为阴,为柔顺之象。将坤上爻变为阳爻,一刚在上,柔顺由下而上止于此,所以艮为止。坤为地,地的表面刚硬,就呈现出山象,所以艮又为山。而艮为山其实是它的基本卦象。大山最大的特点就是岿然不动,所以,这也是艮卦为止的意象来源。

我们说艮卦是与震的动相对的止的智慧,那么关于艮卦止的智慧,《彖传》和《象传》是如何解读的呢?

艮卦卦辞:

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

从卦辞的表面来看,艮卦描述的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怪事。艮字的本义是回头看。卦辞的意思是:回头望背后看,看不见人的身体。走到他的院子里,却看不见他的人。尽管如此,也没有什么问题。

周敦颐推崇备至的艮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彖曰: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彖传》首先解读艮卦象中的止。

《彖传》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原来是止是行,是时说了算。我们一再讲过,时在《周易》当中,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一件事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时的把握。时在一个节点停住了,那么我们的行动也需要在这里顿一下,达到和时的节拍相吻合。时如果在行进,那么,我们也要和时保持协调一致向前行进。也就是该止则止,该行则行。不论是动还是静,都不能违背时机,做到了这一点,则无事不成。

所以,《彖传》说: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做到了动和静都不失其时,那么,前途必将一片光明。所以,时的把握,在做一件事当中,是关键的关键。

《彖传》接着说:艮其止,止其所也。这里的艮其止,应该是卦辞中的艮其背。止其所,是说停在自己的位置上。停在自己的位置上,结果看不见了人的身体。而且到了人家的庭院里,也没看见这里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彖传》认为,这是因为上下敌应,不相与也。因为作为重卦的艮卦,是完全相同的两个经卦的艮卦组成,所以,上下卦相互的应爻完全一样,初六是阴爻,六四也是阴爻;六二是阴爻,六五也是阴爻;九三是阳爻,上九也是阳爻。所以,各个应爻之间都是同性相敌,互相不协调。这就是不相与也。

既然互相不相容,那么该罢手时则罢手。所以,如果能做到该止则止,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所谓无咎,关键看你是不是肯罢手。

《彖传》对艮卦的解读,重点就是讲艮卦的止之道、静之道。而止之道,几乎可以说是一种终极智慧。佛教有一种修行方式,就叫作止观。人只有停下来、静下来,才有可能去内省、内观,才能为修道成佛打下基础。那么止观分别对应的是什么呢?止对应的是禅定,而所要观的正是般若。没有止,也就没有终极修行的保证。

周敦颐推崇备至的艮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宋代硕儒周敦颐就十分推崇艮卦,他曾经说:一部《法华经》,只消一个艮字可了。在《通书》中,他专门讲到了艮卦:艮其背,背非见也。静则止,止非为也,为不止矣。其道也深乎。这段话大意是说:转过背来,自然看不见。止于无所见之地则静,有静才有止,而止就是无所作为,有所作为就不是止。所以艮之道深不可测。

由此可见,止,有两个层次的作用。第一个层次的止是通常意义上的止,是一种停顿,一种冷静,这是根治冲动的良药。如果遇事我们都能有一个止的环节,就会减少我们犯错误的几率。第二个层次的止是修行当中的止,这个止就像当一潭激荡的池水静下来,我们就可以看清池底一样,这是明心见性的最基本的前提。

所以,在现实生活在,一方面止是一个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终极法宝,止,可以使我们冷静,可以留给我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可以让我们不至于慌乱当中做出错误的选择;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愿意发心修行,那么,止,也是我们的必由之路。

周敦颐推崇备至的艮卦,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