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姓氏太尴尬,孩子宁愿随母姓也不愿随父姓!史上最尴尬的姓氏,自己都不好喊出口,如今纷纷改姓。
中国有句老话,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人们对姓氏的坚守与敬畏是与生俱来的。但是,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受君权至上的影响,有人家族的姓氏因为犯讳,不得不改姓的事,也时有发生。比如汉明帝刘庄执政时,庄姓就犯讳,是要被改掉的,大多庄姓人会改为严姓(庄,严意思大抵一致)。
改姓一事,不仅仅只有避讳这一种情况,另外还有为避祸而改姓的。比如,战国时有一个游侠叫田光,他出谋划策,让荆轲去刺杀秦王。后来,秦灭燕国,田光的子孙为了逃避秦王的迫害,就姓光了。再如,元朝末年,蒙古贵族为了躲避朱元璋起义军的追杀,而改姓可。又如,唐朝末年,为躲避乱臣朱温的追杀,唐昭宗之子改姓胡等。
最荣耀的改姓,就是获得皇帝的赐姓,比如人们熟悉的国姓爷郑成功,因其有功于朝,获得赐姓。国姓爷原名郑森,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最无奈的改名改姓,是被人逼着改。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为了羞辱对手,就喜欢帮人改姓。比如,王皇后被武则天害死后,王氏族人全都改姓蟒氏;萧淑妃死后,萧氏家族全都改姓枭氏;越王李贞反过她,李姓一族就被她改姓虺氏;武则天毒死自己的姐姐和外甥女儿,杀了自己堂兄,把他们的子孙都改姓蝮氏。
再如,清朝的清雍正帝上台后,将曾与他争储的弟弟允禩、允禟削去宗籍,并且改允禩名为阿其那,允禟名为塞思黑。在满语中,阿其那是猪,塞思黑为狗,雍正帝就是告诉世人,他的两个弟弟是猪狗不如之辈,这对人是多么大的羞辱啊。
改姓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原因,那就是为了避耻。比如,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是大家所熟知的一句成语。庆父乃历史上有名的一再制造内乱的人,先后杀掉两个国君。因他犯有弑君之罪,后代耻于与之同姓,便改姓孟。
一般来说,被逼无奈而改姓的,大多遵循一个原则,往往与原姓有某种联系。一般而言,因避讳而改姓,大多取字意相近的,如庄与严、恒与常、庆与贺、敬与等;因避祸而改姓,大多取音同,音近或字形相近的,如仇与求、伍与五等。
今天老黄重点要给讲讲敬姓。敬姓也是个古老姓氏,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玄孙姬敬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苑》记载:敬,黄帝玄孙姬敬康之后。另据史籍《风俗通义》记载:春秋时期齐国有敬君,原陈厉公之子陈完,谥为敬,又叫田敬仲,其支孙以谥号为氏。
但是,后来因为避讳,敬姓被迫改姓。宋朝名臣文彦博的祖先本姓敬,后晋时要避儿皇帝石敬瑭的讳被改成敬字的一半为文;改回之后,又遇到宋太祖赵匡胤的爷爷叫赵敬,只好继续文下去了。
同为敬姓后裔,另一支敬姓因避石敬瑭之讳而改成敬字的另一半为苟。石敬瑭做后晋皇帝期间,朝内有个大臣姓敬,冲了皇帝的名讳,再加上这个敬姓大臣得罪了皇帝的近臣,遭到陷害,被定了罪,朝廷下令,这才迫使敬姓改敬为苟。为免遭杀戮,保留敬姓血脉,敬姓大臣含泪招来宗族亲人,忍辱减文留苟。敬姓大臣的族人改姓为苟后,连夜让家人逃亡各地。
但是,因为发音的关系,苟姓叫起来,确实会让人产生尴尬之情,尤其是随着人们交际圈的扩大,某些苟姓年轻人在与陌生人交往时,很难开口介绍自己的姓氏,以至有些孩子出生后,在上户口时,不愿随父姓,而改为母姓。
前些年,河南某地的苟姓村民到当地公安机关集体要求改姓的新闻。之所以闹连祖宗的姓氏都不要的地步,村民们也是有一肚子苦水的。有人称因为做生意,经常外出,公众场合熟人出口介绍时,他和听者都感到很别扭,有人还以为介绍人在开玩笑呢,不知该如何称呼,十分尴尬。有时买东西开发票,很容易被写成狗姓,让他感到很气愤。
其实,姓氏本身就是一种符号,无论尴尬与否,都不必信介意的,只要内心强大,姓什么都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图片来自网络)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