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中国素有礼乐之邦的美称,音乐在历史中起到了礼教和政治的重要作用。因此,音乐在古代就发展到了相当的高度,无论是音律或是乐器。诗词自古就与音乐相辅相成,它可以和着悦耳的曲调吟唱;音乐的倩影也常常出现在诗文中。这篇文章,我将通过古代乐器的介绍,带您走进古诗词中的音乐世界。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1. 打击乐器


【铃】

铃,古代铜制响器和乐器,形体似钟而小,腔内有铜舌,摇之发声。铃是青铜乐器的原始形态,是中国最早出现的青铜乐器,多与马具、兵器伴随出土,可见早期当悬于车马和旗。铙、钲、铎直到钟等古代青铜乐器,大体都可以视为是铃的发展。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龙旂阳阳,和央央。

——先秦 · 佚名《诗经 · 周颂 · 载见》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肠断声。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时平道路声少,岁乐坊场酒价低。

——宋 · 陆游《梅市》

【铙、钲】

铙[náo],又称钲[zhēng],执钟,是古代使用的青铜打击乐器之一,其最初的功能为军中传播号令之用,流行于商代晚期,周初沿用。铙与钲的区别:小为铙,大为钲;宫殿使用为铙,战争使用为钲。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吹喧京口,风波下洞庭。

——唐 · 王维《送邢桂州》

歌列骑吹,飒沓引公卿。

——唐 · 李白《入朝曲》

帐宿伊川右,传晋苑东。

——唐 · 贺知章《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要知开闸真消息,记取金第二声。

——宋 · 杨万里《过吕城闸六首》

【铎】

铎[duó],是一种古代乐器,形如铙、钲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盛行于春秋至汉代。其形制略近于甬钟,但比钟小,柄短而呈方形,体腔内有舌或无舌,有舌者可摇击发声。舌分铜制与木制两种:铜舌者为金铎,木舌者为木铎。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晨起动征,客行悲故乡。

——唐 · 温庭筠《商山早行》

霭霭龙旗色,琅琅木音。

——宋 · 苏轼《春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远寺鸣金,疏窗试宝熏。

——宋 · 文天祥《晓起》

【钟】

钟,是传统的打击乐器,形状扁圆而中空,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多为青铜制,又叫编钟。钟在古代不仅是乐器,还是地位和权力象征的礼器。王公贵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种仪典、宴飨与日常燕乐中,广泛使用着钟乐。自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变为一种宗教法器的代称,是寺院为报时、集众而敲击之用。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先秦 · 佚名《诗经 · 小雅 · 鼓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声到客船。

——唐 · 张继《枫桥夜泊》

【镈】

镈[bó],是一种形制接近于钟的古代乐器,盛行于东周时代。镈不像钟口呈弧状,为平口,器身横截面为椭圆形。贵族在宴飨或祭祀时,常将它同编钟、编磬相配合使用。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赋传长啸久,书奏钟新。

——宋 · 苏辙《范蜀公挽词三首》


【錞】

錞[chún],亦作錞于、錞釪,是一种古代铜制打击军中乐器。现发现最早的作于春秋时期,盛行于汉代。錞形如圆筒,上部比下部稍大,顶上钮。钮多作虎形,故常有虎钮錞于之称。有人认为,具有虎钮的錞于应属古代巴人遗物,已发现的青铜錞于多出于四川、安徽和湖北部分地区。錞于常与鼓配合,用于战争中指挥进退。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集灵撞玉磬,和鼓奏金

——唐 ·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

【鼓】

鼓,是一种传统的打击乐器,大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在古代,鼓还用于祭祀、乐舞、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其镗,踊跃用兵。

——先秦 · 佚名《诗经 · 邶风 · 击鼓》

渔阳鼙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缶】

缶[fǒu],是一种古代的陶制或青铜制乐器。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坎其击,宛丘之道。

——先秦 · 佚名《诗经 · 陈风 · 宛丘》

高唱荆卿歌,乱击相如

——唐 · 元稹《说剑》


【磬】

磬[qìng],是一种古代石制打击乐器和礼器,用石或玉制成,形状像曲尺。单个使用的叫特磬,成组使用的叫编磬。磬最早用于古代的乐舞活动,后来用于历代帝王、上层统治者的殿堂宴享、宗宙祭祀、朝聘礼仪活动中的乐队演奏,成为象征其身份地位的礼器。唐宋以后新乐兴起,磬仅用于祭祀仪式的雅乐乐队。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同音

——先秦 · 佚名《诗经 · 小雅 · 鼓钟》

独敲初夜,闲倚一枝藤。

——唐 · 李商隐《北青萝》


【柷】

柷[zhù],是古代的一种木制打击乐器,方形,以木棒击奏,用于宫廷雅乐,表示乐曲开始。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应田县鼓,鞉磬圉。

——先秦 · 佚名《诗经 · 周颂 · 有瞽》

巧制合臼形,雅音侔椌。

——宋 · 秦观《茶臼》

【敔】

敔[yǔ],是古代的一种木制打击乐器,形如伏虎,以竹条刮奏,用于历代宫廷雅乐,表示乐曲的终结。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舞止干戚,乐停柷

——唐 · 佚名《雩祀乐章 · 豫和》

夔音谐柷,岐脉按铭弦。

——宋 · 方回《次韵邓善之论诗》

2. 管乐器



【龠】

龠[yuè],一种古代管乐器,像编管之形,形状像笛。古龠发源于吹火管,至少在近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完形的多音孔乐器。据史载,黄帝命伶伦作律,伶伦截竹首制为黄钟之宫,也称黄钟之龠。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以雅以南,以不僭。

——先秦 · 佚名《诗经 · 小雅 · 鼓钟》

茅茨殿上槌土鼓,苇声外无笙竽。

——宋 · 杨万里《题望韶亭》


【篪】

篪[chí],是古代一种横吹竹管乐器,属于低音吹奏乐器。形似于笛,与笛不同的是两端都是封闭的,而且吹孔与指孔不在一个平面上,无膜孔而有底。

篪,浑厚、文雅而庄重,是我国古代雅乐主要乐器之一。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伯氏吹埙,仲氏吹

——先秦 · 佚名《诗经 · 小雅 · 何人斯》

老夫梳白头,潘何埙集。

——宋 · 黄庭坚《宿黄州观音院钟楼上》


【埙】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在古代,埙主要为诱捕猎物,在周代奴隶制社会已相当流行,秦汉以后用于历代宫廷雅乐。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天之牖民,如如篪。

——先秦 · 佚名《诗 · 大雅 · 板》

同游翰墨场,和乐篪然。

——唐 · 刘禹锡《奉酬湖州崔郎中见寄五韵》

【笙、竽

笙,是古老的吹奏乐器,它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竽,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和\"(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竽、笙仍并存应用,但竽一般只用于雅乐,逐渐失去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而笙却在隋唐被大量乐章采用。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我有嘉宾,鼓瑟吹

——魏晋 · 曹操《短歌行》

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

——唐 · 杜甫《后出塞五首》

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唐 · 杜甫《玉华宫》

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宋 · 欧阳修《采桑子 · 群芳过后西湖好》

【笛】

笛,是古老的传统乐器,也是传统乐器中最具代表性、最有民族特色的吹奏乐器,中国传统音乐中常用的横吹木管乐器之一。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 · 王之涣《凉州词》

染柳烟浓,吹梅怨,春意知几许。

——宋 · 李清照《永遇乐 · 落日熔金》


【箫】

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吹奏乐器。箫历史悠久,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和重奏。它是传统音乐中常用的竖吹木管乐器之一。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

——唐 ·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宋 · 辛弃疾《青玉案 · 元夕》


【角】

角,是古代军旅中使用的号角,最初用兽角做成的,东汉时由边地少数民族传入中原。由于号角发声高亢凌厉,在战场上用于发号施令或振气壮威,如鸣角收兵,后来角也用于帝王出行时的仪仗。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唐 · 李贺《雁门太守行》


四面边声连
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宋 · 范仲淹《渔家傲 · 秋思》

【觱篥】

觱[bì]篥[lì],又称筚篥、悲篥、笳管,是由古代龟兹(今新疆库车县)的劳动人民发明创造的一种簧管乐器,这个乐器名称就是从古龟兹语的译音而来的。它在我国流行了两千多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是龟兹乐中的固有乐器。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唐 · 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唐 · 杜甫《夜闻觱篥》


【笳】

笳[jiā],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吹奏乐器,似笛,通常称胡笳。最初是卷芦叶为笳,吹以作乐。后在形制上有所变化,将芦叶制成的哨插入管中,遂成为管制的双簧乐器。胡笳可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乐队伴奏,是富有浓郁民族色彩的吹奏乐器。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不用吹。

——唐 · 孟浩然《凉州词》

城上胡奏,山边汉节归。

——唐 · 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3. 弦乐器



【琴】

琴,是古代拨弦乐器,有三千年以上历史。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琴字上的珏为二玉相并之形,义为二玉相碰之声,即玉声、玉音,引申为悦耳的弹碰声音。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

——唐 ·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

——唐 · 王维《酬张少府》


【瑟】

瑟,古代拨弦乐器,形状似琴,有二十五根弦,弦的粗细不同。每弦瑟有一柱,按五声音阶定弦。最早的瑟有五十弦,故又称五十弦。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窈窕淑女,琴友之。

——先秦 · 佚名《诗经 · 周南 · 关雎》


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唐 · 李商隐《锦瑟》


筑,是古代弦乐器,形似琴,有十三弦,弦下有柱。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音。起源于楚地,其声悲亢而激越,在先秦时广为流传,自宋代以后失传。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渐离击悲,宋意唱高声。

——魏晋 · 陶渊明《咏荆轲》

饮美酒,剑歌易水湄。

——唐 · 李白《少年行》


【筝】

筝,古代拨弦乐器,战国时已流行于秦地,故又称秦筝。筝的拨奏在民间广大地区的流传中,融合地方民间音乐,形成有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技法的地方流派,深深的植根于中国民间音乐文化,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故被俗称为古筝。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何慷慨,齐瑟和且柔。

——魏晋 · 曹植《箜篌引 · 野田黄雀行》

何处哀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

——唐 · 李商隐《无题四首》


【箜篌】

箜篌,古代拨弦乐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箜篌分为: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唐 · 李贺《李凭箜篌引》

世人但惑青楼倡,琵琶箜篌杂胡羌。

——宋 · 陆游《听琴》

【琵琶】

琵琶,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种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唐 · 王翰《凉州词》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唐 · 白居易《琵琶行》

【阮】

阮,是一种传统乐器,阮咸的简称。相传西晋阮咸善弹此乐器,因而得名。四弦有柱,形似月琴。始于唐代,元代时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有了广阔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


古诗词物鉴:乐器篇

闲理咸寻旧谱,细倾白堕赋新诗。

——宋 · 陆游《初夏游凌氏小园》

琴斜挂香罗绶。

——宋 · 辛弃疾《菩萨蛮 · 双韵赋摘阮》

在古诗词中,乐器往往是用作诗人情感的抒发:当他们思念远方的亲人时,悲怆的羌笛声就会萦绕耳边;当他们描写激烈的沙场拼杀时,铮铮的鼓点鼓舞着军队的士气;当他们归隐山林时,一阵阵空灵的琴音在山涧中回响;当他们饮宴游玩时,悠扬的笙歌响彻天际……

虽然,一些古乐器已经失传,大部分古诗词的配乐也佚失了,无奈已成绝响。但是,这些动人的诗篇依然流传千古,觅得我们这些知音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