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文章,文史道给大家介绍过山西三宝的平遥推光漆器和新绛澄泥砚。今天继续给大家说说三宝的另外一宝——珐华器。
珐华器,又称珐花器或法花器,是汉族传统工艺美术品,始于元而盛于明,清朝之后很少出现。雍正年间,全国停止了珐华器的烧制,这项技艺也逐渐失传。
珐华,仅听名字,就带有一种清雅又不失单调的美感。它是有别于琉璃的一种全新工艺品,是山西人民独创的艺术形态。珐华起源于山西,明末景德镇陶瓷艺人,还曾专程到过山西来学习。山西最出名的珐华器,位于晋东南长治、晋城地区。
珐华一词出自晋东南方言,意为粉花、粉画,即用袋装粉泥在坯件之上挤粉泥以装饰。
由于晋东南人珐粉二字读音不分,外地人误粉为珐,始得珐华之名。另外,明景泰年间官家珐琅传至于民,色彩鲜丽斑斓,与山西的珐华器一样光耀夺目,于是民间也借用珐琅的珐字,赋予珐华器以内涵。
珐华是琉璃工匠在实践中创造的一门装饰工艺,但不同于琉璃。琉璃以铅丹作釉,釉色不透明,低温烧成。珐花以牙硝作釉,釉色透明见底,中温烧成,显著的标志是立线、隔釉见胎。
珐花器的主要制作方法是堆筋立粉。
首先在坯胎上用胎泥堆挤出纹饰轮廓,再用毛笔蘸瓷浆在纹饰轮廓线中堆起凸起的线条,入高温烧成素胎;然后在烧好的素胎上按花纹图案的需要,再施以蓝、白、黄、紫、绿、孔雀蓝等彩釉,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珐华器的器型主要有瓶、罐、钵等;常见的纹饰有花鸟、云龙、人物等,色彩浓艳,纹饰具有立体感。代表作品有《十二生肖富贵图天柱瓶》《龙飞凤舞天下富天柱瓶》等。
珐华最大的特点是隔釉见胎,开芝麻纹片,琉璃则开大甲纹片。纹片的开法均为片四周起翘,如胶泥地日晒后的龟翘状,且反铅,隐现蛤蜊光。
珐华器与琉璃器的最大区别是在釉中添加了草木灰,也称牙屑釉,在色釉上比琉璃器更纯正丰富,刻画细腻。山西大同明洪武十三年筑造的九龙壁,便是琉璃与珐华陶瓷完美的结合体。
明中期以后珐华器从建筑构件走向庭堂,其精美不言而喻。其中盘、碗、碟、香炉、文房用品,人物造像、瓶罐、缸、吉祥神像、神兽,最为多见。
山西和景德镇的珐华器在制作工艺上基本相似,主要区别于胎质和釉色:山西珐华器的胎质为陶胎,景德镇珐华器的胎质为瓷胎;山西珐华器的釉色以蓝色、孔雀绿色、黄色、紫色、白色等多种色调为主,景德镇珐华器的釉色以黄、绿、紫三色为主。
另外,山西的珐华传承、综合了古代的审美成就,独创了珐华彩釉艺术,它以北方文化为背景,粗犷、豪放、朴实的审美意识刻画在陶瓷之上,形成了山西黄土高原独特的文化艺术。
读者们,关于山西三宝的珐华器,大家怎么看?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