畹町地名的由来众所周知,畹町是傣语音译,意为太阳当顶的地方。今天想讲的畹町二字的故事,主要是其中蕴含的文化。
云南人同样知道,在少数民族地区有很多音译的人名和地名,如岩勐戛等。在不同时期,音译过来后使用的字有所不同。如现在的芒市曾使用过茫施,现在的陇川县陇把镇曾使用过弄巴,盈江县芒允镇曾用蛮允等等。尤其在傣族聚居区,傣语对寨子的叫法为man,德宏及滇西地区普遍译用芒,西双版纳一带普遍译为曼,临沧地区普遍用忙,都是人为写成。正如傣族长女名字中用叶还是月,完全看登记户口或入学报名时写的是哪个字。
畹町这个地名为何使用这两个字,很有考究。按照前述方法来写,宛丁晚叮或碗钉之类都是近音的,很难想像为什么采用了相对生僻的畹町。据我目前掌握的资料,明万历年间设八关镇守边陲,今畹町一带属汉龙关的屯田区,史载宛顶屯。但后来什么时候变成了畹町,目前还没有查到。
畹町二字,用得非常准确,很有文化:一是音近,二是意准。古时这个地方曾名勐回,意即山洼地方,又叫大山洼寨子,大概在现在的畹町桥这一带河边,当时也就几户人家沿崩龙山(现森林公园)脚而居,几乎没有一块宽敞的平地。1926年芒市土司和遮放土司联合修通芒畹公路后,畹町河上搭起了一座竹桥,小汽车、马车可以通行,经这里出入国境经商过往的人才多了起来。到1932年这里设镇的时候,畹町镇已赫然面世。实际上到了解放前夕,这里也才有居民342户,常住人口1094人,面积不过 0.7平方公里。
我查了一下,畹,古代称十多亩三十亩地为畹。《说文解字》注:畹,田三十畮曰畹。本义为小盆地形状的农田,底面是平整的农田,周围是梯田。《离骚》有云:余既滋兰之九畹兮。王逸注:十二亩曰畹。町,指田界,田间小路。又指小块田地。《左传·襄二十五年》载:町原防。(注:堤防闲地,不得方正如井田,别为不顷町也。)因此,在音近的情况下,用畹町二字就非常准确形象地把这里的地形地貌表现出来,让人从地名中就明白畹町即:田界、边界之意,畹町小城的印象跃然纸上,就像当时取名京城附近的天津保定,见字明义。
文化是畹町的灵魂。如今的畹町,已然形成了以抗战文化、外交文化、商贸文化为血肉的边关文化,正努力建设边关名镇,打造文化畹町。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