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匭(包匦),◆1.裹束而置於匣中。一說包裹纏結。○《書‧禹貢》:包匭菁茅。○[孔穎達]疏引[鄭玄]曰:匭,猶纏結也……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纏結也。○[蔡沈]集傳:匭,匣也……既包而匣之,所以示敬也。○[漢][揚雄]《十二州箴‧荊州牧箴》:[雲夢]塗泥,包匭菁茅。◆2.貢物的代稱。○[晉][左思]《吳都賦》:職貢納其包匭。○[明][歸有光]《送郡太守歷下金侯考績序》:水陸之珍,包匭筐篚之貢。○[清][王韜]《琉球朝貢考》:頻年以來,輶車在道,賮深獻異,包匭筐篚,絡繹來庭,史不絕書,未嘗與[明]絕也。
封匭(封匦),◆收受奏章的匣子。○[清][朱琦]《感事》詩:通參軫民害,讜言進封匭。
匭牘(匦牍),◆1.盛放物品的匣子。牘,通櫝。○[南朝][齊][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詩序》:文鉞碧砮之琛,奇幹善芳之賦,紈牛露犬之玩,乘黃茲白之駟,盈衍儲邸,充仞郊虞,匭牘相尋,[鞮][譯]無曠。○[李善]注:《聘禮》曰:‘賈人啟櫝取圭,垂繅而受宰。’《晉中興書》:‘[王禹]上言曰:貢篚相尋,連舟載路。’◆2.置於匣中的文書。
匭函(匦函),◆1.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始置於[唐]。○[唐][韓愈]《贈唐衢》詩:當今天子急賢良,匭函朝出開[明光]。○[唐][元稹]《獻事表》:凡今之人,以諫鼓匭函為虛器,謂拾遺補闕為冗員。○[宋][歐陽修]《南省策試第五道》:立肺石以達窮民,設匭函以開言路。○《資治通鑒‧後漢高祖乾祐元年》:[蜀]主以[張業]、[王處回]執政,事多壅蔽,己未,始置匭函,後改為獻納函。◆2.亦稱上呈朝廷的書信、奏章。○[宋][岳珂]《吁天辯誣通敘》:朝上匭函,暮拘矢狴,風旨之下,凌虐可知。○[宋][葉適]《劉子怡墓志銘》:甲申大旱,草根木實俱盡。君亟入匭函,乞發常平,賣度僧牒,轉糴他州,詞甚哀痛,上大驚。參見匭院。
匭旌(匦旌),◆匭函和旌車。○[唐][武則天]置匭函,接受投書,以攬天下人才;[漢]朝廷以蒲車旌帛迎聘在野賢士。○[宋][岳珂]《桯史‧吳畏齋謝贄啟》:畎畝有懷於憂國,匭旌無路而陳情。
匭使(匦使),◆匭院的主持人。○[唐][白居易]《達聰明致理化策》:國家承百王已弊之風,振千古未行之法;於是始立匭使。○《舊五代史‧唐書‧明宗紀六》:以樞密閣直學士、左諫議大夫、充匭使[閻至]為工部侍郎充職。○[宋][王讜]《唐語林‧補遺一》:[明皇]以‘匭’字似鬼,改‘匭使’為‘獻納使’。○[乾元]初,復其舊名。參見匭院。
匭書(匦书),◆投於匭函中的文書。○[宋][葉適]《劉公墓志銘》:[隆興]初元,匭書千至;天子驚嗟,曰纔一二。
匭院(匦院),◆官署名。匭使院的省稱。○[唐][武后][垂拱]元年置,屬中書省,以諫議大夫及補闕、拾遺一人為知匭使。設方函,四面分別塗青丹白黑四色,每日暮進晨出,列於署外。凡臣民有懷才自薦、匡政補過、申冤辯誣、進獻賦頌者,均可以狀分類投匭。至[宋太宗][雍熙]元年,改匭院為登聞鼓院及登聞檢院。參閱《唐六典》卷九、[唐][封演]《封氏聞見記‧匭使》。
函匭(函匦),◆匣子。○[宋][陸游]《法雲寺建觀音藏殿疏》:補落伽之道場,蓁蕪已久;修多羅之妙典,函匭僅存。
諫匭(谏匦),◆收納諫章的匭匣。○[唐][陳子昂]《諫刑書》:賤臣不勝愚懇忠憤之至,輒投諫匭,昧死上聞。參見匭院。
理匭(理匦),◆理匭使的省稱。○[宋][王溥]《唐會要‧省號下》:[天寶]九載三月十八日,改理匭為獻納使。○[宋][歐陽修]《送孔生再游河北》詩:大軸獻理匭,長裾弊街塵。
理匭使(理匦使),◆[唐]代於[垂拱]二年(一說[垂拱]元年)始於廟堂置匭(意見箱),收納臣下意見書,以申天下之冤滯,達萬人之情狀。由御史中丞、侍御史、中書舍人等人為理匭使,負責處理其事。○《新唐書‧百官志二》:﹝[武后][垂拱]二年﹞以諫議大夫、補闕、拾遺一人充使,知匭事;御史中丞、侍御史一人,為理匭使……[寶應]元年,命中書門下擇正直清白官一人知匭,以給事中、中書舍人為理匭使。○[建中]二年,以御史中丞為理匭使,諫議大夫一人為知匭使。參見匭院。
銅匭(铜匦),◆銅製的匣子。○《新唐書‧則天武皇后紀》:三月戊申,作銅匭。○[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二章第一節:她在朝堂放四個銅匭,其中一個收受告密文書。
投匭(投匦),◆亦作投匱。◆1.[唐][武則天]時鑄製銅匭四個,列置於朝堂上,受納上書。見《新唐書‧百官志二》。後以投匭謂臣民向皇帝上書。○[唐][陳子昂]《臨邛縣令封君遺愛碑》:千餘人復連表詣闕投匭,乞君以墨縗行事。○[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二:﹝[徐璧]﹞嘗作書萬言,欲投匭,極言時政,無所諱避。○《宋史‧瀛國公紀》:命諸制司各舉才堪將帥者十人,不限偏裨士卒,如不隸軍中者,許投匱自薦。○[清][錢謙益]《獄中雜詩》之八:書生何用憐文字,投匭於今厭草萊。◆2.借指投票。○[鄭觀應]《盛世危言‧議院》:本[中國]鄉舉里選之制,參泰西投匭公舉之法,以遴議員之才望。
詣匭(诣匦),◆1.指上書言事或諫諍。○[唐][宋]時,朝廷設匭於朝堂,有進書言事者,聽投之。○[宋][蘇舜欽]《詣匭疏》:今臣竊見綱紀隳敗,政化闕失,其事甚眾,不可概舉,今條大者二,詣匭以聞,伏望陛下少賜觀覽。◆2.指收納諫書的機構。○[宋][蘇舜欽]《乞納諫書》:又置詣匭,設直言極諫科。
招諫匭(招谏匦),◆帝王在朝堂上設置的徵求規勸的意見箱。○《宋史‧高錫傳》:[錫]徒步詣招諫匭上書,請擇賢任官,分治眾職。
匭匣(匦匣),◆朝廷接受臣民投書的匣子。○《金史‧程寀傳》:或置匭匣,以申冤枉,或遣使郡國,問民無告,皆古巡狩之事。參見匭函。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