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大大小小的街巷中,真正当得起老街称号的,必须有这个地方:葑门横街。
它没有传奇的故事,没有名人的加持,却深受许多普通百姓的喜欢,就像许多人说的那样,没到过葑门横街,就不知苏州市井生活。
横街的由来
所谓横街,一般认为是从主要干道分岔出来的街道,也有人说是与区域内的主街十字相交的路。
比如阊门横街,从空中俯视就与西中市垂直;比如金门内的石塔横街,就与景德路垂直。
横街这个路名就属于周围实在没什么风景名胜、名人大咖可以蹭热点了,就随便称呼一下吧。
苏州古城过去有不少横街,大多数都和城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所以根据就近原则都被冠以城门的姓氏(当然也是为了以示区别),比如娄门横街、齐门横街、盘门横街,这些横街除了名字一样,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自发形成了集市。
原来历史上苏州城内路窄巷小,人群很难大规模聚集,于是大量商铺摊位都选择设在进出城市的城门内外。
这其中最热闹的当属葑门外地处水陆要道的葑门横街。
葑门,在苏州城东南角,苏州话读起来称之为fu门,据说是因为觉得葑门葑门,把门封上不吉利而故意读错的。
历史上,葑门外河网湖泽密布,人们因地制宜在这一带开辟了大量的湖塘和水田,盛产茭白、鸡头米、茨菰、荸荠等作物。
而葑字本就有茭白根的意思,也难怪在文人眼里草字头的葑门是草绿幽幽、卉木封门,不愧是江南才有的古城门。
50年代残存的葑门水城门,by 苏州地方志
所以尽管阊门内外是富贵风流扎堆的地方,但要说市井热闹,葑门横街却是独步姑苏。
于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一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农贸集市街、一个买鱼沽酒,行旅如云的城乡贸易中心,自然而然就诞生了。
苏州人百年的菜场市集
葑门横街,西起徐公桥,东至敌楼口与石炮头,从十全街拐入莫邪路后左手边第一个不起眼的路口就是。它长不过500米,却凝结了苏州百年的市井生活风情。
葑门横街的历史考证起来不太容易,我们只知道至少从清代开始,横街就是农民进城卖菜的集散地,整日鸡毛与蒜皮齐飞,菜叶和鱼虾共舞。
横街旧照
横街是苏州古城水陆双棋盘格局的真实写照,典型的前街后河,河街并行。
南侧相邻的是葑门塘,往西可以沿着护城河进入城内;往东则连接着金鸡湖、独墅湖,经由吴淞江直至奔流到海。
据记载在乾隆年间,横街就慢慢成为苏州最大的海货水产市场,每天天刚亮就会堵船,无数农民摇着船送来最新鲜的果蔬鱼虾,靠岸卸货,随时随地交易买卖。
显然,葑门横街就是当年苏州菜篮子工程最重要的一环。
而最难得是,横街这个苏州人的大菜场时至今日依然满是讨价还价的喧嚣,也是唯一一条还名副其实的横街。
浓郁的市井味道
苏州古城睡得早,醒得也早,所以尽管这里的夜生活向来不发达,但早市却热闹得很。
葑门横街的一天就是从凌晨开始的,天色空蒙,要是阴雨的时候,倒会有几分郁达夫笔下形容苏州的颓废美。
横街旧照,by 苏州地方志
不过这份清冷很快就被老虎灶飘出的烟气弥散了,茶馆里亮起了街上第一道昏黄的灯光,老茶客们早早洗漱好,捧着自己的茶杯陆陆续续踱进了茶馆,从早晨皮包水开始了一天家长里短、天南海北的日子。
据老苏州回忆,从前横街上最多时有十来家茶馆,什么太平轩、许大宝、葑门茶室……南来北往的三教九流都会来这里吃茶休息。
街上名气最大、历史最久的是椿沁园,也是唯一有书场的茶馆,多少评弹名家都曾在这演出。
据说上海滩的大亨、苏州人黄金荣专门来横街听书,麻皮金荣的小轿车开勿进横街来,就拆掉边上房子的砖头。黄金荣一来,横街就更加热闹,只要叫他一声‘阿爹’就会送倷一块洋钿。
弹唱撩人,街上的店铺就在这样的韵律中一家家开了门。
菜农、摊贩摆开了架势,在渐渐升起的晨光里,买菜的人潮从四面八方涌来,在摩肩接踵间整条横街苏醒了,属于苏州人的闹猛终于登场了。
横街上的商铺少说也有百来家,业态五花八门,杂货,米行,面馆,酱园,什么时令果蔬、鲜肉水产、特色糕团、日用百货是应有尽有。
早饭可以来一副油条、大饼,再配一碗豆浆,也可以在小店里吃碗汤团或是鳝糊面,临走前再去买两只油氽团子带走,好不惬意。
来一趟横街想要不虚此行当然得多逛逛,外酥里嫩的苏式爆鱼、油锅里刚刚捞起来的茨菇片、秘制的豆腐干、香气袭人的甜酒酿……
人们早已习惯在挤挤挨挨中寻找时鲜——清明时节满眼青翠的青团子、端午时节飘逸的粽香、三伏后集中上市的鸡头米……那真是百物兼陈,琳琅郭外无双市;八乡来会,络绎葑东第一街。
气若游丝的文化遗迹
葑门横街的历史不算悠久,也没有什么数得上的文化遗迹,从前还有基督教福音堂、天宁寺等建筑,可惜早已被拆除。
在这里留下足迹的名人也屈指可数,最有名的大概是清代诗人沈德潜,他就出生在这附近,在葑门外度过了大半生;
红板桥与葑门塘
还有民国时期吴门医派的名医许伯安,他是当年苏州备受尊敬的大夫,像李根源、张善孖、吴湖帆等不少吴中名人都曾请他治过病。
他家就住在横街一河之隔的红板桥(弄),横跨在葑门塘上的是与小巷同名一座小桥,桥上铸铁漏花板栏杆就是当年许伯安资助修建的。
但横街更多的还是菜农、摊贩、匠人、手工艺者,在充盈着南腔北调的乡土气息里东来西去,沸反盈天。
红板桥一位站在河边「艺高人胆大」的老爷爷
横街上的蒋家桥,据说与昔日苏州名门娄关蒋氏有关
我们为什么需要市井文化?
近年来横街经历多次改造,最近的一次是在2018年,总体上仍是以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在维持老街原汁原味的前提下,整治、优化环境。
不过这样的改造也引来许多争议,有人认为改造后的横街变得更宽敞、更明亮、更整洁,却失去了原来的味道,尽管从前是那样拥挤老旧,但那才是记忆里的横街;
也有人对改造后统一的样式颇有微词,认为千篇一律的店招不仅显得呆滞,更谈不上设计美感。
的确,横街的处境充满了矛盾,它的未来也让苏州人牵肠挂肚。
横街地处苏州老城区与工业园区交汇处,一侧是传统的水陆街巷格局与建筑风貌,另一侧则是现代化城市,新与旧在这里共生——
传统居住形态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传统街区保护与城市快速发展、 传统水陆街巷与外界快速交通等多重矛盾在这里交织,横街像是夹缝里隐秘的角落,低调地坚守着苏州市井文化最后的摊头。
横街上无论是摊贩、手艺人还是顾客,总是中老年最多
市井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商业文化,是接地气,是老百姓身边的鸡毛蒜皮。
它生长在街巷里弄中,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自由闲散,它不深刻、不触及灵魂,却真实表达着百姓的喜怒哀乐,记录着一个地方大多数人平凡的样子。
葑门横街,它是苏州市井里的小人物与雅俗共赏的大风情,更是苏州人的生活态度,在烟火味、人情味和好滋味里,勿停格爬。
★《布宫号》提醒您:民俗信仰仅供参考,请勿过度迷信!